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陈撄宁-含注解
2025-09-26 17:48:02 责编:小OO
文档
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陈撄宁-含注解.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肆             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静功总说~治遗精特效法

         【文章来源:《陈撄宁仙学文选》,水帝子周武、阳帝子梁彝珠、阴帝子刘碧城编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编者注:此文中陈撄宁对《庄子心斋法》的浅释能使人修鍊得心胸中道炁充盈,上冲两眼之间,下达脐后黄庭,并与身外的道炁沟通相合,此即是得道即是“与道合眞”,若欲成仙,须以“与道合眞”为基础,继续到“神形俱妙”。】

序    言

         世间各种病症,皆有医治之方,或用内科药剂,或用外科手术,或用物理疗法,多数可获痊愈。惟癌症是人类的大患,中西医家皆无善法可以根治。其次就是神经衰弱症,虽不似癌症那样厉害,但也使一般医家感到苦闷。从事於脑力劳动之人患此症者,今日较为普遍。神经是生命的枢纽,本体虽也是物质构成,等到它已经衰弱了,仅用药物去培补,却不容易见效,只有纯粹的静功,堪为神经衰弱最好的疗法,能够直接使它恢复健康。

         我这次住在屏风山疗养院中,为本院新设的静功疗养一科尽少许微薄的义务,幸未失败。但因我不能久居此间,遂拟编写一种理法俱备的讲稿,留给后来继续主持此事之人。惟以时间局促,希望此稿速成,势难从容不迫的作有系统、有章节的叙述,只好采取问答体裁,逐条辩论下去,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其中包括本院医师及病人在当时和我互相问答的对话,随后加以整理而成)。这件事是现代新创立的学科,前无旧例可援,没有一本书足供参考;又因医学家不习练修养功夫,修养家不探求医学知识,亦无第二人可以商量(此处所谓无书参考、无人商量,是1957年以前的情况,不是说后来的事);全部所说,都是我自己过去六十余年的经验,并非由先生传授或同道帮助上得来;自始至终,共计问答二十七条,后加《静功总说》一篇、《治遗精特效法》一篇,拿来应付神经衰弱的病症,大槪已够用了。

         此篇只算是初稿,其中理解或有不能处,方法或有不甚周到处,文字或有不尽合适处,俟将来得暇再作第二次的修改。

                                                         

                                                              农历丁酉岁      西元一九五七年八月 

                                                              陈撄宁写於杭州屏风山工人疗养院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2楼

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

         一问:静功和气功是一是二?

         答: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那些功夫都是动的,不是静的。世间各处所传授的气功,有深呼吸法、逆呼吸法、数呼吸法、调息法、闭息法、运气法、前升后降法、后升前降法、左右轮转法、中宫直透法等等,法门虽多,总不外乎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支配气的动作,若有意使它动作,就失了“静”字的意义。

         二问:静功比较气功,利弊如何?

         答:气功做得对的,能够把各种病症治好;做得不对,非但旧病不愈,反而增加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所不能治愈的病症;做得不得法,身体上也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纵然没有效验,决不会又做出新的病来。可知气功是有利有弊,静功是有利无弊。

         三问:何种人可以做气功?

         答:凡是心思细巧,善於灵活运用,自己觉得有少许不对,就立刻停止不做,或者变换一个方式以应付之,像这种人可以做气功。若是心思麤笨,只晓得一味地蛮干,做到身中发生特别的现象时,又不会应付,一定要做出毛病。

         四问:何种人可以做静功?

         答:无论男性女性、年龄老少、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只有性情浮躁、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做这种功夫;假使他愿意做的话,也能够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比较那些性情安定的人,得效要慢一些。

         五问:何种病症宜於用气功治疗?

         答:今就中医的学理而论,凡是肺气虚弱,经常患伤风咳嗽者;胃气虚弱,食欲欠佳,消化不良者;三焦湿阻,痰饮停蓄,产生诸症者;中气虚弱,肠不摄水,大便常患溏泄者;肾气虚弱,小便数量过多,时清时浊者;肝气虚弱,筋力懈惰,萎靡不振者;还有西医学理上所谓新陈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者。这些病症,可以用药物治疗,也可以用气功治疗。

         六问:何种病症宜於用静功疗养?

         答:凡一切本元亏损之病,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恶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善忘、上重下轻、肌肉瘦削、少食不够营养、多食不能消化、工作不耐疲劳、生活不感兴趣,这些症状,服药难见功效,检验身体又不知病在何处,惟一的方法,只有靠病人自己用静功疗养,可望痊愈。如果能配合太极拳或柔软体操,静功和动功相辅而行,则见效更快。

         七问:普通静坐法和气功是分不开的,现在把静功和气功分为两件事,根椐什么理由?

