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随堂练习5
2025-09-26 17:55:28 责编:小OO
文档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原创○为基础题目;△为能力题;☆为提高题。

一,三点

 [考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

      (2)积累“乃、道、盖、然”等词语的用法。

      (3)理解作者“有志”和“尽吾志”的观点。

 [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难点]理解作者“有志”和“尽吾志”的观点。

二,三维三练

 [课前自练](10分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庐冢:

(2)火尚足以明也

(3)夷以近

(4)相:

(5)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有穴窈然:。

(7)则或咎其欲出者:

(8)求思之深:

(9)非常之观:

(10)慎取: 

○2,写出加点字活用的类型。

(1)问其深:         

(2)则其至又加少:。   

(3)常在于险远:。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文章第二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比较的两个角度。

   (1)                   (2)                                     

从作者的游踪看,其顺序是华山、      、碑、       、后洞。

 [课堂精练](15分钟.50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5分)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6.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5分)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7.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5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

○11,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8分)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而其见愈奇。

(2)夫夷以近,             ;险以远,             。

(3)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4)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

○12,翻译句子。(12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课后演练](20分钟.5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共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5. 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4分)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7.“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4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18.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4分)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0.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21.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1)不出,火且尽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子只矛陷子之盾

 C,(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2)吾欲之南海

 D,(1)有穴窈然

   (2)杂然相许

△23,选出下面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4分)

A遂与之俱出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而人之所罕至焉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24,分析下列句子,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并说明理由。(4分)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理由是:                                                            

游褒禅山记

[课前自练]

1,(1)屋舍,坟墓。(2),照明(3),平坦(4),帮助(5),弄错,识其本名

(6)深远幽暗的样子(7)责怪(8)得(9)不同寻常(10)谨慎地选取。

2.(1)形---名 (2)动―名   (3)形-名  (4)使动

3. 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1)洞的特点   (2)游者多寡。     禅院、前洞

[课堂精练]

5.C.[讲析]C项中 “胜”应读“shēng”。

6.D.[讲析]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故选D。

7.B.[讲析]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故选B。

8.D.[讲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故选D。

9.C.[讲析]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C项古今同意。故选C。

10,C[讲析].例句中“所以”的意思是“…的缘故”,C句中“所以”的意思是“用来干…的”。故选C。

1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则游者众,则至者少(3)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4)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1)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2)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课后演练]

13.C 。[讲析] A项中加点字应解释为“感慨”,B项中加点字应解释为“平坦”,D项中加点字应解释为“谁”。C项正确,故选C。14,A。[讲析] “往往”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同意,解释为常常。故选A。 15,D。 16.C  。[讲析]C项中“至于”应该解释为“到达”,故C错误,选C项。17,D  18,C。

19.B。[讲析]A项中“侧”是名词作状语,C项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中“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的“志”不是活用。故选B。

20.A.[讲析]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故选A。

21.B.[讲析]B项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故选B。

22,D 。[讲析]A项中“且”的意思分别为“将要”“尚且”;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并且”“用”。C项中“之”的意思分别为“主谓之间”“去、往”。D项中“然”的意思都是“…的样子”。故选D。

23,CD. [讲析]A项中的“之”是代词。B项中“之”相当于“得”。C D两项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独用的。故选CD。

24,D.[讲析]前三句是“…者…也”表示判断,D项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故选D。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