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34-隧道内发生险情时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2025-09-25 21:26:21 责编:小OO
文档

安全交底

施工单位:中铁十九局叙毕铁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编号:

工程名称

新建叙永到毕节铁路(川镇段)

站前工程XZZQSG-4标

接收单位
交底项目

隧道内发生险情时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交底内容:

隧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中毒、爆炸险情时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㈠主要危险源与危害因素

1.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未断开。

2.施工时有异常情况未及时发现。

3.非救护队成员进洞抢救。

4.遇险人员情绪不稳定,在危险区内乱喊、乱跑。

㈡安全注意事项

1.隧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中毒、爆炸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

②立即停止施工,并全部撤至洞外。

③立即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④非救护队人员禁止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2.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发现异常情况(附近空气有颤动,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一般认为这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时,要沉着、冷静,并应立即撤离。当来不及撤离时,应立即采取防止爆炸伤害的措施,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在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用衣物遮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面积。

3.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作业人员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 ,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立即撤出巷道,到达空气新鲜处。对于附近的伤员,应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伤员撤出危险区。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空气30~50米范围内,要设法抬运伤员到新鲜风流处。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上级报告。

4.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堵,遇险作业人员受伤不重),作业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处。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稳定的岩壁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构筑临时避难洞室,在外面建挡风设施防止有害气体侵入,等待救助。待救时,要相互安慰,稳定情绪,注意检查待救地点的安全情况,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作业人员,也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5.听到爆炸时,作业人员应赶快张大口(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立即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就地卧倒,如边上有水坑,可侧卧于水中。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6.撤离时,在爆源上风侧(风吹来的方向)的人员应迎着风流退出。在爆源下风侧(风吹去的方向)的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到达上风侧。

7.对中毒人员应将其抬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地面平坦处,清除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等;并解开上衣,脱去胶鞋。

8.中毒处理措施如下:

①现场发现有中毒人员(一般认为眼晴红肿、流泪、畏光、咳嗽、喉痛、胸闷为中毒症状) ,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②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中毒人员,并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③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中毒人员的症状、反应及事故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④确保中毒人员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

9.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10.侦察救人时,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

11.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后,对受伤的人员应进行临时救治,防止受伤人员伤势恶化。

㈢重点强调:

1.隧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中毒、爆炸险情后,应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电源;停止施工,立即撤出。

2.隧道内爆炸后,井下人员应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向有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或躲进安全区域。

3.非救护队成员严禁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㈠主要危险源与危害因素

1.遇险人员不熟悉逃生方法。

2.遇险人员撤退时,慌乱、争抢道路。

3.遇险人员盲目潜水逃生。

4.救援人员在未佩戴好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区。

㈡安全注意事项

1.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按既定的逃生路线,有秩序地向洞外或避难场所撤离,严禁慌乱和争抢道路。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并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作业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

2.被水围困后,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3.被困人员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的消耗。

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绝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隧道内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5.遇险时,作业人员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水口和泄水流,防止被涌水和冲走,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石渣等坚硬物体撞伤。

6.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安全区域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8.发生突涌水事故后,严禁救援人员在不佩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区;否则不仅达不到抢险救灾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自身伤亡,扩大事故。

9.搜救人员(两人以上一组)须携带必要的应急照明装备和氧气袋、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10.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及时将捜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救援组长。

11.长时间被困在隧道内,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遇险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

㈢重点强调:

1.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按既定的逃生路线,有秩序地向洞外或避难场所撤离,严禁慌乱和争抢道路。

2.遇险时,作业人员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水口和泄水流,防止被涌水和冲走,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石渣等坚硬物体撞伤。

3.被水困在隧道内时,作业人员应用敲击的方法,不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4.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隧道发生塌方时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㈠主要危险源与危害因素

1.遇险人员挖掘塌方体。

2.遇险人员情绪不稳定,乱喊、乱叫。

3.遇险人员不熟悉自救方式,维持生存的水、食物、氧气消耗过快。

4.盲目救援,救助措施不合理。

㈡安全注意事项

1.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应迅速移动到避难位置(稳定岩壁下面或预先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 ,并用衣物、毛巾蘸水后捂住口鼻,同时闭上眼睛。