         答:静功是静的一方面事,气功是动的一方面事,二者性质不同。普通静坐法,不合静功的原则。你看他们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名为静坐法,实际上仍属於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眞正的静功。

         八问:如何才算得眞静?

         答: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的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3楼

         九问:做到这样境界,有什么好处?

         答:人们身体上原有天然抗病的力量,但因身体衰弱或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力量发挥不出。静功即是帮助他消除障碍,恢复自身本能,把原有的力量发挥出来,病就可望逐渐痊愈。

         十问:这三步功夫如何做法?

         答:起首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坐是卧,总要周身放松,不使它有局部的紧张,不让它有丝毫拘束,自己感觉非常的适意,做得恰到好处时,时间虽然经过长久,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酸疼、麻木各种难以忍受的情况,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但思想上的缠缚尚未解除;再进一步,做到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的事情不回忆,眼前的事情不牵挂,未来的事情不预计,脑筋完全休息,这样就是精神得到安静了,但心中尚知道有一个“我相”存在;更进一步,就入於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不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假使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仍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喜、怒、悲、恐、饮食、男女,见景生情,醒时有把握,梦中无把握,这样不能算是眞正的忘我。

         十一问:正当静坐时候,身体忽然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了,各人表现的姿式又不相同,即使同是某一个人,而动的姿式亦常有变换,都不是由自己的意思所主动,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究竟是何理由?

         答:这是人身本有的生命力所发挥的另一种作用,若把这件事认为奇怪,那么,人身上奇怪事情就多了。请看肺部的呼吸、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食物的消化、体内腺体的分泌、细胞的新陈代谢、须发指甲的生长、精子卵珠的结合、母腹胎儿的形成,哪一件事能由自己做主?人们对於身体内部难以理解的状态并不觉得奇怪,为什么对身体外部不由自主的动作,大家都认为是奇怪呢?

         十二问:身内各部的活动,从有生以来就不由自己做主,人人如此,所以不觉得奇怪,但身体外部的动作,一向是受自己意识所支配,今日忽然不听命令,自由动作,恐怕长久下去,弄得不可收拾,终日的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像个什么样子?不知可有方法能够控制否?

         答:只要你功夫做得合法,肺部呼吸顺其自然,身体运动听其自然,等於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妨害,动得时间过长,自然会停止。你若不耐烦,要它半途停止,也可以办得到,功夫不做,精神不集中,再加少许抑制的意思,身体就不动了。但静坐法总以不动为原则,其动是例外,不可误认为凡是学静坐法的人,身体是必定要动的。

         十三问:自从第一次动机开始,将来是否每坐必动,永久如此?

         答: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四肢百节气脉通畅以后,那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但是,外面虽然安稳,腹内脐下之气将来或不免要冲动,应当预先知道,免得自己临时发生恐慌,不善於应付,以致误事。

         十四问:用静坐法到了身体外部自然发动,对於疗养有什么关系?

         答:人身上病症,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藏的。明显的病症,自己和医生都能够知道;隐藏的病症,就不容易觉察,甚至用种种方法检验也看不出。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中气机发动,遇着病的障碍,不能顺利通过,就要和它斗争,因此四肢百节不由自主地运动起来;经过几次运动之后,一部分障碍已被打通,若其它部分尚有障碍时,身体动作,自然又变换一种姿式;等到各处所有障碍逐渐排斥乾净,此后虽仍旧用静功,身体也不会再动了。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4楼

         十五问:身体外部表现的姿式若很柔和,听其自然发动、自然停止,那也无妨。倘或表现过於强硬,竟至拳打脚踢、横冲直撞,一时又不肯停止,如何是好?

         答:这件事和病人体质有关。凡是宜於用静功疗养的体质,大槪都属於衰弱类型,决不会有这样强硬的动作;假使是健壮身体,偶然患病,自有对症的医药,不在静功疗养范围之内,也可不必担忧。万一遇着病人体质本不适宜,而下手功夫又有错误,因此发生这个现象,当由指导员随机应变,设法停止他的动作,再酌量病人体质,选择别种合适的法门教他去做,就能免除妄动的流弊。

         十六问:凡做静功的,是否人人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

         答:并非人人如此,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

         十七问:大众同做一样的功夫,为什么有动有不动?

