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7
2025-09-26 18:09:38 责编:小OO
文档
座位号:        姓名:        考点:                  考场:

2015 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虐杀(    )     砭骨(    )      风雪载途(    )

2. 请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错别字
改正
轻飞慢舞  缥缈

疲惫不堪  侏孺

红妆素裹  藻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小说---元末明初

B.《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诗歌---当代

C.《变色龙》---契诃夫---戏剧---

D.《孙权劝学》---司马光---散文---北宋

6.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 上联: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下联:                           

(2)  宋代文豪苏东坡与黄庭坚常下棋取乐。一次,两人在松树下下棋,一阵风吹来,松枝摇曳,松果落入棋盘,苏东坡得句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见一渔翁在柳边垂钓,脱口吟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联信手拈来,平中出巧,自然贴切,两文豪不禁相视一笑。 

7.默写。(8分)

(1)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6)复行数十步,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自康乐以来,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阅 读(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谷年十有五。_______

(2) 是负义也。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原谷是用什么方式让父亲改变主意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记叙文, 完成13 -17题。(13分)

永远的地址

卫宣利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几乎一星期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扬扬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那时候我刚搬到新家,给编辑留的仍然是老家的地址。来了样刊和稿费单,他替我收着,然后每天打电话给我,认真地汇报来了多少钱,再逐一给我读样刊的名字。母亲说,他每次来我家,总是一路大声跟人打招呼,不等人家问,便主动拿出那些绿色的汇款单跟人炫耀:这都是我家姑娘赚的,我得赶紧给她送去。

父亲来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春光满面,好像他是我的福星和财神。他清楚我每个月能赚多少钱,所以并不担忧我的生活,我给他买烟买酒买衣服,他也不推辞,很安心地接受。我所有的样刊他都认真看过,并且每天在电话里和我讨论我文章里的情节,以及那些杂志报纸的版式和风格。

后来,我的通讯地址换成了新居的地址,寄到老家的样刊和稿费越来越少,父亲很失落,并且忧虑重重。我往家里打电话,他的话少了很多,末了,他总是迟迟疑疑地问我:“还写着吗?”我说还写着。“钱够花吗?”“够了”。他“哦”一声,似乎放下了什么,又似乎一颗心仍然悬着。

那一次,我回家看父亲,他的脸上不再意气风发,他说:“以前,邮递员隔一天就来一次,现在不来了……把你最近写的东西,给我念念……”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就暗淡下来,“你不在家,看见你写的那些字,就当看见你一样……”

我的心,一下子软下来。一直以为,父亲在意的,是我写下的那些字能不能为我换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原来,那些字里,却有着他全部的担忧和牵挂。我想象着在我离开家的这些日子里,他戴着老花镜,怎样仔细地翻阅着那些报纸杂志,从中挑出我的名字,再从一字一句里捕捉我的心情,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幸福还是忧伤。他相信,只有文字才能更细微地表现我的喜怒哀乐,哪怕我每天都和他通电话。

我知道,父亲的心,才是我永远的地址。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个地址永远不会变,那个家,始终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在等着我,收容我的荣耀,或者伤痕。

(选自《现代青年•细节版》)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是什么原因导致“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父亲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想象父亲收到报纸杂志后,戴着老花镜翻阅时的情形,并写一段话描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父亲的心,才是我永远的地址”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8—22题。(12分)

精美质朴的中国砖雕

蓝先琳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积淀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古代的砖有方砖、条砖、空心砖等,其中方砖和条砖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古代的铭砖和画像砖弥足珍贵,前者镌刻年代或吉祥语,后者雕饰各种题材的图画和装饰纹样,这些遗存历史印迹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砖的出现在我国不迟于周代,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空心砖可为印证。春秋战国时期,砖雕工艺初露端倪,出现了模印铺地花砖,纹饰有米字纹、绳纹和回纹等。

