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5-09-26 17:55:50 责编:小OO
文档
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中国旅游地理》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探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课程育人。并且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也进行反思,认为课程思政改革重点在提升教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反思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了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也进入了从高速旅游增长转向优质旅游发展的阶段了。

        一、旅游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行业的高要求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者,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是旅游业工作者,又是宣传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明确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系列专业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传统的培养体系中,专业课与德育课是比较分明的两条线,这种方案过分强调专业课的专业性和思政课的说教性,往往使学生抵触纯粹的思政课,容易使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2016年12月,习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人文情怀、高尚品质等德育功能,力争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求教育工作者把“立德樹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旅游管理专业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也紧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的改革。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立足专业知识,挖掘课程思政结合点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等,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过去的教学都很重视对专业知识点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考核,我们经过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在确保专业知识传授不受影响的同时,充分挖掘“思政”内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信念等内容与专业知识点对应,深度充分讨论设计教学方案。首先由任课教师梳理专业知识点,将知识点可以代入的思政内容标注出来;接着通过教研室的集中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迪;然后再由教师重新撰写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的授课大纲;最后任课教师在授课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育的各方面,将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入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中。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无声植入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讲授思政内容,不能将专业课程讲成纯粹的思政课,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学。授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仔细设计授课方案,注意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育人的自然融合。比如,中国旅游地理中“地貌旅游资源”部分,知识点是中国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等,老师自己应有饱满的爱国情绪、通过自豪地讲述中国各种地貌特征和代表景点,增强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引导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并且植入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的相关思政教育,在讲述专业知识点的同时,教师的情绪感染和语言描述就能让学生热血沸腾,产生我爱祖国大好河山,我愿意为这片热土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激情。

        (三)创新教育载体,利用各种途径不间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场地由传统课堂教育延伸到在线学习,教师不仅在课堂育人,也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将现实发生的受关注的事情带入线上学习,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比如,课堂讲授了“京津冀旅游区的北京故宫”,可以布置学生在线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纪录片,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了解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让工匠精神植入同学的脑海,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品质;通过国家宝藏流传的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这些课内课外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能加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三、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中的思考

        (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如何胜任、善任,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点。习总认为,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首先政治要强,要保持政治清醒;其次情怀要深,要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第三思维要新,要会创新课堂教学;第四视野要广,能通古识今地将一些道理讲透;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自觉作学生的表率。只有授课的教师自觉地提升专业素质和政治修养,才能真正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落在实处。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的设置必然要有相应的考核来检验。虽然专业教学中一直强调思政的教育不能刻意,只能潜移默化,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专业课程的考核很多指标是评价学生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但课程思政衡量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或者不通过,更多的是教师的自我进行,目的为了在教学中情境创设、思政代入等方面进行反思,用以改进以后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另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可在课程的过程考核中进行设计观察点,通过对观察点的分析,也可以起到优化思政教育设计的目的。

        总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不仅是上级的要求,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本质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人我们责无旁贷,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未来必须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育,2017(Z3):15-17.

        [2]苗玲玉,鲍风雨.课堂教学评价:运用移动设备实现课程思政的院校案例[D].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5):36-40.

        [3]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41-4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