         答: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的缘故。比如用同样的药品,治同样的病症,彼此所得效果,却不尽相同,也是这个缘故。

         十八问:专就静功原理而论,身体是动好,还是不动好?

         答:在古代许多专门的书籍上,只讲静坐时身体内部震动,未曾提到身体外部不由自主的运动。当时一般学静功者,自始至终,都以身体安稳不动为原则,假使中间有动手动脚的现象,其师必定说他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理应纠正。但据我数十年来耳闻目见,静功做到身体运动不由自主者,颇有其人,结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难一槪而论。依我的看法,今日学静功,目的本在治病,病愈就是好,病不愈就是不好;动得身体舒畅就是好,动得身体难受就是不好。不能单把动与不动作为好与不好的标准。

         十九问:静功做到腹内脐下有气冲动,是否在外部自然运动这个阶段经过以后,腹内才会发生冲动的现象?

         答:不能一定。一、有少数做功夫的人,在外部自然运动将要结束的时期,腹内即开始有气发动;二、又有些人,外部自动时期虽已经过,而内部并无影响,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时期,才慢慢地觉得腹内有气发动;三、更有些人,始终未曾经过外部自动这一阶段,功夫到了相当的程度,他们腹内也会有热气冲动,力量甚大;四、尚有多数人,长年累月的功夫做下去,身体内外并未发现什么特异的状态,但是他们的衰弱身体,自己不知不觉的在无形中已恢复健康。所以做静功的人们,外部的动与不动以及先动、后动、早动、迟动这些变化,实际上没有一定的规律。

         廿问:静功到了相当的程度,身体外部不动,而内部有气冲动,临时如何应付?

         答:此时身体仍要照旧静坐不动,让那股气自动,只许用轻微的意思照顾它,切不可过份地用意思去帮助它或引导它,也不可强迫地压制它。渐渐的,缓缓的,等候那股气自然蒸发、自然收敛、自然停止、恢复平常状态,再静坐三十分钟,然后下坐。动气在半路上未到完全停止的时候,不可由自己意思作主将静坐功夫罢休,更不可受惊骇、被烦扰、起妄念、动恼怒,否则难免要出乱子。

         廿一问:静功的疗效,是否能用近代医学上理论加以解释?

         答:静功这一法门,在我国秦汉以前早有此说,它的来源是道家,不是医家,而且历代医家并不用静功疗病。隋代名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虽专用各种导引法以治百病,然导引法只能算动功,不能算静功,所以在中医书上找不出理论根据。若在西医书上去探索,更为困难。惟自巴甫洛夫(苏联的生理学家,生於1849年,殁於1936年)学说出世以后,关於静功疗病的理论,大部分都能够解释。扼要言之,无非使高级神经中枢免除一切障碍,恢复其本能而已。但全部静功修养历程上所显出的特殊现象,仍有难以理解之处。我们今日的任务,只求善於运用古人的成法,帮助近代医家治疗神经衰弱的病症。那些特殊现象,可以暂时置之不论,留待将来再作专门研究。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5楼

         廿二问:今日所谓静功,在古代修养书上可有同样的名称?

         答:唐人书上名为坐忘,宋人书上名为止念,他们的理论有些和我所说的静功相似,惟目的不同:我们以治病为目的,他们以修养为目的。但《古今图书集成》中“静功部”所辑录诸家歌诀,复杂异常,不是纯粹的静功,学者切勿被它两个字的名称弄糊涂了(《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静功部”,在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百九十三卷至三百零二卷)。

         廿三问:今日所谓气功,在古代书上叫做什么?

         答:今日各处流传的气功,并非一个简单的法门,是把古代所谓吐纳、闭息、调息、存神、导引等等作用都包括在内。吐纳者,就是由口中呵出肺部的浊气,由鼻孔吸入外界的清气;闭息者,就是由鼻孔吸入新鲜空气之后,使它在肺中停留些时,不要立刻放它出来;调息者,就是呼吸要做到由麤而细、由刚而柔、由疾而缓、由浅而深的境界,但要自然渐进,不可勉强;存神者,就是暂时把精神集中在身上某一固定的地点,不想别的念头;导引者,就是功夫做到下丹田有热气发动时,自己用意思引导这股热气通行身内各处,有病即可祛病,无病亦可健身,但和武术家运气之法不同,又和炼内丹的性质各别,学者须要认识清楚,勿混为一谈。又如华陀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内外功及隋代医家所撰《诸病源候论》上许多运动肢体的方法,以往都可以称它为导引法(武术家的运气法、仙学家的内丹法、佛教中的观想法,今日一槪叫作气功,因此就把气功这个名词弄得复杂极了)。

         廿四问:气功既然包括这许多种类,对於疗病上必各有所宜。今日离开气功,专讲静功,岂非使作用偏向一边,立法尚欠完备吗?

