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禀告(bǐnɡ) 脑髓(suǐ) 玲珑剔透(tī) 锲而不舍(qiè)
B.嗔视(chēn) 荒谬(miù) 忧心忡忡(chōnɡ) 风雪载途(zǎi)
C.滞笨(zhì) 繁衍(yán) 相形见绌(chù) 吹毛求疵(cī)
D.强聒(guō) 阴霾(mái) 踉踉跄跄(làng) 鳞次栉比(zhì)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伫立 骊歌 险相迭生 锋芒毕露
B.逼狭 愧怍 穷愁潦倒 疲惫不堪
C.荒僻 侏儒 闲情意致 诚惶诚恐
D.陨落 慰藉 恼羞成怒 周到如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D.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银河广场,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小说---元末明初
B.《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诗歌---当代
C.《变色龙》---契诃夫---戏剧---
D.《孙权劝学》---司马光---散文---北宋
6.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 上联:尽心培桃李,缕缕辛苦置度外;
下联:
(2) 纪昀幼年巧对
纪昀从小聪明颖悟,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人称“小才子”。下面是他幼年对句的故事。
有一天中午,纪昀拿着牛皮拧成的小鞭子,在院子里玩耍,他的父亲走来,要他到学堂,去叫哥哥回来吃午饭。纪昀到了学堂,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哥哥因没有对上先生出的对子挨罚。”纪昀眨眨眼说: “先生,我替哥哥对上,行不?”先生就同意他,说了上联:
苇眉织席席盖苇
纪昀脑袋一歪,动了动手里的小牛皮鞭子,想到自己用鞭子打牛的情形,头一抬,朗声答道: 。
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连点头,嘴里不断说:“好!好!好!”并挥手示意,叫他哥俩回家。
7.默写。(8分)
(1)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2)岐王宅里寻常见,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5)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6)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7)急湍甚箭, 。 (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 读(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读书之法
曾国藩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①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 。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摘自《曾国藩书信》)
注释:①密咏恬吟:密,静寂,默默地。恬,安静。形容读书时静下心来,默默地吟诵,细心体会其中含义。②日知所亡: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即: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读书则在家慎守。慎: (2)二者不可偏废。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2)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
10.根据文章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2分)
看书:
读书:
11.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①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2.文中加横线句子从诗文两方面列举了多位文学名家,请你至少分别写出其中一位的姓名及作品名。(任选一题,2分)
(1)李杜韩苏之诗,如: 的《 》;
(2)韩欧曾王之文,如: 的《 》。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3-17题(13分)
母亲的硬伤
汤小小
①她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
②从出生那天起,她就只能坐在轮椅上,舞动着比别人短很多的胳膊。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她找到学校,却没有一位老师接收她,无论母亲怎样苦苦哀求,都于事无补。
③一个残疾孩子,再不学点知识,这辈子可怎么过啊?母亲不甘心,买了书本,自己在家做起了私塾先生。没想到,母亲的教鞭居然把她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从此,她变成了父母的骄傲。她确实和别人不一样,她上完了大学,学会了唱歌,在当地的体育馆开了自己的演唱会,成为小有名气的人。
④当所有的工作都向她关起大门,她决定创办自己的艺术团。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完全由残疾人组成的艺术团,第一次上台表演,就赢得了阵阵掌声。之后,她带着这些身残志坚的人,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飞出国门,站在了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舞台上。
⑤事业上的成功给她带来了爱情的大丰收,一个健康的小伙子无视众多红颜,偏偏对她情有独钟,甘愿做她的双腿,背着她,去每一个她想去的地方。
⑥不敢奢望爱情的她,幸福地做了人妻,还做了人母,生下一个健康美丽的小女儿。人生如此,似乎再也没有遗憾。
⑦可是,她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一次也没有接送过女儿,甚至,没有陪女儿逛过街,没有带女儿到公园。无论女儿怎样哀求,她都绝不松口。
⑧她还对女儿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不许带同学回家,不许对人提起妈妈。
⑨这让女儿一度很伤心,难道,母亲不爱她吗?可是,她明明能感觉到,母亲是那样在乎她呀!
⑩女儿十岁生日时,有同学热情地要为她过生日,盛情难却,女儿擅自做主,将同学带回了家。
⑪此时,她正在客厅里精心为女儿准备礼物,见到忽然冲进来的同学,她一下子蒙了,嘴里喃喃地说:“不要让同学看到我的样子!”
