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三化学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25-09-26 18:00:07 责编:小OO
文档
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涅阳三初中  高志贤

一、试题的结构及特点

     试题结构:按照省里今年中考理化试卷分开的精神,化学试卷大体结构不变,分四大题,但第一小题由12个缩减为十个,余的两分加在第四大题上。这次一模考试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来命题的。共21道小题。其中,1-10题为选择,11-16题为填空,17-20题为简答,第21小题为综合应用题。试卷结构与以往相比,稳中有变。

试卷特点:试题考查的容依据课程标准,以核心知识为载体。试题即源于教材,又异于教材,容几乎涵盖了下册所有知识点,较好地贯彻了立足核心知识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试题紧密联系化学与生产、生活,体现了化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社会生活为试题背景,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维,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所教班级考试情况

班级参加人数最高分平均分及格人数/率

优秀人数/率

九五班404933.730 / 7519 / 47.5
九六班385029.820 / 52.612 / 31.6
三、对部分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本题考查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及金属和盐的反应。混合物放入盐酸中,都能与盐酸反应,其中氧化铜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还能和铁反应,这个反应是暗含的,学生大多不能分析出来。难点是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产物是亚铁盐。若该题改成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成分是什么,难度就大了。

本题是考查验证金属活动性试验方案的设计。三种金属活动性比较,一般按正确顺序设计为:金盐金或盐金盐,也可以结合与酸的反应,确定氢前氢后。B项说明X>Y,C项说明Z在H前,D项说明X在H后,这就可以说明X、Y、Z活动性的关系,不需要再验证Z在Y前。

【复习建议】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和探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考试对这部分容的掌握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复习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酸、碱、盐、氧化物、单质间的反应规律。要求学生熟记各种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规律。由盐生成酸,马上想到“盐+酸=新盐+新酸”,结合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特点,可以分析出钡和硫酸反应能产生,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生成盐,那只有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由氧化铜到硫酸铜可以与硫酸反应实现,是复分解反应;由盐生成盐的反应规律很多,这个选项可能会花费时间,但仔细分析硫酸铜中铜元素活动性位于硫酸亚铁中铁元素之后,就会想到可以用单质铁与之反应而实现,是置换反应;由盐生成碱,只能是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碱反应,还要求产物中有沉淀,但碳酸钙不溶于水,无法一步实现,而煅烧分解成氧化钙,进而与水反应,含两个反应类型,分解和化合。

本题是物质鉴别中的一道典型习题,考查酸、碱的性质及碱的个性。要求学生熟悉酸和碱各自的共性和个性。酸具有共性是由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个性是酸根离子不同,碱具有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个性是金属离子不同,被鉴别的物质有两种碱溶液和一种酸溶液,就要考虑酸碱的差异及两种碱的差异,所以不能选指示剂,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盐酸不反应,二者无法区分,故选碳酸钠,产生的现象有明显差异。该试题选项设置巧妙,为了不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分析,把正确选项放在A处,很人性化。

这两题是道除杂试题。除杂的基本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物质),不变(被提纯的物质质量不能减少,状态不能改变),易分(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9小题 氯化钙中含有盐酸,除去盐酸,显然,银会引入新杂质,石灰水和生石灰能除去,但二者过量也能引入杂质,使氯化钙溶液不纯,选用碳酸钙,即使过量,由于其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法分离。 15小题中除氯化钾中的硫酸钾,考虑杂质和主要物质的差异在于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但要不引入新杂质,所选试剂的阴离子应是氯离子,所以选氯化钡。生成沉淀就要过滤除去。

【复习建议】  7、8、9、15小题,不管是什么题型,都是考查酸、碱、盐、氧化物及单质的性质及相互间反应规律,这也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复习时要把各种反应规律梳理清晰,让学生记牢,典型的化学方程式一定得会熟练书写,各类物质的性质要烂熟于胸。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默写典型的反应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所以在叙述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由图知,t1°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它们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B选项并没有说甲乙的溶液是饱和的;在t2°C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C,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所以甲析出的晶体多;在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时,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该物质会大量析出,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大部分还留在溶液里。所以选C。误选B的很多,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曲线上点的含义理解不透及审题不清有关。

本题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同的物质结晶的方法。溶解度曲线上最重要的点就是两曲线的交点,含义是两物质在某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题中a点是X、Y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温度是t2°C),没有显示纵坐标(溶解度的值),不少学生或没有说出温度这个条件,或是答成它们的溶解度都是a克;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有3种:陡升型、平升型和下降型。平升型的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陡升型和下降型的都是通过改变温度,使溶解度减小来析出晶体,陡升型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下降型的用升高外温度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的物质如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这道题的第二问难点在于学生不会把甲、乙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出错率很高。