         答:这件事也经过几番考虑,不是没有理由。

         一、别种疗病的方法,无论药疗、理疗(即物理疗法的简称),虽是千头万绪,但皆由医师和护士们包办,不需要病人自己费事;惟独讲到气功,却要病人自己去做,他人不能代劳。有些病人嫌麻烦,不愿意做;有些病人虽然肯做,又难得做好。必须在各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使病人容易接受,因此就舍难取易,专讲静功。

         二、即如太极拳一类的动作,有刊物图画的说明可以参考,有教师表演的姿式可以模仿,尚且未必人人都能够炼好;何况气功是身体内部之事,书本上不能画出图样,指导员不能演出姿式,全靠病人自己善於领会其中的作用,所以有做得好的也有做不好的。今日为求稳妥无弊起见,因此专讲静功,不讲气功。

         三、各种病症,都需要静功和气功相辅而行,才可以收到效果。即如胃溃疡症,若废除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有确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溃疡也能够痊愈,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并且经验不止一次。近来各处以气功疗病著名的,实际上总兼几分静功在内,於无形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一般疗养员病愈之后,大家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暗地里恢复健康之力甚大,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专讲静功。

         四、普通疗养方法,其轻重缓急之间,皆由医师掌握,病人一切听医师安排,对与不对,当然归医师负责;惟独气功这件事,是病人自己主动,医师只负指导之责,设若功夫做出偏差,影响疗效,医师说病人做法不对,病人又说医师指导乖方,错误责任竟不知谁负。静功比较气功容易入门,即使难求速效,也不会弄出岔子。指导员把静功做法对住院病人讲说明白以后,即可让他们自己去做,指导者每日视察病人两次已足,无须时刻注意他们的动作。指导气功和指导静功,事实上显然有难易之分、繁简之异,因此专讲静功。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6楼

         五、现在所常见的慢性病,大槪属於衰弱一类的居多。有些衰弱病症,经过确实诊断,自可对症用药。如消化机能衰弱,则用健胃药;生殖机能衰弱,则用补阳药;造血器官机能衰弱,则用补血药;新陈代谢机能衰弱,则用补气药,皆有显著的效果。惟高级神经疲劳过度,并其他各种原因,而致逐渐衰弱者,中西医皆无特效药可用。只有使它在一个相当时期之内,完全休息,处於绝对的安静状态,才是本症惟一的疗法。各种气功都不合这个原则,因此专讲静功。

         六、人们日常生活条件所缺少的就是“静”,昼夜二十四小时中,肢体虽有时休息,思想没有片刻能够安定,非但醒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要做梦,而且睡梦里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时所感觉者无异。长年累月,精神消耗太多,神经衰弱病症遂由此而起。假使一般无病之人,每天於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能行持有恒,非但可以预防神经衰弱,并且能够延长寿命,因此专讲静功。

         七、何种气功宜施於何种病症,何种病症不宜用何种气功,这些问题并非简单,必须结合学理与经验,始能做出决定,做指导员颇不容易,纵使指导没有错误,而病人自己的功夫是否恰到好处、不过限度,亦复难言,所以气功弄出偏差,可认为意料中事。静功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无论什么人、什么病,都可以做,并无所谓相宜或不相宜,指导员自不至於犯错误。做静功的本人只怕不及,不怕太过,出偏差之事很少有所闻,因此不讲气功,专讲静功。

         八、以上所说虽重在静功,但不是将所有的气功一槪抹煞,若指导员深悉各种气功利弊,再认清病人的体质和性格,临时可选择一种气功教他去做,对於神经衰弱者所兼患的复杂病症,也容易增加疗效。惟主要作用仍在静功,气功仅居辅助地位而已。 

         廿五问:指导员应具备哪几种资格?