⑫那一刻,女儿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从来都不肯见她的同学,因为,在同学面前,母亲是自卑的。
⑬女儿懂事地抱着母亲,说:“妈,你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也并没有讶异,而是很礼貌地叫她阿姨。
⑭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地放下了。虽然她从来不曾为自己的身体而自卑过,虽然她从来都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豪气,可是,当她做了母亲,却是那样害怕,害怕因为自己的身体,让女儿在学校抬不起头来;害怕因为自己的身体,让女儿遭受轻视和讥笑!所以,当自己暴露在女儿同学面前时,她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恐惧。
⑮她是如此坚强而又成功的女人,面对命运的不公,从来不肯低头,可是面对女儿时,不够完美的身体成了无法逾越的硬伤。
⑯其实,所有的母亲都会有硬伤,无论她们多么坚强,面对儿女,总觉得自己有一处或几处不够完美,从而想方设法小心翼翼地避开。所以,当我们的母亲做出不可理喻的举动时,我们应该明白,她正在小心掩饰她自以为的“硬伤”,而这,是她最深沉无私的爱。
⑰作为儿女,唯一能做的,是让母亲明白,无论她有多少缺陷,都是你最爱的人,在儿女心中,母亲一定不能有硬伤。
(选自《意林·原创版》)
13.“她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试在文中找出她与普通人有哪些不一样 。 (4分)
14.文章第⑦段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地放下了。”为什么“放下了”? (2分)
16.理解“在儿女心中,母亲一定不能有硬伤”一句的含义。(3分)
17.生活中,你发现母亲的“硬伤”了吗?联系全文,请你说说自己的感悟。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共12分)
剩饭管理学
①从环保的角度看,倒掉一碗饭比扔掉一堆塑料制品的罪恶感要小一些,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剩饭不出3天会腐烂降解。但是,长期关注的食物浪费、垃圾处理的记者陈晓蕾说:“如果你吃一盒叉烧饭,10块叉烧只吃了7块。你死7年后已经化为白骨,可是你吃剩的3块叉烧,埋在填埋区域10年都不化。”
②的3个垃圾填埋区即将饱和,其中有1/3是厨余——剩饭剩菜、瓜皮果壳、超市处理的过期食品。但是,单纯从道义上谴责浪费,作用有限。陈晓蕾在内地看到餐桌上居然有鲍鱼剩下——餐桌浪费背后有面子的问题,也有的影响。比如,鲍鱼或许是消费的一部分。
③环保是一个很生活的题材,需要用生活的方法来处理,而不只是颁布某条法令。处理厨余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关键是让市民觉得这件事情需要处理。
④曾经在日本研究过有效微生物的刘家强成立了“微生物技术小组”,培育出本土的Bokashi(日语“发酵”一词的音译),用于分解厨余。本土Bokashi的价格相对低廉,厨余发酵后可以作肥料,而且使用本土Bokashi,发酵过程中不会有异味,特别适合屋顶种菜的家庭。
⑤乐饷社主要接受食物生产业界捐赠的食物,再转送给十几个慈善团。的很多食品经销商为了减少库存,会将卖得不好的食品整批丢掉。比如,面太脆,影响了口感,就会被丢掉。乐饷社与很多商会都建立了联系,通过商会找到进口商,将这些面要过来,由慈善团体送到弱势人群手中。
⑥惜食堂主要回收酒店的厨余,他们有自己的食品安全专家,确保食用后的安全。陈晓蕾说,其实由酒店捐出来的食物并不是客人吃剩的,而是厨房多准备的。比如,酒店一天做12个派,正常的消费量大概是10个,剩下的2个预备着应付特殊情况,这最后2个派通常被当做厨余扔掉。
⑦捐助者由于担心捐出食品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一般都会找律师写一份合约,承诺捐出的食物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有人食用之后出现问题,不可以诉诸法律。这是遵循了《好撒玛利亚人法》的精神,该法原意是为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对弱势人群施以帮助。
⑧无论身处哪种社会环境,个体都可以选择不浪费或者少浪费的方式生活。在《剩食》这本书中,陈晓蕾用一碗鱼骨熬制的鱼汤讲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蒸鱼不放酱油,吃的时候蘸酱油便可。吃剩下的骨头、鱼碎加一碗水,放料酒,大火煮15分钟,就是一碗鱼骨浓汤。浓汤去掉鱼骨放入冰箱冷冻,用来焯菜、煮面、当上汤。还有一个绝妙做法:鱼汤加豆腐一起煮,再撒上一把冰冻小虾。好生活与月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⑨还有很多处理厨余的案例,比如用废弃的鹅油做肥皂,用果皮加上糖做成酵素,替代化学清洁剂。这些“慢生活”方式与追求高效的现代生活相悖。如果自己没空去做,可以去买这样的产品。生活方式一时难以改变,至少可以慢慢改变消费方式。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18.从选文看,剩饭管理有哪些有效途径?(3分)
19.第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第⑥段中,加点词“大概”“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1.针对我国目前餐饮业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请写出来。(至少两条)(2分)
