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2025-09-26 18:06:00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http://www.chinaqking.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张军

[导读]摘要:针对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关键词:构造柱 质量 防治及处理 

摘要:针对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构造柱 质量 防治及处理

0 引言

在抗震地区的高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依照《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是提高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时常会出现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定、轴线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主筋错位和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规定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从而给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事故隐患。现就上述质量问题谈谈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1 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的问题

构造柱断面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会导致在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水平侧力,造成剪切力传递不均匀而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而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尺寸不足是因为墙体砌筑时所预留的马牙槎定位不准确,自上到下的进槎或退槎不垂直。轴线位移是因为放线时只放外墙至轴线,然后用钢尺划分其余纵横轴线而产生的丈量误差累计造成的。对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的防治:要求各层楼测量放线时,按照轴线划分,在构造柱断面尺寸的基础上每侧各加6cm,砌筑时要定位准确,先退后进,砌成5皮砖进、5皮砖退的形式,并使进槎、退槎分别垂直。

对构造柱轴线位移的防治要求在定位放线时,在构造柱所在轴线位置,将轴线引至建筑物外设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以此桩控制点为准控制各层的轴线,也可控制桩模方正和垂直。

2 构造柱混凝土蜂窝、孔洞、麻面及漏筋的问题

构造柱混凝土有蜂窝、麻面会减小构造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碳化深度;混凝土有孔洞、露筋会局部缩小构造柱的截面几何尺寸,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抗剪能力。而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现象,是因为模板及墙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马牙槎湿润不充分;拉结筋水平净距小;混凝土配合料中碎石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投料太高和振捣不到位等因素。

对以上问题的防治: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砂率,确保砂浆在混凝土中的数量和质量,使其能充分填充骨料间的孔隙。其次,选用粒径0.5—2cm的碎石,含泥量要小于2%,配比成细石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在拉结筋处卡住,还要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施工中所需要的流动性、和易性。再次,在施工工艺中也要严格控制,在支模前要检查好模板,木模要刨光而且接缝要严密,钢模板的边肋要直,并将内表面清理干净,涂好隔离剂。支模要牢固,以满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防止跑模、漏浆。浇筑混凝土前,要将施工缝处杂物从模板清扫口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湿透但无积水,避免出现孔洞和露筋。混凝土浇注高度要按2m控制,减小混凝土的落差,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以40cm高为一个振捣层,振至模板开始出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大量气泡排出和出现砂浆为度。待混凝土施工缝处稍收水后,再重振一次,以避免施工缝处混凝土干缩。另外,圈梁和构造柱的混凝土接头处,在同一层内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

3 构造柱主筋错位问题

在施工中因振捣及其他原因会造成上层的构造柱主筋偏移、错位,施工时将其根部打弯后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这样的问题在构造柱的根部断面允许较大时,可将下部构造柱的主筋的要部按1:6角度弯折后与上部的构造柱主筋搭接,按加大构造柱根部断面的处理方法处理。当构造柱的根部断面不允许加大时,交下部构造柱柱顶混凝土凿除,将主筋在楼层标高下以1:6角度弯折后与上柱主筋搭接,重新浇筑下柱柱顶混凝土。

主筋错位问题的预防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混凝土浇筑前要将构造柱主筋外伸部分固定。

4 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

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构造柱的抗震作用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出现主筋搭接长度小于规范规定时应采取焊接补强;箍筋间距大小不匀和严重歪斜时,在砌筑时要随时调整,支模前彻底调整。

5 构造柱各层施工缝接茬不良,造成施工缝处断根和混凝土断条等问题

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缝处断根现象主要是因为墙体砌筑时砌筑砂浆掉在构造柱施工缝位置,支模前未能清除干净而造成。预防方法是在砌筑墙体前将构造柱施工缝处用塑料或废水泥袋塞满,在支模前将落地砂浆清除干净,抽出填塞物,清扫干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浇水湿润,但不能积水。构造柱通常是分段浇注,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每层的接茬部分宜选在楼板上表面50mm处,以便接茬时处理;在接茬时,在每层施工缝的接茬位置上,旧混凝土的松动石子必须清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再用与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灰砂比相同的比例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表面上,约10—20mm,确保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做到构造柱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夏季施工还应注意浇水养护,保证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同时浇注,施工缝不宜留在两者相交处。构造柱混凝土断条现象的预防应加强混凝土的试配工作,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支模前要检查好预留构造柱内是否有红砖等杂物及拉结筋间净距是否满足要求,以免卡住混凝土。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对于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所述的解决、处理方法处理后,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避免了事故隐患的发生,保证了构造柱的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对待,科学分析,什么问题都会有合理的解决、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使我们的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内部原因 

    1 .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l. 2)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治理方法 

    根据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的具体情况,渗漏水状况及水压大小,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有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眼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应坚决制止。因此,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目,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修补处理方法如下。

(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底,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图14-35。

如蜂窝、孔洞面积大而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

面相平即可,如图14-36。

(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有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2干硬

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

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泥素浆和1:2.5水泥砂浆找平,如图14-37。

(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

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

一层水泥素浆和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如图14-38。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