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2025-09-25 21:27:44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小组内合作探究,体会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深入体会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关系;“先生”是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表达了作者对亲属的怀念,又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设计意图:

由对题目的分析自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懂、读通课文。

2.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几件事?(以空行为标志)用笔画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拟个小标题。(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拟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4.学生汇报,出示课件2:层次内容划分及讲解。

第一部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伯父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伯父除夕放花筒。

第五部分:伯父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六部分:阿三对伯父的回忆。

小标题:(1)深受爱戴 (2)谈《水浒传》

(3)笑谈“碰壁” (4)燃放花筒

(5)救助车夫 (6)女佣回忆

5.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的关系。

第一部分是果,后面几个部分是因。

设计意图:

拟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作准备。

三、学习第二、五、六部分(重、难点部分)。

1.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中心句。

2.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文中写他为哪些人着想?)找到相关句子并画出来,在旁边用笔批注出来。

设计意图:

找出中心句,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来深入学习。

3.小组交流。

(1)谈《水浒传》部分。

(学生画出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侄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    。 

生:“囫囵吞枣”。

师: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    。 

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伯父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指名再读部分,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对侄女的关心,因为他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

师:伯父不仅仅是婉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个大文学家,居然还能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设计意图:

体会鲁迅对儿童的关心。

(2)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课件4—6:

①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a.找出父亲和伯父救助车夫的动词:拿、扶、蹲、半跪、夹、洗、敷、扎。

b.哪个动词最能打动你?(半跪)

c.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中的内容。

在那个凄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

但是他们都……(行色匆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归心似箭)

d.师述: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这位车夫,像电影特写镜头那样的“半跪”,说明鲁迅先生有一颗怎样的心?(怜爱心、同情心、亲切心……一个字,印证了“爱”)

请你带着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②刚才,我们从鲁迅先生给予车夫的救护中体会到了爱,这个故事确实打动了我们。

如果以作者周晔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最触动他的地方是什么?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a.周晔当时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什么?(伯父的面庞)

b.鲁迅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c.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走了,从此,劳苦的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

设计意图:

抓住动作描写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爱。

(3)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先生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心!

四、学习“谈碰壁”部分。

1.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像看不出与课文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定然会有所收获。

2.出示课件7,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教师及时补充资料)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议—议:“四周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3.师:生活在旧中国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为劳苦大众想得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设计意图:

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鲁迅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人民的品质。

五、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教师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什么呢?

(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什么呢?

2.拓展阅读。

过渡:传来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些片段,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什么?

六、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所以他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在鲁迅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斗士形象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板书设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