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城市四大交通问题的现状与创意改造方案
2025-09-25 21:26:09 责编:小OO
文档
城市四大交通问题的现状与创意改造方案

2009-08-19 09:48:14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日本还是欧洲,交通都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前段时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美国人每年浪费在堵车上面的总时间超过41.6亿小时。现在,寻找新的交通运输代替方案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共同目标。

全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城市交通。前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浪费在堵车上面的总时间超过41.6亿小时。现在,寻找新的交通运输代替方案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共同目标——如何开发新的技术让交通更快速、更纾缓、更安全。此外,经过了多年来“汽车至上”的交通发展模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如何加强环保而高效交通方式(如自行车、步行和公共交通系统等)的发展。下面就来看看目前交通四大难题的现状与未来解决之道。

1.自行车

存在问题: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自行车道设计都不合理,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有,自行车只能与汽车共享道路。这让人们觉得骑自行车上班不安全、不方便、不舒服。美国纽约市交通替代方案高级顾问诺亚-巴德尼克(Noah Budnick)表示:“骑自行车的人们需要一个受到保护的安全行驶空间。”

目前的解决方式: 目前,在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荷兰和丹麦,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居民40 %的出行都会选择骑自行车,在哥本哈根32%的人是骑自行车上班的。荷兰的Fiets Beraad自行车中心推出的创新自行车车道设计中,设有不同的自行车道以方便左转、上坡和穿过交通复杂的路口。而纽约最近推出的一项新设计则采用一排停车位来将自行车道与汽车道路隔开。在我国城市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一行树木来划分出自行车道,但自行车道常常被小贩、停泊的汽车、行人所扰,拥挤不堪。

未来的设想:有不少设计师已经提出应该建立高架高速自行车道网络。多伦多建筑师的“速度城市”(Velo-city)方案和美国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交通滑行2000”(TransGlide2000)方案设想比较类似,两者都指出可以将自行车车道设在封闭的高架管道中,即使刮风下雨也能泰然自若的骑自行车。管道中的空气将顺着行车方向导入,这样可以帮助减少空气阻力,让车手骑车更省力更轻松。据悉,这种未来的自行车车道将提高90%的自行车行驶效率,使得最高行车时速达到40km/h(当然,前提是车手感到舒适)。

2.行人

存在问题:多年以来,工程师一直都在绞尽脑汁设计新街道,可是脑子里始终想着的是汽车。汽车行驶越来越方便,然而行人却不得不让步于汽车,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过马路,要不就是上人行天桥、下地下隧道。巴德尼克表示:“街道设计需要优先行人的安全,不能再总将汽车的利益放在首位。”

目前的解决方式: 我们需要更多为行人着想的街道。在荷兰有一条名为“生活街”(Woonerf)的设计,这条街只有步行者和自行车可以通过,没有汽车道,没有交通灯的。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也能看到类似的“步行街”,但这只是一个起点。此外,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还为行人设置了更加安全的行人专用区域。比如纽约今年夏季就提出了“绿灯城”的倡议,通过这个试点项目,将会让一些交通繁忙的街道向行人开放,比如,繁华的时代广场和先锋广场的部分区域汽车禁止进入,百老汇附近的汽车道路也被缩小,并增加设置行人安全岛。

未来的设想:著名城市设计师米切尔-约阿希姆(Mitchell Joachim)设想的一个街道概念可以指引车辆远离行人。他建议使用无线电频率识别(FRID)和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DAR)技术来感应行人的动向。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小女孩去追滚到公路中间的球,像素传感器将立刻调整交通流量,在小女孩和球所在区域周围建立一个道路安全区域。”

此外,约阿希姆还设计了一系列可以自动检测和避免行人的车辆。事实上,这种类似的遥感技术目前已经存在,比如帮助避免汽车行驶时碰撞或泊车时出错的红外线感应仪。约阿希姆设计的汽车即使检测系统发生故障也能保障行人安全,因为这种车外壳将采用柔软的大豆纤维材料制成。

3.城市公共交通

存在问题: 目前城市中的大多数居民出行还是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等),然而大多数的公共交通系统都存在人满为患和不按时的问题。要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耗资巨大、耗时长、且阻碍多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纽约市的第二大道地铁线,该项目首次提案是早在1929年,而该项目一直要推迟到至少2017年才能完工。

目前的解决方式: 目前,在公共交通业内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快速公交(BTR)”。快速公交系统中的公交车所行使的道路与其他交通线路是分隔开来的,因此不同担心堵车。而且所有票价都是预付费的,这就缩短了上车买票的时间。巴德尼克表示:“表面上看就类似于地铁。”这种快速公交系统与地铁相比更加节约成本,因为不用再挖地下隧道。

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尝试,但是快速公交系统目前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开发。其中最成功的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TransMilenio快速公交系统。公共汽车在道路中间行驶,两侧设有将其与其他交通道路分开的石基。该系统能将普通出行时间缩短32%以上。

未来的设想: 忘记地下铁吧,约阿希姆设计的“软飞艇大巴(SOFT Blimp Bumper Bus)”开始利用人们的头顶空间。这种看似热气球一样的空中飞艇大巴最高时速在24km/h左右。飞艇大巴中途不会停车,乘客乘坐在与飞艇相连的悬空软座上,座位离地面仅30厘米左右,可以随时安全跳下。

另一款未来前瞻性的创意是这种建立在空中的“Shweeb”人力供电单轨轨道。人们坐在悬挂在单轨上的舱中,利用脚踏板产生电力驱动。其设计师表示,这是一种高效率而零排放的环保型公共交通方式——不过得自己花点力气。

4.长途公共交通

存在问题: 就美国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其客运列车在长途旅行中都发挥的比较次要的作用,今年,尽管总统奥巴马认捐8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但其“缓慢又不可靠”的特色在短期内并不太可能改变。而在中国,虽然飞机票价越来越便宜,但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选择火车作为长途旅行的主要工具。近些年来,火车逐渐提速,但安全隐患随之暴露,此外,节假日运输高峰期的拥挤场面仍然屡见不鲜。

目前的解决方式: 日本的新干线网络是一大典范,成为其城市间通行的最常用通道。其第一条高速铁路早在40年前就已经开放,列车速度快且发车频率高。线上子弹头类车最高时速可达297km/h。白天每小时至少有6辆列车从东京出发前往400公里以外的新大阪。包括德国、法国和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参照日本的做法。比如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欧洲之星快线(Eurostar)、中国的“和谐号”城际动车等。

未来的设想: 业内很多组织都希望将高速铁路这一概念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比如,AirTrain公司正在研发的这种先进导轨系统,在铁路上悬挂电动列车。电动马达驱动的推力风扇能推动列车高速前进。目前设计的目标是能将其时速提高到480km/h以上。

另一个创意是MonoMobile推出的名为“者汽车”的产品。长途旅行中,司机可以将MonoMobile特制的电动车连接到单轨轨道上,司机就可以高枕无忧享受旅行——车辆在单轨轨道上以160km/h的时速自动前进。据该公司称,这种电动车平时也可以作为普通小车使用,其燃油效率比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高出3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