【复习建议】  曲线图题、表格题是将化学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题型,其中蕴含着大量信息,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便成为解题的关键。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试题几乎年年考试都要涉及,始终是学生的软肋。因此,在加强分类型、有目的的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一些特殊的地方更要让学生记牢,如熟石灰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本题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元素化合价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每类纯净物的组成元素的特点,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就是有金属或非金属跟氧元素结合组成的,酸是由氢元素与酸根组成的,碱是由金属和氢氧根结合组成的,盐是金属和酸根结合。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按照正左负右,数值交叉的原则。出错较多是非金属氧化物写成SO2,忽略了硫为正6价,再个是盐,写成碱Al(OH)3。

【复习建议】  对物质的分类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总结,通过多角度比较,找出异同点,搞清问题的实质。对于化合价的应用,如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或者由化合价写化学式以及根据化合价的某种规律的习题,在平时的复习中,学生一定要练习到位,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书写。

  化学的特点就是从化学走向社会。用烧碱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考查了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讲课时都讲了,难点在与生成的亚硫酸钠的化学式容易写错。用酸除水垢也是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中告诉了信息,醋酸可用H(Ac)2表示,又给出了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例子,经过认真分析不难知道生成的盐的书写方法,但不少学生写错。

【复习建议】 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问题和事实,是中招的常考容。在复习中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继续加强学生对信息题的阅读及有效信息的提取、理解和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题考查有代表性物质的重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客观事实,二是质量守恒定律。雨水呈酸性是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碱的物质,可以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部分学生弄错了铝的化合价,化学式写错;酒精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和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有学生不会配平。

【复习建议】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永远都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复习中要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现象及条件,强化配平这一基本技能。要不厌其烦的强化练习,严格要求,缺少条件或相关符号的,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

 本题是考查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碳酸钠俗名纯碱、打,与之相关的科学家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热的溶液洗涤油污,工业上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俗名小打,用于焙制糕点等;碳酸钙是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工业上制生石灰、水泥、炼铁等;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调味、农业上用其溶液选种等。学生出错主要是化学式写错。

【复习建议】 此类题难度不大,但往往易被忽视。从这几年我省命题情况来看,物质的用途一直是一个热点,因此在复习中,要对重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强化训练,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像常见酸、碱的用途、六大营养素、化学肥料等等。

本题是考查根据典型物质的性质选择保存方法。氢氧化钠、熟石灰、生石灰、浓盐酸、浓硫酸、白磷、活泼性的金属钠等等学生应该知道,氢氧化钠要防吸水和与二氧化碳反应,熟石灰要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易吸水,白磷着火点低,金属钠能和水反应等等。

本题是一道围绕酸碱盐知识进行考查的综合应用题。试题对考生的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的综合考查。第一小题是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中N元素质量分数,求N元素质量,直接用物质质量乘以元素质量分数即可;第二小题是用实验的方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前者的溶质是气体,后者是固体,所以,用玻璃棒各沾少许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溶剂,观察玻璃棒上是否有白色固体出现,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写用蒸发皿;第三小题是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原理,学生一般都对;第四小题中1小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要求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前提是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氯化钠和钙交换成分后得到钠和氯化钙,都能溶于水,产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所以不能反应。2小题是读表从中选择一种能和铁反应的盐,条件是盐中金属位于铁后,且可溶,那只有3种铜盐,不少学生马虎,写成铁和盐酸的反应;第五小题是通过计算,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这类题训练的不少,但学生出错情况有:①化学方程式写错,或化学式错,或没有配平;②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③马虎,计算结果出错。

【复习建议 】 综合应用题往往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面广,角度多,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试题虽然并不难,但容量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避免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题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四、考试反映出的共性情况及今后做法

共性情况;

1、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忽视记忆性的知识

从卷面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准确,记忆性知识点出现错误的现象很多;二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模糊。

2、化学用语书写不规

正确运用化学用语,科学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中考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但从这次考试的卷面来看,缺乏规意识是失分的重要原因。如,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不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是条件、物质写错,气体符号漏标,等等。另外很多学生的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思维和表达不够严谨。

3、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从考试情况来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学生的突出问题。如,不会采集有价值的信息素材,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等。

4、心理状态欠佳

评卷过程中出现的审题不清,看错题,抄错,计算错误,简单知识的遗忘等现象,大都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或过于紧有关。

今后做法:

1、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围和要求,把握中考动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重视双基教学。中招明题的难易比例一般为4:4:2,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把握各主题的教学要求,重视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3、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加强化学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包括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综合应用、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运用化学用语、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注重实验操作的规性;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使用正确简练的语言来说明实验过程、现象、结果的能力;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关系,等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