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11.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
2025-09-26 16:38:32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11.蟋蟀的住宅》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伏在桌子上,什么也不想,只需要把耳朵叫醒,静静地听。

(我打开课件,点击首页,乐曲《田园的夜晚》慢慢切入,蟋蟀声和蛙鸣声渐渐清晰起来,教室里愈发静谧,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从桌上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惊奇而欣喜的表情,仿佛难以置信,又仿佛想努力寻找声音的来源。)

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蟋蟀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蟋蟀和青蛙合奏的声音。

师:是啊,当我们安静下来,当我们把耳朵叫醒,我们就能够听到很多我们平常在喧闹的时候,听不见的美妙的声音。今天,让我们跟着法布尔一起去拜访一个可爱的小家伙。请大家翻开书28页,自由地、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读完之后,就安静下来,继续默读课文。当你们全部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住宅印象

投影:

默读课文,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或者句子评价蟋蟀的住宅。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干净。

师:嗯,如果我们不讲卫生,那就连一只小蟋蟀都比不上啰。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小。

生:不,我觉得很大。

师:到底是大还是小呢?请找到具体的文字来说明。

生: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师:十寸等于一尺,三尺等于一米,赶紧算一算,九寸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大约是27厘米。

师:伸出你的手指,看看,蟋蟀的住宅大约是这么宽;然后比划一下27厘米的长度,这个空间就是蟋蟀的住宅。那么,这住宅,到底是大还是小呢?

生: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小的,但是对于蟋蟀来说,已经足够大了了。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东西是大是小,总是相对来说的。

生:蟋蟀的住宅墙壁很光滑,这是它一点一点修整的结果。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设想,这墙壁可能和我们教室一样,还贴有闪闪发光的瓷片呢。那些闪闪发光的可能是什么呢?

生:可能是白色的小石子吧。

生:可能是玻璃片。

师:沙子里有一种闪闪发光的东西,叫云母,大家如果像法布尔一样,蹲下来或者趴下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生:蟋蟀的住宅很干燥。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说明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请找出来。

生:请大家看到第六自然段。“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师:请你带领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三、蟋蟀其“人”

师:孩子们,当我们用“住宅”而不是“窝”来表述蟋蟀的家的时候,实际上,法布尔以及我们,都已经把蟋蟀当成了一个人来看了。当然,蟋蟀不是真正的人,所以我在“人”字上面,加了引号,这是拟人的意思。那么,你觉得,蟋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很用心地建造自己的房子。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爱唱歌的人,他喜欢在自己的平台上弹琴。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会做房子的人,就像建筑师一样。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完美的人。

师:你听,这样说是不是更能够表达你的意思——蟋蟀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生:是的。

师:是啊,蟋蟀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请大家在书上写下来,蟋蟀可绝不这样,他是一个很追求生活质量的人。而在我看来,蟋蟀是一个风水师,也就是会寻找风水宝地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师:慎重选择,而不是随随便便选择。我们把这个句子概括成两个四字短语。

生: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师:第二个短语如果调整一下,会更合适。

生:排水优良,阳光温和。

师:实际上,蟋蟀选择住址,还有一个标准,很重要的标准哦。

生:我知道,是住址很隐蔽。请大家看到第五自然段。“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师:蟋蟀是很聪明的,深谋远虑,就像兔子一样。兔子不吃窝边草——

生:蟋蟀不吃门前草。

师:对于我们155班好打架的男同学来说,也许,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孩子不打身边人”吧。把这三句话一起说一说。

生:兔子不吃窝边草,蟋蟀不吃门前草,孩子不打身边人。

投影:

风水师:排水优良阳光温和地址隐蔽

师:正像之前方孜淳说的那样,蟋蟀是一个建筑师。蟋蟀的哪些行为,让你觉得他是建筑师呢?

生:“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我觉得,蟋蟀很喜欢装修。

生:“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蟋蟀用很简单的工具,做了很复杂的事情。

师:蟋蟀的腿,可能只有爬山虎的脚的细丝那么粗,也就是像——

生:蜗牛的触角那样粗。

师:真是够柔弱的。

生:“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从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蟋蟀的动作是很协调的。

师:我们圈出这些表示动作的动词,扒、搬、踏、推以及铺,用重读的方式,强调这些协调有序的动作。

生: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大家看,蟋蟀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啊!

生:“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我觉得这里也可以体现蟋蟀是建筑师。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蟋蟀是精益求精的建筑师。所以法布尔面对着蟋蟀的房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假使——

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

建筑师:工具柔弱工程伟大工作耐心

师:在我看来,蟋蟀还是一个音乐家呢?找找看。

生:我知道!请大家看到第五自然段。“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子中的某一个字,改动一下,就更能够体现蟋蟀是一个音乐家了!

生:我知道!把“平台”改成“舞台”!

师:嗯。夜已经很深了,四周万籁俱寂,月亮柔和地倾洒着它如水的清辉,劳动了一天的蟋蟀,登上他的舞台,开始演奏他的小夜曲。这个时候,谁在听他歌唱?