2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环保不能仅靠颁布法令,关键是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B.乐饷社主要接受酒店捐赠的食物,再转送给十几个慈善团。
C.《好撒玛利亚人法》的精神是为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
D. 无论身处哪种社会环境,个体都可以选择不浪费或者少浪费的方式生活。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3-27题。(12分)
自己羡慕自己
鲍尔吉·原野
①年轻人羡慕别人,老年人羡慕自己。这差不多是一个通例。
②我过去说过,现在的人不愿意当自己,都想当别人,粉丝实际上是一帮想当某个人的团体组织。他们恨不能跟自己的偶像嫁接一体,或者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伴其左右,共度朝夕。锅里的饭比碗里的香,那山总比这山高,这一番心情古已有之。现代的传媒强化了这一种价值观。各行各业的明星通过传媒加大了大众的自卑感,生出脱离皮囊追偶像而去的仙人之念,尽管偶像们也是皮囊裹身,没什么仙气,最多替药品代言。美容与整容更是自我厌倦的表现,明目张胆当别人,当一个自己都不认识但好看的人。古人给父母写信,自称“不肖子”。肖者像也,不肖即不像,谦称自己跟父母比起来差得太远。整过容的人离父母更远,姓相近,貌相远,相当远。
③人不像点谁,都感到寂寞。消费催生了民众的集体表演欲望,服饰发式相貌朝商品社会提供的样本看齐,然后整瘪钱包。这是与DNA的生死决战。
④老年人不再羡慕别人,多大的明星都成不了他们的偶像。老年人考虑的更多是活,而不关心活的花样。能活着已经很好,为什么要像别人那样活?老年人像柿子秧、茄子秧一样知道植物与水土光照的关系,不想变成豆腐秧或肉秧。一人一体,一人一道,是老人对生的体悟。他们羡慕过去的“我”。看过去的照片,老人崇拜自己年轻时候的力量、干劲、勇气和满头乌发。如果问他们想当什么人,老年人的回答一定是当过去的自己。人老了,甚至弄不清自己年轻时有那么大的力气,能吃那么多的饭,为什么酣睡不醒?这些一般人不屑讨论的问题成了老年人神游化外的课题。一切源于年轻,一切都没人替他回答。所有人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都会产生陌生感与敬畏心,世界在他们眼里越发不可理解。科学、哲学在许多细小的事物上发射出光芒,就像当年曾在儿童眼前放射过一样。老年人越来越想当自己,通过自己来探究整个宇宙。年轻人还在忙着当别人,远离自己。丰子恺说:天下事往往如此。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7期)
2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24.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4分)
(1)体会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古人给父母写信,自称‘不肖子’”一句中的“不肖子”是谦辞。古人在说话写文章时非常注意称谓,如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为 ,对别人谦称自己为 。
25.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6.你会对那些“还在忙着当别人,远离自己”的年轻人说什么?请你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写下自己要说的话。(3分)
四、作文(温馨提示: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7.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1)生活,是一首诗;生活,是一支歌。生活,五彩斑斓;生活,酸甜苦辣。
生活,我们都在其中;生活,我们不容逃避。面对生活,我们都有故事,也都有困惑和感悟……
请以“这,就是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时候,很喜欢玩不倒翁。父亲给我买了很多种不同的不倒翁,据我观察,这些不倒翁都是没腿的。
一次,我问父亲:“有没有一种有腿的不倒翁?”父亲说,不倒翁有了腿,就不是不倒翁了,它就会被人推倒。我问:“为什么不倒翁有了腿,就会被人推倒呢?”父亲说:“行走的人哪有不跌倒的?不倒翁的‘不倒’,是以失去双腿、行走和自由为代价的啊。”
从这以后,我渐渐失去了玩不倒翁的兴趣。
请根据材料寓意,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A
2.B
3. C(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D“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4.A
5.C
6.竭力育栋梁,丝丝欢欣在其中。
牛皮拧鞭鞭打牛
7.(略)
8. (1)谨慎(2)荒废
9.(1)读书的方法(中),阅读、朗读、抄写、作文,这四种方法是每天缺一不可的。
(2)拿战争来作比喻,看书相当于攻城略地,读书却好似坚壁固守。
10.看:阅读;读:朗诵。
11.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手法,作用是强调应针对不同的作品使用相应的读书方法才能领略它的妙处。
