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学科试题
1、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作
2、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里的“它”是指 (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郑国渠 D.隋唐大运河
4、“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5、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在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初年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最早发明了丝织技术
C.唐朝前期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D.春秋时期已能制造铁制农具
7、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实行的是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9、 “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A.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 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 D.长期实行闭关锁国
10、促使人类开始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重要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 C.第二次工业 D.殖民扩张
11、1492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海家是( )
A.郑和 B.马可·波罗 C.哥伦布 D.达尔文
12、“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3、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 .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4、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15、在英国工业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 .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16.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7、第一次工业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8、第二次工业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计算机的诞生
C.相对论的提出 D.电力的广泛应用
19、与第一次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垄断组织大量出现的“大企业时代”开始于
A.第一次工业 B.第二次工业 C.信息技术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1、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指
A.外国商品垄断了中国市场 B.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C.广大农民被迫与土地分离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23、下表是我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 杂支清单(白银:两) | |||
| 购大鱼雷艇等项 | 7434.8 |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 726.1 | 
| 购后膛钢炮 | 965.8 | 北洋水师公费银 | 1576.6 | 
24、1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调整民间设厂 B.中华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26、下图是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27、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建立后 D.国民后
28、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29、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 )
A.男人社会地位下降 B.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30、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
A.北京 B. C.山东 D.
31、1918年,苏俄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俄决定实行
A.战时主义 B.新经济
C.自由贸易 D.宏观
32、推行战时主义的过程中,苏俄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拥有大中企业
C.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D.工厂采取按劳分配制度
33、苏联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这反映了苏联
①实行计划经济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实行市场经济 ④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4、十月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是
A.战时主义 新经济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方针
35、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是指
A.实行战时主义 B.实行新经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36、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克服战时主义所引发的危机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37、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
A.仅存在于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 B.高速推进了工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C.并不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D.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完善
38、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39、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 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建立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40、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器制造业闻名。……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给伦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1912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面粉业、纺纱业、火柴业等。
——吕伟俊《山东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外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出答案;第(2)问,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工业给伦敦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交通工具,另一方面污染了环境,造成分化。第(3)问,主要表现从材料中直接提取答案即可;因素要回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背景。
【答案】
(1)商业城镇空前繁荣(或城市的商业活动活跃);具有专业特色的市镇兴起;商帮出现。(6分)
(2)蒸汽动力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改善了交通工具。污染了环境;造成分化。(6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主要表现:设厂数目增加,出现新兴行业。(2分)
因素:辛亥的推动(的建立;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提倡使用国货)。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6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