秦代的砖雕更加精细。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形态矫健、生动,呼之欲出。至汉代,流行陵墓画像砖、画像石,尤以东汉为盛。汉代画像砖承袭模压印花工艺,纹饰题材广泛,包括战争、劳动、生活、自然风光和神话传说等,构图疏密有致,风格古拙、雄健。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兴起,砖塔盛行,砖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唐代砖雕在建筑上应用更广,采用先模压后雕刻的技法,使砖雕作品更精细、更立体。这一时期盛行花砖铺地,常以莲花、宝相花、忍冬等为饰。宋代的《营造法式》首次以文字规范砖雕技法,在模印花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精细的原坯雕刻法。

明代中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更费工时的石雕和琉璃成为高级建筑的新宠,砖雕则广泛应用于民间小式建筑。

至清代,砖雕技法不断开拓,制作精益求精,表现形式花样翻新,纹饰题材包罗万象,迎来了砖雕的黄金时代。清代中叶,受“巴洛克”“洛可可”等西洋建筑风格的影响,砖雕工艺精细入微,并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各种砖雕流派。这一时期,派生于砖雕的灰塑也粉墨登场,使民间建筑更加绚丽多姿。

砖雕主要用于装饰建筑的外部构件,如照壁、门、窗、墙和屋顶等。照壁是具有屏障功能的墙体,砖雕的装饰重点在壁身部位,常见的装饰构图有两种:用线脚围成方形“池子”,再以四角的“岔角花”衬托“中心花”;或采用绘画形式,不拘一格地自由构图。照壁砖雕纹饰题材广泛,包括“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人物、动物和花草等。门户砖雕主要用于装饰门头、门楣等部位。屋顶砖雕主要用于装饰屋脊和各种脊饰,砖雕脊饰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风格也各有不同。

中国砖雕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厚,艺术造诣精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选自《科学之友》2010年第2期)

18.选文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国砖雕具有哪些特征,请补出其余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艺炉火纯青(技艺精湛、造诣精深、工艺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砖的出现在我国不迟于周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清代,砖雕技法不断开拓,制作精益求精,表现形式花样翻新,纹饰题材包罗万象,迎来了砖雕的黄金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23-27题(12分)

回归阅读,从青年开始

赵玙

(1)近日,一个日本作家的一段话刺痛了国人的神经:“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不论其陈述是否过于危言耸听,但近年来有关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消息早已引起关注。[甲]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均阅读图书仅4.25本。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丹麦、瑞典等国甚至高达四五十本。青年人的阅读情况更是堪忧:“没时间读书”、“不习惯读书”的分别占57%和44%。

(2)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未必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书中自有黄金屋”“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古训可谓无人不知。但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善于跟进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乐于冲锋陷阵于时尚最前沿的年轻人,早将老祖宗流传千年的阅读传统抛在了脑后;这又是个盛行文化快餐的时代,流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再以更快的速度将它遗忘”,几年前风头正劲的博客被更为“短小精悍”的微博给打败便是一例——人们更乐于用短短数十秒的时间去获取百余字的信息,由此,需要静心、凝神才能完成的阅读过程,则更是显得“不合时宜”了。

(3)在此,不得不对阅读的力量再来个老生常谈:①缺少阅读的直接后果是知识储备的薄弱、视野的狭窄:②缺乏阅读会直接导致思考能力低下:阅读还是一个健全人格、修身养性的过程,读书能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⑤是培养分析能力的重要方法,⑥阅读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读书又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乙]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4)由此上升至民族担当,一个阅读量大的民族,不仅赢在知识储备上,也拥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继而能够爆发出无穷的创新能力。[丙]相反,缺少阅读导致社会总体文明程度和整个民族文化气质皆弱,这个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青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其阅读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更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显示,而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

(5)至于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的浮躁之气,我想,阅读正是治疗此疾的绝佳方法。捧好书一本,寻静谧一隅,在沁人的书香中沉潜于心,读到精彩处,或耳热心跳,或神游四方,或醍醐灌顶,或掩卷深思……阅读的节奏控制自如,阅读过后回味良久,受益无穷——这恐怕是难以从网络、电影、电视的电光声色中获取的体验。阅读是一种能够培养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静心便不再是难事。

