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开卷有益辩论词
2025-09-26 16:38:18 责编:小OO
文档
                        开卷有益辩论词

      我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 

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开卷有益!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反义词】:读书无用  

甲方A: 

同学们,我方观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开卷有益”。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只有饱览群书,方可成人成才。乙方怎能说“读书无益”呢? 

乙方A: 

我们提请男方辩手注意,不要混淆我方观点,我们说“开卷未必有益”,并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你方只说“开卷有益”,可知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甚至有“毒书”,怎么能够不加选择地打开就看呢?况且,那些《乌龙院》《爆笑西游》《冬至之雪》之类的所谓漫画书,看上去特别对我们小学生的胃口。你想,眼睛盯着一动不动,内容不健康,视力又下降,怎么行?更不必说那些关于情杀、算命和恶意调侃历史人物的有不良倾向的书,对我们这些孩子影响极坏,实在是不开卷为妙。 

甲方B: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者,风雅之士也。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一日不吃肉,不可以一日不读书。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可以让我们意志坚强,品行高尚。只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上半个小时休息一下就行了。同时,我们只要注意起来,看书到正规的书店里去看,就不会看到思想不健康的书了。 

乙方B: 

对方的观点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的书店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激烈。一些不法书商为了赚钱,丧尽天良,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书,甚至是黄色书刊销售。二是我们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看到这类的书经不起诱惑,甚至还会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一旦迷上,便会走火入魔,上课也没有心思,成绩会一落千丈。有的甚至模仿书中的人物,因此走上犯罪道路。这不证实我方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有害了吗? 

甲方C: 

开卷倒底有没有益,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乙方C: 

我方不得不佩服甲方辩手转移辩题的本事。但是,男方辩手用了许多名言,并不能掩盖我们正确的观点,相反证明了我方观点的正确。如果孔子、司马迁、李白、鲁迅和郭沫若等这些先贤大师们不是读了思想健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好书,而是读书了那些毒害人的坏书,他们能成名成家吗?汉代的思想家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的话多么准确生动啊!书既然是一味药,它就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良药,劝诫人生,医治愚昧,向善向美,服了就自然会药到病除,使人清醒,品行高洁,理想远大;一是毒药,迷惑人生,更加愚昧,向丑向恶,使人狂妄,德行低下,胸无大志,甚至置人于死地。难道不是这样吗?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才是智者。因此,我方始终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选择书。坚决不去读那些有害的书籍,切不可盲目迷信名言,用什么“开卷有益”来糊弄自己;更不可以抱着所谓的“猎奇” 心态,什么书都读。这样的开卷,非但无益,而且祸害无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