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那么100分钟抓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
【解题思路: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延伸下去就是,5只猫10分钟抓10只老鼠,5只猫20分钟抓20只老鼠……5只猫50分钟抓50只老鼠,依此类推,则5只猫100分钟抓100只老鼠,所以,答案还是5只猫。也可以用其他解题思路: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那么5只猫1分钟抓1只老鼠,5只猫100分钟抓100只老鼠。或者: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那么1只猫1分钟抓1/5只老鼠(用分数表示),1只猫100分钟抓100*1/5=20只老鼠,5只猫100分钟抓20*5=100只老鼠。】
2、一个人花8元钱买了一只鸡,9元钱卖掉了,然后这个人觉得不划算,花10元钱又把这只鸡买回来了,11元钱卖给另外一个人,请问,这个人一共赚了多少钱?
【解题思路:分成两次交易计算,第一次8元买9元卖,9-8=1(元),赚了1元;第二次10元买11元卖,11-10=1(元),又赚了1元,两次交易1+1=2(元),所以,一共是赚了2元钱。】
3、有三名旅客分别为A、B和C,已知他们三人一个去美国,一个去英国,一个去德国。而且A不去美国,B不去英国,C既不去德国,也不去英国。问三个人分别去哪个国家?
【解题思路:需要用“排除法”,即对题目中不符合条件或者不可能的答案逐一排除,留下的就是准确的答案。C既不去德国,也不去英国,排除了这两个可能后,他只能去美国。而B不去英国,也不能去美国(因为C已经确定去美国了),所以只能去德国。最后剩下的A只能去英国了。所以答案是:A去英国,B去德国,C去美国。】
4、一瓶汽水1元钱,喝完后两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解题思路:可以采用“递推法”,也就是自上而下,一步步的推理。第一步,1元钱一瓶,20元可以买20瓶,即20×1=20(瓶);第二步,喝完有20个空瓶,可以换10瓶汽水,即20÷2=10(瓶);再喝完还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有10个空瓶,可以换5瓶汽水,即10÷2=5(瓶);喝完有5个空瓶,可以再换2瓶汽水,即5÷2=2(瓶)……1(瓶);2个空瓶再换回1瓶汽水,即2÷2=1(瓶);剩下的1个空瓶和前次余留的1个空瓶,还可以再换1瓶汽水,即(1+1)÷2=1(瓶)。所以经过以上所有步骤之后,一共可以喝到20+10+5+2+1+1=39(瓶)汽水。
还有人认为,可以找别人“借”1个空瓶,和最后剩下的1个空瓶凑成2瓶再换一瓶汽水,喝完后的空瓶再还给别人,这样就可以喝到40瓶汽水。我觉得这应该属于发散思维,靠的是想像力,而不是数学问题。】
5、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现在将五岳分别标记为数字1、2、3、4、5,让甲、乙、丙、丁、戊5个学生来辨认。甲说:2号是泰山,3号是华山;乙说:4号是衡山,2号是嵩山;丙说:1号是衡山,5号是恒山;丁说:4号是恒山,3号是嵩山;戊说:2号是华山,5号是泰山。核查后,发现这5人每个人都只说对了一个,那么请问,5个数字分别对应哪座山?
【解题思路:可以采用“作图法”,即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表。如下:
1
2
3
4
5
甲
泰山×
华山√
乙
嵩山√
衡山×
丙
衡山√
恒山×
丁
嵩山×
恒山√
戊
华山×
泰山√
(1)如果甲说的2号是泰山是正确的,那么戊说的“2号是华山”和“5号是泰山”都是错误的,不符合每个人都说对了一个的条件,所以甲说“2号是泰山”是错的(在2对应的泰山打×,反之,甲说“3号是华山”是对的(可以在3对应的华山打√)。
(2)既然3号是华山,那么丁说的“3号是嵩山”就是错的(在3对应的嵩山打×),反推,则丁说的“4号是恒山”是正确的。(在4对应的恒山打√)
(3)既然3号是华山,那么戊说的“2号是华山”就是错的(在2对应的华山打×),反推,则戊说的“5号是泰山”是正确的。(在5对应的泰山打√)
(4)既然丁说的“4号是恒山”是正确的,那么丙说的“5号是恒山”则是错误的(相应打×),反推,丙说的“1号是衡山”是正确的(相应打√)。
(5)既然丙说的“1号是衡山”是正确的,则乙说的“4号是衡山”就是错误的(相应打×),反推,乙说的“2号是嵩山”是正确的。(相应打√)
最后可知,编号对应打√的是正确的,即1号是衡山,2号是嵩山,3号是华山,4号是恒山,5号是泰山。】
6、桌上摆着甲、乙、丙三个盒子。甲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盒中”,乙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甲盒中”,丙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盒中”。现在知道,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珠宝在哪个盒子里呢?
