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石龙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2025-09-26 16:36:36 责编:小OO
文档
铁二十局渝沙公路第二工程公司

石龙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名程:石龙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编制:李晓燕    复核:         批准:    

编制日期:2004.6.28    批准日期:           

石龙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一、工程概况

石龙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凉水乡境内,出洞位置附近有简易公路相通,简易公路与巴南区境内的国道相接,交通较为方便。隧道出口位于一南东—北西向深切冲沟的东侧,洞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基本正交,地势西高东底,洞口前缘分布一深切冲沟,沟底高程448.000米,低于设计路面高程,沟内常年有水通过。

出洞口段表层为第四系崩坡积层堆积,岩层为黄灰色、黄褐色亚黏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层厚0-13.85米,斜坡上基岩零星出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组,岩性为中厚状紫红色泥岩,洞口上部为灰白色厚状砂岩。

二、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来看,隧道的边仰坡物质组成以第四系土层和泥岩为主,洞口段泥页岩地表风化较重,强度较低,土质边坡稳定性差。所以本方案在施工安排时以安全为主考虑。

(一)、施工方法

1、首先在隧道出口刷坡线外5-10米设置截水天沟一道,以拦截雨水,避免雨水冲刷洞门,造成危害,并用75#浆砌片石砌筑,厚度30厘米,具体形式见下图:

    2)洞口路堑施工:采用中间拉槽超前,边坡自上而下,严格按设计坡度1:0.75进行刷坡,端墙按10:1坡度刷坡,刷坡范围为k54+765-k755。施工中,严格按技术要求放线,做到不超不欠,采用光面爆破。

由于洞口范围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为增加稳定及安全,采用加固处理,洞口支护采用的是强支护,在洞口拱部轮廓外50cm设两环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采用φ80mm无缝钢管制作,长度为4.5米,管壁每隔20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φ8mm。沿隧道纵轴线向开挖轮廓线向外10度的外插角钻孔,将小道管打入地层。具体施工如图一:

拱部轮廓外10米范围打入R32中空锚杆,间距1.5米,深3米,梅花型布置,仰坡喷射混凝土厚8厘米。

对小导管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1.5Mp。

 

图一

(二)、进洞施工方案

进洞采用单侧壁导坑法,短进尺,早封闭,强支护,快循环。

具体施工如图二: 

施工顺序如下:

a)左侧上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

(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导坑开挖。

(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3cm,钢架支撑安设后复喷至25cm,中间隔墙一次喷够5cm。

(3)安设隧道一段工字钢及中间隔墙工字钢。

b)左侧下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

(4)、待上导坑施工10米后开始下导坑。

(5)、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3cm,钢架支撑安设后复喷至25cm,中间隔墙一次喷够5cm。

(6)安设隧道二段工字钢及中间隔墙工字钢。

  3、右侧上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

   (7)、待左侧下导坑施工5米后开始右侧导坑开挖。

   (8)、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3cm,钢架支撑安设后复喷至25cm,中间隔墙一次喷够5cm。

  (9)安设隧道一段工字钢。

  4、右侧下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

   (10)、待左侧下导坑施工5米后开始右侧导坑开挖。

   (11)、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3cm,钢架支撑安设后复喷至25cm,中间隔墙一次喷够5cm。

  (12)安设隧道三段工字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