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技术
2025-09-26 18:02:31 责编:小OO
文档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变形监测技术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在隧道施工测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的一种技术。它为隧道的安全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本文描述了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方法,讨论了隧道收敛监测技术,同时分析了观测精度和监测周期问题。研究表明,利用现代测绘仪器和监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隧道施工期间的拱顶下沉和隧道收敛监测工作。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测量、隧道施工测量、拱顶下沉测量、变形监测

二、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先进和经济实用,要尽可能的采用快速高效的作业方法。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拱顶下沉监测采用NA型精密水准仪观测和用卡TPS402全站仪进行测距、三角高程观测;隧道收敛监测用收敛监测仪器和三维位移观测相结合。三维位移观测又可以分为绝对坐标观测法和相对位移观测法。

三、变形监测的周期 变形监测周期应以能系统的反应观测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应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根据工地实际情况,结合业主、监理的意见,在稳定地区,首次观测在每次放炮后距离掌子面25m处设点观测;获得基础数据后25~50m处隔天监测一次,距离掌子面50m后的点每周监测一次,连续四周,然后改为每月一次。当位移量较小、变形趋于稳定时,观测间隔适当放宽,当变形值较大或出现异常数据时,应加大观测频率,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报告。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监测点都是每周监测一次。监测资料应及时给予洞挖部门和地质部,洞挖部门应及时按合同报送监理工程师。 1、隧道内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建立 拱顶下沉监测点和收敛监测的基准点应尽量利用控制点,但由于隧道的本身条件的,隧道开挖过程中工作面是逐步向前推进的,导线也是逐步向前延伸的。隧道贯通前,导线无法闭合或附和因而导线控制网采用复测支导线的形式布设,按规范要求进行作业。隧道开挖过程中所做导线点容易破坏,复测支导线每周进行一次重测和延伸。 2、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应按照监测点的分布选在观测断面附近 基准点应定期与洞外的水准点联测。由于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

更重视相对变形,联测成果仅作为检查工作基点是否变形的参考。洞内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应设定在岩体稳定、方便测量而且受交通影响小的区域。同时注意避开爆破影响区域。洞内观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采用特制托架,强制对中。由于拱顶较高,测量是不便放置棱镜,监测点应事先用锚钉打入岩体,然后用仪器的免棱镜条件下测距,为方便水准仪作业,方便悬挂钢尺,锚钉端部还应事先设计吊钩,两种标志可分别布设。为了反映纵向和横向不同部位的位移变化情况,沿隧道横向布设多个监测断面,在每个断面起拱线和边墙底面以上2m和10m处两个部位各埋设一组测点。各个测量点的安装埋设,必须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确保质量,现场测量点应严格保护措施,一旦发生损坏或失效现象,应及时恢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