         答:以往老师传授功夫,并不困难,只要把一套呆板的口诀教给学人,就算完事。将来做得对与不对,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教者既不负保证成功的责任,学者亦无刻期见效的要求,因为他们心中别存一种希望,本非以治病为目的,而且学者未必都是人人有病。今天住疗养院的人,皆希望愈病,指导员实际上兼有医师的任务,事情就不像以往传授功夫那样简单。所以做指导员者应具备下列几种资格:一、要有医学知识;二、要有临床经验;三、要性情温和,不嫌病人的麻烦;四、要虚心博访,不执自己的成见;五、要能预防做气功的病人将来弄出偏差,及时予以矫正;六、要能辨别做静功的病人身中发生特殊的现象是好是坏,临时教以应付。

         内功(包括佛道两家的静功和一切气功的总称)各种法门,在往昔原是极少数人互相授受,从来没有像今日各处疗养院把它公开地作为普遍医疗之用,这算是新创立的事业。今日做内功指导员者,若不懂老一套方法,根本就无从说起;若只晓得老一套,没有其他学识帮助,也不能满足新事业的要求。如果具备以上所列几种条件,再不断地加以学习和研究,务期方法贯通、理解透彻、经验丰富、运用灵活,才可以称为有资格的指导员。

         廿六问:开始准备做静功,应当注意哪几件事项?

         答:为求功夫在一定时间内速获效果起见,疗养院负责人和疗养员本人皆应当注意下列的十件事项:

         一、环境的喧寂:凡做静功首要选择环境,最好是山林泉石之间,其次是郊外旷野之处。若市场、里弄有声音喧哗吵闹的地方,皆不相宜,人声、车声、机器声、音乐声、戏曲歌唱声、小儿哭叫声,要一槪避免。这样就是使耳根清净,中枢神经不受刺激。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7楼

         二、空气的秽洁:四围空气要十分新鲜清洁,无灰尘、无煤烟、无其他一切秽浊气味。如汽油味、厨房味、油漆味、蚊香烟味、消毒药水味,皆有妨碍。室内家具越简单越好。陈列品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更於人有益。这样就是使鼻根清净,嗅神经不受刺激。

         三、光线的明暗:关於室内光线一事,古代修养家贵在阴阳调和,勿使偏胜,所以说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我们今日宗旨专在疗病,要使神经绝对的安静,不受丝毫刺激,只怕太明,不嫌太暗。因此室中油漆、装璜、窗帘等,皆宜用浅蓝色,或淡绿色,不宜用大红色及纯白色,电灯光亦不宜太亮。室中陈列品不要有碍眼的东西,窗外望过去不要有讨厌的印象。这样就是使眼根清净,视神经不受刺激。

         四、口味的浓淡:饮食调味,不宜过於浓厚,甜、酸、咸、辣,皆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为淡薄,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十分鲜味也不相宜。烟酒最好能够戒绝。这样就是使舌根清净,味神经不受刺激。

         五、气候的寒温:气候对於做静功的人影响很大,气候好,可以帮助功夫的进步;气候不好,就要使功夫发生障碍。热到穿单薄衣服要出汗时,冷到穿厚棉衣服不觉暖时,霉天潮湿气重时,做功夫皆难见效验。狂风暴雨劈雷闪电时,功夫亦须停止勿做。正在做功夫时,若气候热,不宜开电扇;若气候冷,不宜烧火炉(热气管子没有关系)。有人说,装了烟囱的火炉就无妨害,这句话不合於卫生学理。烟囱的好处,固然可以排除炉中燃料所发出的碳酸气;同时,火炉的不好处,也能消耗室内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普通无病之人,缺少氧气,尚且有害健康,何况有病衰弱之身体。如果一定要生火炉,切不可把门窗关得严紧,必须让外面空气能够进来才好。但有一层要注意,室内空气虽要流通,又不宜让冷风直吹到病人身上,恐怕受感冒病。总计一年之中,没有半年的好天气,今日好,明日未必好,从事於静功疗养者,若遇着天气相宜,就应该及时下功,不可放过。

         六、食物的营养:含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於身体有益,但也要能够消化,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凡是患神经衰弱的人,消化力都欠佳,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宜勿过量。其它一切营养品,也要配合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皆要禁绝,勿纵口腹之欲,致误恢复健康大事。

         七、世缘的隔离:在正式住院用静功疗养期间,当然不能再担任各种工作,但家庭老幼生活和自己经手事件,也要预先有个安排,免得临时顾虑。住院以后,亲属朋友也要少会晤,外面情况要少接触,不宜多通电话、多看报纸、多写信件,这样,就能够使情绪安定,就能够使神经常处於静的状态,做功夫也容易入门,对於病体有利。

