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2025-09-25 21:30:28 责编:小OO
文档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黄霜林  国贸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明国际贸易的地域差异性原理,分析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与贸易地域组合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总结国际贸易对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经济区划、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各种经济地理问题,促使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和地域组合的不断合理化,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并确保取得最佳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学会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和经营意图,以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学会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任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三、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自学内容:

对于以上注有“※”符号的章节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可略讲或不讲。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又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进行实践操作,以使学生掌握该项业务的操作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拓展知识,扩大知识面。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案例分析引导法、案例讨论法及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熟悉相关业务的操作。

3、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员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关系十分密切。这些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国际贸易地理也会加深对上述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总之本课程与上述课程之间的关系,必须按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处理安排教学,这样双方就可以互为补充,并行不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