2.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不要乱动,以便将身体的消耗减到最低,等待救援。乱喊、乱叫、乱动,只会增加氧的消耗,甚至导致吸入大量烟尘,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3.在工长、队长或者在幸存的作业人员中选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临时领导,组织自救。

4.坚定信心,听从指挥,减少体力消耗。搜集可以维持生命的水和食物,并对其进行有计划地利用。如有适宜饮用的地下水,可以用安全帽获取,但须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5.不要挖掘塌方体,以免造成二次塌方。

6.尽量不要点燃物体照明或者取暖,以免有限的氧气被耗损掉。

7.供风管道应清理干净,避免被杂物堵塞。

8.应注意是否有输送食物或水的管道被打进来,如有食物和水通过管道输送进来,应节省食用,切忌暴饮暴食,要充分考虑救援中断的情况。

9.在听到周围有声音时,可间隔敲击出声,向外界提供信号,以增加救援人员的信心,并根据洞内实际情况加快救援速度。

10.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为防止二次灾害发生,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

11.小心使用工具,以防对遇险人员的二次伤害;避免破坏塌方体的堆积状态。

12.解救在土石方中的伤员时,首先应快速、轻巧暴露伤员的头部。并立即清除土石方,暴露受伤人员的胸腹部,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

13.受塌方体伤害的人员,可能造成内伤(脊柱伤害或骨折) ,因此不可急速摇动或移动伤员。

14.救护时,应多人平拖住伤员身体,将其缓慢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上。

15.发现伤员有呼吸障碍,应在清理完口中和鼻腔中的污物后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16.发现受土石方塌陷伤害的人员出血,首先应用毛巾、衣服紧紧扎住伤口距离以及较近的位置,减少出血;禁止使用止血带。但应注意每隔一个小时要松开几分钟,避免肢端缺血坏死。

17.从塌方体下求出的人员,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为轻伤,也应当作重伤救治,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18.非救护队成员,严禁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㈢重点强调:

1.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不要乱动,以便将身体的消耗减到最低,等待救援。乱喊、乱叫、乱动,只会增加氧的消耗,甚至导致吸量烟尘,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2.不要挖掘塌方体,以免造成二次塌方。

3.坚定信心,听从指挥,减少体力消耗。搜集可以维持生命的水和食物,并对其进行有计划地利用。如有适宜饮用的地下水,可以用安全帽获取,但须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4.小心使用工具,以防对遇险人员的二次伤害;避免破坏塌方体的堆积状态。

5.受塌方体伤害的人员,可能造成内伤(脊柱伤害或骨折) ,因此不可急速摇动或移动伤员。

6.解救在土石方中的伤员时,首先应快速、轻巧暴露其头部。并立即清除土石方,暴露受伤人员胸腹部,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自救与救援安全交底

㈠主要危险源与危害因素

1.未采取正确的灭火方式。

2.遇险人员未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撤离时慌乱、争抢道路,耽误逃生时间。

4.施救人员救治方式不合理。

㈡安全注意事项

1.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

2.当发现火灾时,隧道内电工应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3.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员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按火灾类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灭火。

①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二氧化碳、1211 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②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4.当火势失去控制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既定的逃生路线,有秩序地向洞外或避难场所撤离,严禁慌乱和争抢道路。

5.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坚持“救人第一 ,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

6.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

7.受伤人员救出后转至安全地带,应及时进行抢救。为有效减缓伤害程度,应及时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手段:

①烫伤后,要迅速除去热源,离开现场,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1 ~ 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②对烧伤者,在隔断热源后,应尽量使其呼吸畅通,然后小心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鞋等。对粘在创面的衣物等,应先用冷水降温后,再慢慢地除去。

③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人员时,应用敷料(如清洁的布料等)遮盖伤处,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④即使是轻度烫伤或烧伤,也应在自行处理后,送去医院就诊。

⑤如烫伤或烧伤严重,则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其他油剂;不可剌穿水疱。

8.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问,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㈢重点强调:

1.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员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按火灾类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灭火。

①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②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2.当火势失去控制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既定的逃生路线,有秩序地向洞外或避难场所撤离,严禁慌乱和争抢道路。

3.如烫伤或烧伤严重,则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其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交底部门:

一分部安质部

交底人:

日期:

接收单位:

队长:       

日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