         八、思想的寄托:要费脑力的书,最好不看;带有复杂算式及许多数目字的科学书,更不宜入目。若把看书作为消遣之用者,可随意阅览前人的游记、笔记,或近人的旅行杂志等类。正当做静功时,思想就寄托在“心息相依”的功夫上(即听呼吸法);出外散步时,思想就寄托在花草树木、山水风景上;每次进餐时,思想就寄托在食物的色、香、味上(疗养院供给病人食物时,对於色香味三种条件,也应该研究);做柔软体操时或练太极拳时,思想就贯注在肢体运动上。

         九、用功的时间:每日早晨天刚明时,做静功最好,其余时间也随意可做。若用坐功,最少要坐三十分钟,最多不宜超过一小时半。若用睡功,即不拘时间长短,能睡几时就是几时。夜间能一直睡到天明最好,若睡到半夜,翻来覆去不欲再睡时,可起身坐在床上用功;若坐到有浓厚的睡意发生、身体不能支持,然后再卧下,如此没有睡不着的。惟饱餐之后尚未消化时,不可就做静功,亦不可就睡眠,宜使身体稍为活动。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8楼

         十、身体的姿式:静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原则,姿式不关重要。或盘腿坐,或垂腿坐;或仰卧,或侧卧;两眼或全闭,或半闭(道书上叫做垂帘);两手或成交互相握,或左右分开;手掌或向上,或向下,皆可随意安排。惟坐式自腰以上,身体要正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使劲地硬挺着,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卧式自脚至头,要逐渐高起,不要水平,但又不宜使用高枕放於水平线的床上,这样办法,只能使头高,而全身不能顺着斜起之势逐渐地向上增高。此法宜用硬性的床,将头下面的两只床脚垫高六七寸,足部下面的两只床脚不垫,令这张床一头高一头低,就合用了。但遇脑贫血的病人,则不用此法。无论坐式或卧式,都需要身体全部尽量地放松,凡是束缚身体之物皆不宜用,皮鞋要脱去,裤带要解除,勿使身上有一部分受压迫,这样才能够达到完全安静的境界。再者,蚊虫、臭虱、跳蚤也要消灭乾净,若有一两个在扰乱,功夫就做不好。其它一切饮食起居事项,尚有未能详言者,可按照医院普通规则办理。

         廿七问:静功是在广室中多人共做好,还是在小房中单人独做好?

         答: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不能说那一种最好。集体做,在彼此互相观摩之下,易收奋勉之功,也易起矜持之态;单独做,在个人行动自由之下,易获幽闲之感,也易生懈惰之情。佛家住丛林禅堂用功的,就是集体办法;住深山茅篷用功的,就是单独办法。虽然他们宗教家别有企图,不合我们疗养的宗旨,但其中的办法也可以作为参考。今日办疗养院者,最好是两种设备皆有,或集体做,或单独做,按实际情况所需,随时酌定。

静功总说

         前面所列二十七条问答,凡与静功疗养有关的事项,皆已从各方面设想,而畅所欲言,惟实际功夫下手做法尚未详尽,再补充说明如后:

         神经衰弱症,目前尚无良药可医,含磷质的药品虽号称补脑,亦嫌名实不符;其他一切兴奋剂,或鎭静剂,只能收暂时的效用,药性过了,仍旧是衰弱,或更加严重。

         使脑筋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下手功夫最要紧的原则,也是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求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庄子“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听,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地上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於呼吸的快慢、麤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由衰弱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最有效力的时候,就要趁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呼吸法,又能够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清洁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功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到疲劳。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功夫,还可能入於熟睡的境界。

         凡患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常服,只有听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毫无流弊,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阳入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云:“卫气常留於阳,则阳气盛,不得入於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前人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个法门术语,但未说明如何依法。苏东坡的功夫是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的功夫则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但数息要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观鼻要开眼去观,时候久了,眼神经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觉疲劳,才眞合於“心息相依”这个术语。今将这三种方法列举如下,并加以浅释,好让学者自己去实验。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9楼

         一、苏东坡养生说(见《东坡志林》卷一)

         原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庄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浅释:注意养生的人,食物要有节制,必须等到腹中感觉饥饿时,才可进食,尚未吃得十分饱满,就应当停止。每餐后宜到室外空旷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消化了,此时就回到房里去准备静功。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用坐式或用卧式,听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体不能让它摇动,像木头人一样,就算合法。身体已经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说的法门和老子所讲的功夫合起来做,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诀贵在勿忘与勿助。“勿忘”就是“绵绵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数息法,若数出息,即不数入息,若数入息,就不数出息,一呼一吸只称一次,不能称二次。数到几百次以后,心中寂然如虚空,身体寂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强去禁止或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定而不动了。数到几千次以后,无力再数下去,此时另有一个法子叫“随”字诀,当息出时,心也随它同出,当息入时,心也随它同入。有时或感到这个息,如云雾蒸发散布於周身毛孔中(原文“八万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窍之多,不是实在的数字),不由鼻孔出入。功夫做到这样地步,久远以来的各种病苦和障碍,都能逐渐灭除,心里也就自然明白,而开始悟了,譬如瞎子突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够看见道路,用不着要求他人指点了。