(6)与当下纷繁的生活相对照的,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空虚的抱怨。既然如此,与其在消费快餐文化过后惴惴然,不如走进书香的世界,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8月5日)

23.作者在文中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开篇引述一个日本作家的一段话和有关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三个语句分别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3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句序已被打乱,请选出重新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A.⑥⑦③①②④⑤

B.①②⑥⑦③⑤④

C.⑥①⑦⑤②③④

D.④⑤①②⑦⑥③

三、写作(5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然中,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浩瀚海洋;小草拒绝了绿阴的 庇护,把 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把光辉播撒到无垠太空……拒绝,使自然的 世界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生活中,拒绝不良嗜好,可以换来良知;拒绝非法利益,可以换来无私;拒绝贪图享乐,可 以换来正直;拒绝嗟来之食,可以换来尊严……拒绝,使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 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请以“拒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七)答案

1.nüè biān zài

2.慢-曼 孺-儒 妆-装

3.D(A.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B.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C.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C(A.所缺乏的与不足、不当语意重复。B.很不能修饰值得,应将很改为非常。D.促进与经营规模搭配不当。)

5.C(《变色龙》应为小说)

6.(1)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2)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7.(1)乡书何处达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感时花溅泪

(4)铜雀春深锁二乔

(5)羌管悠悠霜满地

(6)豁然开朗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其岸势犬牙差互

8.(1)通“右”,整数与零数之间的连词。

(2)违背,背弃

9.(1)父亲不听从(他的话),做了一部手推的小车,把祖父抛弃在郊野。

(2)日后父母老了,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收起它。

10.原谷的父亲相抛弃原谷的祖父,原谷规劝父亲改变了主意。

11. 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12. 示例:我们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嫌他们老了,就抛弃他们。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是为孩子做榜样的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不要让孩子做你没做到的事。(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原谷有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年纪十五岁,规劝父亲说:“ 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了呢?这是违背道义的啊。”父亲不听从(他的话),做了一部手推的小车,把祖父抛弃在郊野。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原谷说:“日后父母老了,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收起它。” 父亲感到惭愧,后悔自己的做法,于是把祖父带回来赡养。

13.本文记叙了因“我”通讯地址的改变,父亲的心情也随之改变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关爱女儿的思想感情。

14.是因为“我”把老家的地址换成了新居的地址。

15.以前,父亲在收到书报稿费单后经常半喜半嗔、洋洋自得、逢人就炫耀、意气风发、春光满面;“我”的通讯地址改变后,他收到的书报稿费单也越来越少了,心情变得失落、忧虑重重、不再意气风发、声音暗淡。因为父亲对“我”的全部担忧和牵挂都体现在收阅书报稿费单上,以前是老家地址,他经常会收到书报稿费单,后来因通讯地址的改变,他收到的书报稿费单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心情发生了改变。

16.略。(言之有理即可)

17.因为父亲能从“我”的书稿中“捕捉到我的心情,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幸福还是忧伤”。“我”的书稿寄托着他对“我”的全部担忧和牵挂。无论“我”走到哪里,他关爱“我”的心永远不会变,特别是那个家,“始终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在等着我,收容我的荣耀,或者伤痕”。

18.总分总。时间顺序。

19.历经千年演变(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文化内涵丰厚、底蕴深厚),风格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20.分类别,分门别类地介绍砖雕用于装饰建筑的外部构件时各部分的特色,使说明条理非常清晰。

21.①说明我国砖的最早出现时间可能是周代,也有可能比这更早,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概括说明中国砖雕在制作技艺、表现形式等方面到清朝得到大发展,形象地说明了清朝是中国砖雕最繁荣的时期。

23.回归阅读,从青年开始。

24.以确凿的事实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充当事实论据,又引出论述的话题。

25.[甲]举例论证,论证了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现象。

[乙]道理论证,证明了阅读是有力量的。

[丙]反面论证,论述了一个阅读量大的民族,拥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继而能够爆发出无穷的创新能力。

26.青年人的个人修养;青年人的民族担当。

27.C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