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5-09-25 21:25:56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9分)

1.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支着、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     )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照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ng(       )上      ②一jì(       )儿白花

③看(        )护妇     ④露(       )着

(2)在文段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支着     斜射

B.顶着     照射

C.支着     照射

D.顶着     斜射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

D. 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B.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南省2017年教师节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台风影响,琼海和文昌农作物将减产大约2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6.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健全的体魄;感谢老师,是他们给我丰富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原名《________》,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是《________》。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_________到_________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8.综合性学习。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出一份力,学校开展以”为了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校团委让你负责组织策划一项活动,请写出你策划活动名称,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3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孔子在《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诗句” 夕阳西下,___________”道出了游子旅途的无尽孤独与思乡之情。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古诗阅读(5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1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 解释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2)尊君在不    不:_______

(3)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顾 :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4. 读了本文以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春(节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飘飘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C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E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地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 第②段中画线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16. 标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重音,联系全文,说说这样标注的理由。

17. 第③段可以分为三层,请用”║”在下列序号中分层,并谈谈这样分层的理由。

A  B  C  D  E

18.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8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异乡人的花园

⑴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⑵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⑶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⑷我常常见他不经意地在路边忙碌着什么,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⑸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杂乱荒废的一块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⑹冬去春来,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褐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清晰地把小小的花圃不规则地分成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而小路两边花团锦簇,轻轻走过去,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⑺我家霎时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的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⑻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那座落在花园中的家,在众多邻居中,显得十分的别致和美丽,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滚滚的花香。

⑼异乡人生意忙完后,随手修葺着花圃的模样,及时地点播着种子,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放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⑽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此时满园鲜花里最亮眼最灿烂的一朵。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的高贵。

⑾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⑿”几岁啦?”

⒀”五岁。”

⒁”现在呢?”

⒂”跟她母亲在乡下呢。”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⒃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⒄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普通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片独享的花园,那片花园永远是盛放着的,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19.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0. 整体把握文意,说说标题”异乡人的花园”中的”花园”有何含义?

21. 文中写异乡人”随手把铁门前砖扔出好远”“不经意地在路边忙碌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22. 你怎样理解”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的高贵。”中加点的词?

四、写作与表达(40 分)

23.命题作文:做了一回最好的自己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9分)

1.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作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照样书写,不添加、不遗漏,规范格式,标点符号占一格,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每一个字符。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支着、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     )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照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ng(       )上      ②一jì(       )儿白花

③看(        )护妇     ④露(       )着

(2)在文段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支着     斜射

B.顶着     照射

C.支着     照射

D.顶着     斜射

【答案】    (1). 镶    (2). 髻    (3). kān    (4). lòu    (5).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以及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注意”髻”“髫”的分辨,注意”看”的读音。

(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别和选择。”支着”的意思是”支撑”,”顶着”有在顶上支撑着的的意思,结合文意,树顶上的雪像白花,故选择”顶着”更好。”斜射”的意思是斜斜地射过来,”照射”则没有斜斜的意思。根据”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可知,这里用”斜射”更加恰当。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

D. 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是个不讲信用的人。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B.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辨别。

A.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贮蓄”“拿”是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水藻的绿;

B.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静默”一词将房屋比做人,写出了环境的安静;

C. 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争”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春日的生机;

故选D。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南省2017年教师节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台风影响,琼海和文昌的农作物将减产大约2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病的辨别。

B.”素质”和”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成”提高”;选项错误;、

C.”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选项错误;

D.否定词的误用,将”不再”改成”再次”;选项错误;

故选A。

6.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健全的体魄;感谢老师,是他们给我丰富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感谢农民,是他们给我充足的粮疏。感谢军人,是他们给我安稳的家园。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阅读题干可知,补写的句子需要和原句构成排比句,所以句式应该一致,应采用的句式为”感谢……,是他们给了我……的……”。

