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校协同教育,共促德育教育
2025-09-25 21:29:44 责编:小OO
文档
立德树人

LI DE SHU REN

家校协同教育,共促德育教育

夏志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龙山初级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319)

摘 要: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价值观念得以熏陶的主要场地,可以说,二者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在当前德育教育重要性逐渐确立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取得空前的一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价值观。本文从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入手,主要依据“精细化管理,从细微处入手渗透德育”“重视家庭教育,实现家校联动跟踪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参观家长生产车间”三个方面讨论了家校联合的视角下德育教育的展开方式。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家校联合

笔者所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占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外地包括省内和省外),这些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无从考查,学生家长也多半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生的辅导和教育工作。事实上,不仅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具有很多外来工子女,其他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级长,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应该关注到这一现状,并学会合理应用家庭教育,在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汇成一股力量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笔者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尝试与探索,针对家庭和学校联合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精细化管理,从细微处入手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树立的阶段,关系到学生能否以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来处理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此时对学生指出相关的标准,或者是为学生提供相关模板,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但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具备高尚的品格,这需要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帮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自身对德育的理解和感受。单纯的为学生指出学习的榜样和各种行为习惯的模板并不能根本上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生活观念,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例如,有些学生对课上的学习不感兴趣时采取的方式不仅仅是自己不学习,还会扰乱课堂学习秩序,向教师提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或是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这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受到了破坏。对此,需要指出学生行为的不当之处,并点明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学生自己的学习、对同学的学习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2 重视家庭教育,实现家校联动跟踪教育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一直是学生接受的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除外在学校的时间,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最长,家庭环境与氛围也是影响学生个性和观念的主要因素。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影响因素,追踪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在跟踪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正确,不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已经足够,没有为学生的学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这是十分不正确,也是十分影响学生发展的观念。

首先,学校应搭建好家校联系的平台,让家长能够时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并联合学校教育一起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其次,纠正家长“学习成绩最重要”的片面思想,让家长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上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与思想熏陶。再次,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依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培养,发挥家校联动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后,学校和家长应该就学生的培养问题达成一致,为学生树立正确、积极、正面的模板,让学生能够参照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举动。

3 组织实践活动,参观家长生产车间

德育教育的渗透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单纯的说教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过多的说教也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可以通过适时组织的合理实践活动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同时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下转第73页)

73

教研园地

JIAO YAN YUAN DI

力培养。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即方法和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小学语文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2 强化思维培养,发展核心素养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元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可以巧妙地通过“问题”的应用,即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的提出,以问题导学,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问题导学法应用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及其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应当把握

两个原则:一是紧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二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设计教学问题。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语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3 渗透文化教育,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践行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元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可以将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整合起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当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积极改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的行为与品德表现等,找准学生的弱点进行专项指导。在家校联合的背景下,可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学生家长的生产车间,一是让学生了解家长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家长工作环境的影响下意识到工作的不易之处,激起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情;二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参观生产车间为载体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强乐于奉献、学会坚持、勤于做事、虚心学习等精神态度的熏陶。

首先,级长和教师事先分析和筛选学生家长的工作岗位,找准适宜学生参观的生产车间(主要是保证安全性)并与单位领导取得联系,在不耽误大家工作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前往生产车间参观。其次,在进入车间前,教师、家长和学生应该统一服饰,和学生讲好不要四处张望,不要随处乱动,而是应该跟随教师和家长的脚步进行参观,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再次,家长可以充当技术讲解人员,讲解每条

生产线上的主要工作,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对生产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可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重点参观,如实际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操作或实验。最后,在乘车回去的路上,可针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说参观的车间内主要的生产过程,说说参观的主要感受,说说对家长工作的了解,主要是利用辛苦的工作来增加学生对家长认识和了解,在学生了解家长工作的辛劳之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强化,激起学生好好学习、认真刻苦的积极性。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力度,使得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指引,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渗透德育,实施精细化管理,重视家庭教育,并组织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上接第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