【解题思路:采用“假设法”。“假设法”就是对给定的问题,先做一个或多个假设,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如果与题目所给的条件矛盾,就说明假设错误,然后再用其他假设。
(1)假设珠宝在甲盒中,那么,第一句话是错的,第二句话是对的,第三句话也是对的,这样就有了两句真话,与“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条件不符,所以可以断定,珠宝不在甲盒中。
(2)假设珠宝在乙盒中,那么,第一句话是对的,第三句话也是对的,这样还是有两句真话,所以可以断定,珠宝不在乙盒中。
(3)假设珠宝在丙盒中,那么,第一句话是对的,第二句话是错的,第三句话也是错的,符合只有一句话是真话的条件,所以正确的答案是珠宝在丙盒中。】
7、一个小孩有一堆糖果,第一天他吃了四分之一,第二天他吃了剩下的三分之一,第三天他又吃了剩下的三分之一,这时他还有4块糖果,问,最开始他有多少块糖果?
【解题思路:采用“倒推法”比较简单。“倒推法”就是从问题最后的结果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把所有能够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全部一一列出。从他最后有4块糖果可以推出第三天他吃之前有6块,即设第三天他吃之前有x块,那么可以列算式(1-1/3)x=4,得出x=6(块);再往前推,设第二天他吃之前有x块,那么列算式(1-1/3)x=6,得出x=9(块);再往前推,设第一天他吃之前有x块,那么,列算式(1-1/4)x=9,得出x=12(块)。所以,答案是最开始他有12块糖果。】
8、有一笔钱350元,是丈夫要给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并且说明,如果妻子生的是儿子,那么她将分到儿子所得金钱的二分之一,如果生的是女儿,她将分得女儿的2倍,如果妻子生的是双胞胎一男一女,问三个人各得多少钱?
【解题思路:设妻子得到的金钱为x,则儿子得2x,女儿得x/2,列算式x+2x+x/2=350,得出x=100,则2x=200,x/2=50,即妻子得100元、儿子得200元、女儿得50元。】
9、大街边的巷子里住着5户人家,家家都养小动物。每户至少养有1只兔、1只猫和1只狗,但所养的任何一种动物都不超过5只,而且没有任何两家所养动物的总数一样,就连每一种动物的数量也各不相同。已知,其中李家养了2只兔子,动物总数列第3;王家养猫最多,有5只;罗家养了3只猫,狗和兔子更多;刘家养的兔比曾家养的兔更多、刘家养的狗也比王家养的狗更多。问五户人家养的动物各有多少只?
【解题思路:解这类题最好画出图表,横排列出各家,竖排列出各种动物,将动物数目确定的先填在表中,然后再按照题目给出的条件试填出其他的数字,直到全部数字符合既定的条件。
兔
猫
狗
合计数量
李
2
4
3
9(第三名)
王
1
5
2
8
罗
5
3
4
12
刘
4
1
5
10
曾
3
2
1
6
10、某旅馆内住着不同职业、不同国籍的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四个国家,现已知德国人是医生,美国人年龄最小且是,丙比德国人年纪大,乙是法官且是英国人的朋友,丁从未学过医。问甲、乙、丙、丁分别是哪国人?
【解题思路:(1)乙是法官且是英国人的朋友,所以乙当然不会是英国人,也不会是美国人()、德国人(医生)。由此推知乙是法国人。
(2)丙比德国人年纪大,所以丙当然不是德国人,也不可能是美国人(年龄最小);那么丙有可能是英国人或法国人,因为已确定乙是法国人,所以丙一定是英国人。
(3)丁从未学过医,当然不会是医生,所以丁不是德国人;已知乙是法国人,丙是英国人,那么,丁一定是美国人。
(4)综合以上,乙、丙、丁的国籍已确定,那么甲就是德国人。
所以答案是:甲是德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英国人,丁是美国人。】
11、A、B、C、D、E、F六人参加一场决赛,赛前甲、乙、丙三人猜测冠军归属。
甲:冠军不是A,就是B
乙:冠军是C或D
丙:D、E、F绝不可能是冠军
赛后发现他们三人的猜测只有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谁是冠军呢?