生:他的家人。

师:最美的歌,要唱给最爱的人听。

生:他的邻居,蝉。

师:当蝉休息的时候,蟋蟀就登场了。夏天的白天黑夜,田野上都有盛大的音乐会。

生:田野里的土拨鼠等其他的小动物。

生:还有法布尔!

师:是啊,法布尔一定陶醉在这音乐声中,忘记了回家。

生:我觉得,还有他门前的那一丛青草。

师:孩子们,看,这一丛青草,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

生:我觉得,还有青草上的露珠。

师: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露珠听了蟋蟀的歌,高兴地舞蹈,“吧嗒”一声,从草叶上滚落下来,摔碎了一个甜美的梦。

生:我觉得,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听蟋蟀弹琴!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呀!清风明月,野草荒田,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蟋蟀的听众。只有那些会听的耳朵,才能够体会这样的美妙。

(我想好了,一定给孩子们推荐《时代广场的蟋蟀》,一定带孩子们听听蟋蟀柴斯特演奏的所有的歌。)

师:这是一只多么浪漫有诗意的小蟋蟀呀!大家知道吗?这只小蟋蟀,还是一个大诗人呢?他写了一首《蟋蟀之歌》,要不要听?

生:要!

投影:

蟋蟀之歌

你可知道,清晨草叶上

第一颗露珠的味道

你可知道,在洒满月光的平台上

弹琴的美妙

我知道,我知道

露珠如泉水甘甜

四周静悄悄,月下的歌声

像梦幻一样飘渺

你可知道,向阳的住宅

空气像稻草一样干燥

你可知道,光滑的墙壁

是因为我一点一点磨去粗糙

我知道,我知道

当我在平台上小憩

我的触须摇摆

谁不认为,那是我在优雅地舞蹈

当你在原野上听到我的歌唱

当你在斜坡上造访我的家园

请你,停下脚步,竖起耳朵

听我讲一个故事

不肯随遇而安

是因为我要无限接近美好

(和孩子们合作朗读。配乐《萤火虫之舞》。这首曲子,前奏部分有非常清晰的蟋蟀声,整个乐曲欢快,轻盈,完美地模拟了夜的感觉。)

师:蟋蟀是不是一个大诗人?

生:是!

生:不是!这肯定是卢老师写的!

师:你真聪明!不过,如果能够在月夜的平台上弹琴,我真希望自己有时候能够变成一只蟋蟀哦!

投影:

大诗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接近美好

师:蟋蟀是一个风水师,是一个建筑师,是一个音乐家,还是一个大诗人,他,就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艺术家,他的生活标准就是——

生:不肯随遇而安!

师:不肯随遇而安的人,就能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致,更美好。我们把这个环节的内容,认认真真地在书上做笔记。

师:我们做笔记的时候,也要不肯随遇而安,不肯随随便便,而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其人其书其虫虫。

四、读资料袋,说一说你了解的法布尔。

师:通过阅读“资料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法布尔是一个昆虫学家。

生:我知道法布尔买了一块荒地,专门养昆虫。

师:我还知道,法布尔把这块荒地叫着“荒石园”。

生:我知道法布尔研究了30年的昆虫。

师: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呢?法布尔的一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呢?

生:两个吧。

师:也许,和昆虫呆在一起,是一件很简单很安静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法布尔活到了92岁的高龄,拥有三个30年。

生:哇哦!

师:我还知道一些关于法布尔的信息。

投影: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科学界诗人

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

师:荷马是谁?有谁知道吗?

生:荷马是一个诗人。

师:荷马是古希腊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维吉尔是古罗马诗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这个评价说明了《昆虫记》的显著特色。

投影:

2.说一说你了解的《昆虫记》。

生:既是科学著作,又是文学作品。

师:所以有人说,《昆虫记》是——

投影:

科学和诗的完美结合

师:我们再来说一说你了解的蟋蟀。

生:蟋蟀是一种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生:蟋蟀是一个勇士,披着黑色的铠甲,头上那两根长长的触须就像两把长长的剑,很神气。

生:我还知道,蟋蟀很好斗,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很喜欢斗蟋蟀玩。

师:七月蟋蟀野地鸣,八月屋檐底下唱,九月跳进房门槛,十月到我床下藏。这句诗,形象地描写了蟋蟀的特点,在课文里,也有相关的描写哦。找一找。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蟋蟀盖房子大多是,秋天初寒的时候。”

师: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蟋蟀在床底下叫,好像催眠曲一样,慢慢就睡着了。请大家把这句诗读几遍,背下来。

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跟着法布尔一起,走进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那么小,但是又是那么可爱,它不肯随遇而安,就像一个追求完美生活的人。其实,岂止是蟋蟀,自然界的一切,一朵花,一颗草,一只小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就是——

投影:

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

师:请齐读。

生: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

《11.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学设想】: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初步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2.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3.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朗读: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变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作业拓展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

2.选择以两种小动物进行某些行动的观察,并写下来。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板书设计】:

11 蟋蟀的住宅

特点:      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    不断修整

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