7.名著阅读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原名《________》,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是《________》。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_________到_________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答案】    (1). 《旧事重提》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幼年    (4). 青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文学常识的判断要注意易错点: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8.综合性学习。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出一份力,学校开展以”为了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校团委让你负责组织策划一项活动,请写出你策划的活动名称,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答案】(1)示例: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为了共同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

(2)活动名称:演讲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演讲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热情,自觉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拟写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回答此题时,一定要联系环保主题。示例:关注自然环境,建设旅游发展。

(2)本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确定,活动名称应该围绕”为了共同的家园”这个主题入手,名称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示例:活动名称:”关爱家乡,关注环境”主题班会;活动目的:组织学生关注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关注家乡发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3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孔子在《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诗句” 夕阳西下,___________”道出了游子旅途的无尽孤独与思乡之情。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1). 枯藤老树昏鸦    (2). 洪波涌起    (3). 学而不思则罔    (4). 思而不学则殆    (5). 断肠人在天涯    (6). 博学而笃志    (7). 切问而近思    (8).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罔”“笃志”等易错字。

(二)古诗阅读(5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1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10. 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11.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太阳。这里可见诗人滞留异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 解释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2)尊君在不    不:_______

(3)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顾 :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4. 读了本文以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2.     (1). (1)约定    (2). (2)通”否”    (3). (3)舍弃    (4). (4)回头看    

13. (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2)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14. 做人要讲诚信,有礼貌,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3)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

(4)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委,丢下,舍弃。

(2)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戏:嬉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的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概括即可。文中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元方回击友人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告诫人们做人办事要诚信,为人要方正,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点睛】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春(节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飘飘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C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E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地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 第②段中画线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16. 标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重音,联系全文,说说这样标注的理由。

17. 第③段可以分为三层,请用”║”在下列序号中分层,并谈谈这样分层的理由。

A  B  C  D  E

18.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15. 不好,叫,只是单纯声音上的感受,而闹字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也写出了蜜蜂的情态,体现了春花的繁多与艳丽。    

16. “短笛、嘹亮”重读,理由是”短笛”是强调性重读,”嘹亮”是指响的程度。将这两个词重读,能引起听者的注意。    

17. A∥BC∥DE  理由:这三层分别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来写春风的。    

18. 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突出春花的色彩艳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先要区分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进行揣摩分析。首先明确观点不好,因为”叫”只是突出了声音,而”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写出蜜蜂的动作,内涵要丰富得多,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朗读重音的标识。句子的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这个句子的重喜可以落在:”短笛、嘹亮”上,因为句子突出这二者,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与注意,使人感到耳畔似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段层次的划分能力。段落层次的划分,可以从按内容、写作的顺序、写作角度等不同标准进行。本段主要描绘的是春风图,A是触觉,BC是嗅觉,DE是听觉,作者三个方面来写春风的,所以可以划分为: A∥BC∥DE。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颜色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春花的色彩艳丽。

(二)课外阅读(8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异乡人的花园

⑴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⑵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⑶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⑷我常常见他不经意地在路边忙碌着什么,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⑸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杂乱荒废的一块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⑹冬去春来,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褐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清晰地把小小的花圃不规则地分成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而小路两边花团锦簇,轻轻走过去,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⑺我家霎时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的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⑻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那座落在花园中的家,在众多邻居中,显得十分的别致和美丽,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滚滚的花香。

⑼异乡人生意忙完后,随手修葺着花圃的模样,及时地点播着种子,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放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⑽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此时满园鲜花里最亮眼最灿烂的一朵。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的高贵。

⑾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⑿”几岁啦?”

⒀”五岁。”

⒁”现在呢?”

⒂”跟她母亲在乡下呢。”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⒃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⒄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普通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片独享的花园,那片花园永远是盛放着的,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19.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0. 整体把握文意,说说标题”异乡人花园”中的”花园”有何含义?

21. 文中写异乡人”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不经意地在路边忙碌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22. 你怎样理解”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的高贵。”中加点的词?