【解题思路:三个人的猜测只有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另两个人就是错误的。(1)假设甲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丙的猜测也是正确的,不符合只有一个人猜测正确的条件。所以冠军不可能是A和B。
(2)假设乙猜测冠军是C是正确的,那么丙的猜测也是正确的,所以冠军不可能是C。
(3)假设丙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冠军就是A或B或C,与上述已推理出的冠军不可能是A、B、C互相矛盾,所以丙的猜测是错误的。
(4)假设乙猜测冠军是D是正确的,那么甲的猜测和丙的猜测都是错误的,符合规定的条件,所以冠军是D。
解题关键是将乙的猜测“冠军是C或D”分成“冠军是C”和“冠军是D”两部分。综合以上,正确答案是:D是冠军。】
12、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其中一个人成为经商的商人,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大学生,一个人参军成为一名士兵。此外已知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请推导出这三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
【解题思路:(1)根据已知条件,小赵不是士兵;(2)根据已知条件,小张不是大学生;(3)根据已知条件,小王也不是大学生。(4)小张和小王都不是大学生,所以只能小赵是大学生。(5)根据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张不是士兵。(6)已推导出小赵是大学生,而小张不是士兵,那么小张只能是商人;(7)小赵是大学生,那么小王就是士兵。
所以,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
13、有个人拿100元假钞去商店买了一件标价30元的商品(这件商品的成本是25元),店主没零钱就拿这100元假钞去找邻居换了100元的零钱,找过钱后,这个人就拿着钱和东西走了。后来邻居发现这100元是假钞,又拿着假钞找店主换回了100元真钞。请问店主在这一过程中总共亏了多少钱?
【解题思路:计算各方的得失。买者(付出一张假钞)得到标价30元的商品+70元的找零=100元;邻居先得到100元假钞付出100元真钞,后换回100元真钞退去100元假钞,整个过程不亏也不赚(邻居和店主之间互不亏欠);店主(收到一张形同废纸的百元假钞)损失一件标价30元的商品+70元的找零=100元。当然如果以商品成本价计算店主实际损失则为25+70=95元。
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假设买东西的人用的是真钱来买东西,店主其实只是挣了30-25=5元,现在店主收到的是假钱,那么他应该亏了100元钱,两者相加,一挣一亏,实际损失应该为亏了95元。
呵呵,这是一道经典的数学题,做错的人非常多。】
14、我花70元买了件衣服,后来以80元把这件衣服卖掉,结果发现收到的是100元假币,问我损失了多少钱?
【解题思路:衣服卖出,要把衣服(价值70元)交付买者;同时,衣服以80元卖掉,收到100元,要找零20元。对我来说100元假币不能用,形同废纸。所以这个过程中,一共损失价值70元的衣服和20元的找零,即70+20=90(元)。
15、“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道传统数学题。
(一)鸡兔同笼不知数,
三十六头笼中露,
数清脚共五十双,
各有多少鸡和兔?
【解题思路:鸡有1个头,2只脚(即1双脚);兔有1个头,4只脚(即2双脚)。“三十六头笼中露”,就是说这两种动物总数是36只,假设将兔子当作算鸡来算,则有36双脚,但实际是脚共有50双,少了50-36=14(双)脚,一只兔少了1双脚,14只兔子就少了14双脚,所以兔子应有14×1=14(只),那么鸡就是36-14=22(只)。所以答案是:鸡22只,兔14只。验算:14+22=36(只)22×1+14×2=50(双)脚】
(二)鸡兔同笼不知数,
头数相同已告诉,
知道脚共九十只,
请问多少鸡和兔?
【解题思路:“头数相同”是说鸡和兔只数相同,一样多。那么可以将鸡和兔编成组,每组各有一只鸡和一只兔子,每一组共有6只脚,90只脚可以编成90÷6=15(组),所以,各有15只鸡、15只兔。验算:15×2+15×4=90(只)脚。】
16、新学期开始了,有6个学生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们分别带了14元、17元、18元、21元、25元、37元钱。到了书店,他们都看中了一套跟教材配套的参考书,一看定价,这6个人都发现自己所带的钱不够,但是其中有3个人的钱凑在一起正好可以买2套,除了这3个人,有2个人的钱凑在一起恰好能买1套。你能知道这套书的价格是多少吗?