         二、朱子调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翕音习),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后四句节略)。

         浅释: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中第十四个法门,苏东坡、朱晦庵两人都采用了这句话,但他们的说法并不和《楞严经》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说:做这个功夫,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身体总要安闲而舒畅,不要弄得周身难过,又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气机静到极处,它自然要动,就像春天的鱼类,浮在水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它自然要静,就像冬天的虫类,伏在土里翕气(“翕”是聚敛收摄之义)。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有乾坤阖辟之机,妙处是说不尽的。若问是谁在那里做主?其实并无所谓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三、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於耳,心止於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字。颜回问:“心斋”两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而是用心听,这还是麤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功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早已停止了,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和气二者合为一,心【编者注:此处“心”字作“神”字解】不起作用了【编者注:可于慈怒悦悲恐之处(膻中)体会“心”,“心”为本源;可于念头起处体会“神”,“神”为“心”之子】。气的本体是虚的,它要等待一种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和太虚之气才能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10楼

         以上是孔子告颜回所问心斋功夫的做法。这种功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这个功夫中划分几个步骤,再详细地加以说明: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说是念头。当起首做功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搅,杂念如果不扫除乾净,功夫很难做得好。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於“毋”,也可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词,指所听的对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头归一了,就开始做功夫,用“听”字诀。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耳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决不是听声音。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然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既不听声音,又听什么?这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不发生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所以说“无听之以耳”,虽是没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麤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编者注:若能下身不漏精(详见后文《眞武仙法》),只要按口诀“闭目照鼻,心炁合一”做下去,无需巧妙,只需时间,必能使人时不时见到眼前的道炁(道光、道珠),此即是见道(按:见道就是所谓的成佛)。略改吕洞宾(吕纯阳)祖师之诗形容此曰:“闭目寻眞眞自归,玄珠一颗出辉辉;终日玩,莫抛离,免使鬼王遣使追。”“闭目照鼻”是闭眼用目光照鼻子,目的是为了让目光在眼前含光内守。

         若有佛教徒依此法见道,请反思从前依照佛经佛教有何收获?只不过耽误了时间,让自己活得怪异罢了。此种成就纯粹是技术问题,与你的看破、放下、执着等思想觉悟毫不相干。】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无知觉的,如何也能够用来听?心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是什么?若说用气来听,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答曰: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微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许多时间,就完全无知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阶段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灭去裂痕,所以说“听之以气”。此处虽仍说“听”,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於“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它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

         第四步:“听止於耳,心止於符。”初下手做功夫注重“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如长久地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於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於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於听。此时功夫渐渐地入於混沌境界,身中的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气合一,心【编者注:此处“心”字作“神”字解】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於符”(符即与气符合之义)。这种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同的。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地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来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成虚了。全部功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功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做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编者注:此处“神”字作“心”字解】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於符)已足够了。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11楼

         【编者注:若能下身不漏精(详见后文《眞武仙法》),只要按口诀“闭目照心,心炁合一”做下去,无需巧妙,只需时间,必能使人心胸中道炁充盈,上冲两眼之间,下达脐后黄庭,并与身外的道炁沟通相合,此即是得道即是与道合眞。略改张紫阳祖师之诗形容此曰:“天人一炁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鍊到形神冥合处,能使色相变眞水。”功夫至此,已经天人合一了,与“大道”即“水帝”合为一体了,不用迷信死后去极乐世界、涅盘等天堂了。“闭目照心”是用目光照心胸中,可於慈怒悦悲恐之处(膻中)体会心胸中,此为人之本源所在。】

         今将以上所列三种法门作一个总结:苏东坡是先数息,后不数,他所谓“随息出入”就是随其自然,不要再去数它;朱晦庵是先做观息,后不观,他所谓“不宰之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去观它;庄子是先听息,后不听,他所谓“听止於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听它。三人下手的功夫,虽然不同,后来都归到同一条路上,学者可以参考用之。