【答案】19. 一位异乡人在生意之余平整地面、修整荒地,为女儿开辟了一座小小的花园。    

20. “花园”指异乡人开辟的花园,也是指异乡人心灵的花园(或指:异乡人美好的生活情趣,美丽善良的心灵,对女儿深挚的爱。)    

21.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异乡人开辟出一座美丽的花园埋下伏笔。    

22. “高贵”的意思是”高雅、珍贵”,写出了金针花的高雅和珍贵,表现了异乡人美好的生活情趣,赞美异乡人善良美好的心灵。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即可。文章的人物是异乡人,事件是异乡人整理平地,种出了鲜花,开辟了一个小花园。因此本文写了一位异乡人在生意之余平整地面、修整荒地,为女儿开辟了一座小花园的故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本文写了位异乡人在生意之余平整地面、修整荒地,为女儿开辟了一座小小的花园的故事。因此标题中”花园”的含义是:”花园”指异乡人开辟的花园,花园是美丽的,这里的”花园”也是指异乡人心灵的花园,即异乡人美好的生活情趣,美丽善良的心灵,对女儿深挚的爱。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异乡人在生意之余平整地面、修整荒地,为女儿开辟了一座小的花园的故事。这两句话写的是异乡人开辟花园的行为,设下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异乡人开辟出一座美丽的花园埋下伏笔。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具体语言坏境、作品背景、句子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其答题格式为∶释词+表达效果+情感。本文写了一位异乡人在生意之余平整地面、修整荒地,为女儿开辟了一座小的花园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乐观、热爱生活、爱孩子的父亲的形象。”高贵”的意思是”高雅、珍贵”,这里表面上是写金针花的高雅、珍贵,其实也是一个乐观、热爱生活、爱孩子的父亲的形象的高贵,赞美异乡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美丽善良的心灵。

四、写作与表达(40 分)

23.命题作文:做了一回最好的自己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答案】范文:

做了一回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是怎样的?是心想事成时欣喜若狂的我?是披荆斩棘后得意扬扬的我?还是众人瞩目下亭亭玉立的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答案差强人意。那么,”最好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呢? 

那一年寒假,我参加了航模社团,想在航模比赛中一展身手。比赛那天,我早早出发,在楼下偶然看到一树红梅,那样的鲜艳亮丽,为冰冷的大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比赛在奥帆中心举行,轮到我出场了,我拿起小小的船模,轻轻地吻了它一下,轻声说:”小船,你可要好好表现啊!”我将小船缓缓放入水中。”嘟——”一声哨响,一艘艘船模齐齐地冲向远方,我不甘个示弱,左手加速,右手控制方向,我的小船一下子就冲到了最前方。可正当我自鸣得意以为胜券在握时,小船打了个水花,不动了。我连忙摆弄起手中的遥控器,但小船就像发了脾气一样,无动于衷。”嘟——”又一声哨响,宣告了我的失败……

想起练习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都付诸了东流,我不由得流下泪来。

心情郁闷地回到家门口,我蓦然间又看到了那树红梅,依旧灿烂,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一任群芳妒”的姿态。是啊,红梅历经风霜,依然灿烂绽放。你也一定能做最好的你!

第二天,我重新踏上赛场,虽然夺奖无望,但当我看到自己的船模在碧波荡漾的海水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我相信,我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我明白,做一回最好的我需要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在挫败后正视失败、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题目看上去不难,也不易出现明显偏差,但是要写好却很难。

审题立意: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最好”,一个是”自己”,在作文时,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语来写。本作文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写一件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事情,比如学习上的屡败屡战,体育比赛项目的自我突破,等等;另一个可以写感悟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体会某种有关成长的一些收获。这两种思路都可以。

细节描写:因为题目里有”最好”“自己”这两个关键词语,所以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到”我”心理的变化过程和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

表达方式:文中应写出自己关于成长的感悟,抒情议论文字一定要有,主体部分最好是记叙文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