【解题思路:(1)6个人的总钱数是:14+17+18+21+25+37=132(元);
(2)有3个人的钱凑在一起正好可买2套,除了这3个人,有2个人的钱凑在一起恰好能买1套,就是说这5个人的钱一共能买3套;
(3)根据以上,总钱数减去某一个人的钱数应该能被3整除,那么132只能减18或者21。即(132-18)÷3=38(元),6个人的钱数中满足“有2个人的钱凑在一起恰好能买一套”的只有17+21=38(元),而(132-21)÷3=37(元)则不满足题意。所以这套书的价格是38元。
(4)验算:有5个人的钱凑在一起一共正好能买3套,(17+21)+(14+25+37) 114÷38=3(套)】
=38+76
=114(元)
17、数学家高斯在小时候就很喜欢钻研数学,在他10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让同学们把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相加,并求出总和。谁知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算出来了,结果是5050。”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你知道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解题思路:1+2+3+……+98+99+100,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第三个数和倒数第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可以将加法化作乘法,列式:
1+2+3+……+98+99+100
=(1+100)+(2+99)+(3+98)+……+(49+52)+(50+51)
=101×50
=5050
特别提示:本题中,将头尾两个数分别相加,以及将加法化作乘法,这都是数学的快速准确计算的一种计算技巧。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计算技巧。】
18、老师给全班60个学生布置了两道数学题,其中有40个人做对了第一道题,有31个人做对了第二道题,有4个人两道题都做错了。那么,你能算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吗?
【解题思路:(1)60个学生,有4个人两道题都做错了,那么做对一道题及两道题都做对的学生一共是:60-4=56(人);
(2)这56个人里,做错第一道题的学生有:56-40=16(人),做错第二道题的学生有:56-31=25(人);
(3)这56个人里,扣去做错第一道题和做错第二道题的人数,就是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即56-(16+25)=15(人)
(4)验算一下,做错第一道题的人数,加做错第二道题的人数,再加两道题都做错的人数,再加上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就等于全班学生数:16+25+4+15=60(人)
(5)另一种解题方法:可以这样理解,做对第一道题的人数加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的和,减去(全部学生数扣除两道题都做错的人数剩余的部分),就是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列式:
(40+31)-(60-4)
=71-56
=15(人)】
19、小红的妈妈买了48个果冻,并对小红说:如果你能把这些果冻分成4份,并且使第一份加3,第二份减3,第三份乘3,第四份除3,所得结果相等,那你就可以吃这些果冻了。你知道该怎么分这些果冻吗?
【解题思路:(1)设这4份果冻分别加3减3乘3除3后都为X,则这4份果冻原本分别为X-3,X+3,X÷3,X×3。
(2)4份果冻相加总和为48,可求得X为:
X-3+X+3+X÷3+X×3=48
2X+3X+X÷3=48
X=9(个)
(3)那么第一份是9-3=6(个),第二份是9+3=12(个),第三份是9÷3=3(个),第四份是9×3=27(个)
(4)验算:6+12+3+27=48(个)。】
20、妈妈用小平底锅给女儿小红炸煎饺,煎饺要炸两面,炸一面的时间需要30秒,而小平底锅只能放2个煎饺。你知道怎样才能只花1分半钟(也就是90秒钟),而不必花2分钟,就能把3个煎饺的两面都炸好吗?
【解题思路:(1)先把2个煎饺放在锅里,把它们的一面炸30秒钟,然后将其中的一个煎饺翻个面,将另一个煎饺取出来,再把第三个煎饺放进锅里(这样锅里还是2个煎饺同时在炸)。
(2)在第二个30秒钟内,有一个煎饺两面全炸好了,第三个放进去的煎饺也炸好了一面。
(3)把那个两面全炸好的煎饺取出来,把原先取出来炸好一面的煎饺放进去继续炸另一面,把第三个煎饺翻个面继续炸,这样剩下两个炸好一面的煎饺在第三个30秒钟内完全可以将另一面炸好。
提示:关键就在于要保证锅里有2个煎饺同时在炸。】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