12.(略)
参考译文:真正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合而为一,每天都应该这么去做。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同。所谓的读,首先要根本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杜甫等的诗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慨,韩愈、欧阳修等的文章,如果不是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拿致富持家来打比方,看书好比通过做生意来收获财富,读书则如利用勤俭持家来减少开支。拿战争来作比喻,看书相当于攻城略地,读书却好似坚壁固守。看书能够让人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读书能够让人掌握技能,开拓创新。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补益。
13.(1)从她出生那天起,她就只能坐在轮椅上。(2)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一个老师接纳她。(3)不进学校,母亲的教鞭居然把她送进了大学的校门。(4)所有的工作都向她关起大门,她却获得了事业上巨大的成功。(5)不奢望爱情的她,幸福地做了人妻、人母。(6)担心自己的不完美给女儿带来伤害,不敢面对女儿的同学。(以上6点任选4点即可)
14.第⑦自然段用了“可是、一次也没有、一次也没有、甚至、没有、没有、无论、都”这些词语,强调了母亲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让女儿遭受轻视和讥笑而坚决不愿意面对女儿同学的态度。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做了铺垫。
15.因为事实并不是像她担心的那样。女儿很懂事,理解她这份深沉无私的爱。女儿也并没有因为母亲的不完美感到自卑。女儿的同学也并未因此而看不起她的女儿,反而很尊敬她。
16.因为这些所谓的“硬伤”让母亲总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孩子,但又无法掩饰,只好痛苦地回避。这是一种深沉无私的爱,但这种爱太沉重了,足以摧垮母亲的精神、母亲的世界。作为儿女,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呵护母亲,在儿女的眼里,母亲永远是最完美的,我们欣赏母亲的一切,绝不能让母亲背负精神的桎梏。
17.略。(第一问答案不限定。第二问要抓住“母亲永远是儿女最爱的人,母亲永远是儿女的骄傲”等要点来回答)
18.①“微生物小组”培育出本土的Bokashi,用于厨余分解;②乐饷社接受食物生产业界捐赠的食物,通过慈善团体转送给弱势群体;③惜食堂回收酒店的厨余,捐助给需要的人群;④无论身处哪种社会环境,个体都可以选择不浪费或者少浪费的方式生活。
19.作比较、列数字。将倒掉的叉烧饭持久不腐与尸体的腐烂作对比,且用准确、科学、具体的数字进一步说明,突出了剩饭对环境的破坏性,增强了说明效果。
20.不能。“大概”表推测、估计,说明这个消费量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通常”一词表示,说明介绍的是常规的做法,并不排除特殊性。删掉后句意与事实不符。这两个词语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准确性。
21.示例一:“加强制度建设,杜绝铺张浪费”。理由:铺张浪费很大程度上是消费,单靠自觉和监督远远不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遏制铺张浪费。
示例二:发扬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理由: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责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
22.B
23.做人,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
24. (1)“嫁接”一词准确生动,巧妙运用生物学的概念,体现粉丝渴望成为与偶像一样的人、盲目崇拜偶像的心理。(2)家父 ,鄙人、在下等
25.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将老年人“羡慕年轻的自己、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同年轻人盲目崇拜偶像、羡慕别人的理念进行对比,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羡慕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述更有力。
26. 示例:其实你也有长处,也有自己的优势,只不过你被明星的光环遮蔽了双眼,看不到自己的“最好”。总是对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徒生羡意,这是做人的一种悲哀。请你羡慕自己吧,当然绝不是盲目的夜郎自大,而是要肯定自己的人格,对生活方式和理想要有自己的追求。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27.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