         青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轻重之别,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轻者差不多可以痊愈。出疗养院后,回到工作岗位时,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两次,勿使间断,才能继续维持已得之效果,逐渐完成未了之余功。

治遗精特效法

         遗精这件事有生理关系和病理关系之不同。青年人半月一次,中年人一月一次者,是生理上常有的现象,不能说他是病;若一星期有数次之多,或性交无力、滑流不禁者,才算是病态,急需要治好,否则身体永无健康之望。

         因为神经衰弱,性器无控制之力,所以常患遗精,因为泄漏太多,神经缺滋养之源,遂致更加衰弱,此两者互为因果。遗精病若不治好,神经衰弱病恐难收全功,所以又附录此一法,使动功和静功相辅而行,立法始称完善。

         静功疗神经衰弱,虽大有效果,但於防止遗精,尚无显著的成绩;气功有时虽能愈遗精,有时亦不起作用,假使做得不好,遗精反而加甚;惟有此处所说的运动法,人人会做,个个有效。

         此法要在床上做,床要一头高、一头低,高低相差六七寸,下面是硬板,上面铺厚褥。若是钢丝床、棕榻床,皆嫌太软不合用。静功也需要这样的床,前面第廿六问答“身体的姿式”一项中已经提到。

         这个动功,是专门锻炼腰肾和精窍部分,每天要做两次。一次在晚间就寝,拟用睡功,尚未卧下时;一次在早晨睡足,将要起身,尚未下床时。先坐在床上,面向床低处,背向床高处,两腿向前平伸勿屈,脚尖朝天,自腰以上,身体挺直,两手掌搭於两膝盖骨,是为预备姿式,然后分为三个动作:

         一、两手握拳,将两拳缩回,紧贴於左右肋下,肘尖尽量伸向后方;

         二、再将两拳放开,掌心朝天,由两耳旁向上眞托,似举重物,两臂伸直勿屈,使两手背覆盖头顶,两眼仰观两手背;

         三、再低头弯腰,同时将两臂向上直伸的姿式改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尖碰到脚趾尖,再回复到身体正坐、两手搭膝的原状。

         是为一遍运动完毕,第二遍仍如前法。初做以十遍为度,可以多练习几天,等到做熟了以后,即逐日增加一遍,做到两个月后,可以每次做六十遍,连最初的十遍计算,就是七十遍。如果身体衰弱,气力不够,做七十遍觉得疲劳,也可以减少遍数,或五六十遍,或三四十遍无妨,但至少每次要做三十遍,不能再少。若问动作的快慢如何?最好是宜慢不宜快,一分钟只许做五遍,六分钟做完三十遍。

         做这个动功,有一件事须要注意:当低头弯腰手指与脚趾接触时,两腿要伸直,不可弯曲。普通未曾练习之人,此时若将两腿伸直,每苦於手指和脚趾距离数寸之远,很难碰到一处,但也无妨,只要每日照样做去,总有一日能够碰到。

         正当低头弯腰、手指尖攀脚趾尖时,两腿如果十分伸直,丝毫不屈,后腰部和两腿弯必定发酸,肾囊后和肛门前必定拉紧,会阴部必定和床褥互相摩擦,这些就是治遗精病特效的作用,要稍为忍耐一点,不可畏难中止,但也要依次渐进,不可蛮干。每次无论多少遍,做完之后,需要休息,在床上静坐三十分钟,勿急於下床。

         此法不但能治夜梦遗精,纵然比遗精更严重的如白昼滑精,或性交早泄,也能够治愈。若已结婚的男子,不住医院而在家中,正当练功的期间,务必分床独宿,禁止房事三个月(能多几个月更好)。否则,今日尚未将关窍收紧,明日又去把它打开,那是永远练不好的。

         另有呼吸升降作用、意识导引作用,都是身体内部的事,若能同时和外部的运动并做,效力更大更快,在短期间就可以紧闭遗泄之门,但因做法复杂,纸上写不清楚,而初学又不容易做得合法,不合法就要出毛病,今为避免困难起见,所以此处不谈。普通患遗精病者,仅做外部简单的运动已够用了,如果每天不断地做去,两三个月之后,必有良好的成绩表现出来,足以使练功者增加自信力。

[ 本帖最后由 日月丽天 于   2009-11-27   15:55 编辑 ]

 

2010-2-10 23:17 回复  

 

華胥國 

2位粉丝 

 12楼

此文中《庄子心斋法》中水帝子周武、阳帝子梁彝珠、阴帝子刘碧城的两个【编者注】能使人见道、得道!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