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运动和力》名师复习教案
2025-09-26 16:39:29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设计

思想 

这是根据徐老师的微课所上的一节复习课。 

1.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将本章三节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

系统化。 

2.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使学生了解本章有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怎样被认识的、知道这些知识用来解决哪些问题,对复习有清晰的思路。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知识梳理,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通过复习回顾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三种摩擦现象, 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 题。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知识梳理,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系统化。运用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启发回顾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应用中提高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把第八章

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思维导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本章三节知识。建立基本知识网络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系统化
新课教学

展开

一、牛顿第一定律 

复习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研究什么问题? 

2.怎样进行研究? 

3.获得怎样的研究证据? 

4.得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 

5.可以进行怎样的推理?

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分析实验证据: 

在这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玻璃平面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毛巾平面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小车在平面上以一样的速度开始运动,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短,表明从运动到静止的改变是最容易的,在很短的距离就改变了,而在玻璃的平面运动的距离最长,表面从一样的运动到静止发生这样一个状态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阻力比较小。可见,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是有影响的,而且,阻力越大,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越大,让它的运动状态改变得越容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这个平面再继续光滑更光滑绝对的光滑,小车在平面上不受阻力的时候,那么小车将在这个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所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应用: 

1.一个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 

课堂训练: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它的速度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没有别的物体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情形是没有强加的,是物体自身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物体的惯性。 

 

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有的惯性是有用的,有的惯性是有危害的,比方说下列两个现象:

二、二力平衡 

展示四幅平衡状态图片。

引导启发学生回顾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 

最简单的受力平衡状态是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的平衡状态,这种情景叫二力平衡。 

复习回顾: 

1.什么是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研究出来的?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堂训练: 

1.下图中哪两个力是平衡的?

2.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为什么说它们是平衡力?  

三、摩擦力 

复习回顾: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进行研究? 

(3)获得怎样的研究结果? 

(4)用到哪些科学方法?  

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区分哪些地方利用了有益摩擦,怎样减小有危害的摩擦。

通过习题讲解,复习静摩擦、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乙图此刻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继续向前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课堂反馈: 

1.判断下列四种说法的对与错:(  ) 

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静止 

C.物体受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判断下列做法哪些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危害: (   )

A.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 

B.乘车时系安全带 

C.标运动员掷标时助跑 

D.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

3.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人和伞所受的总重力是1000N,请说出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4.小明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测得滑动摩擦力比截去前减小了。 

关于实验结果,小明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小刚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你觉得他们的说法对吗?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说法对错?

思考几分钟时间, 举手回答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问题是: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2.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阻力对运动有什么影响,并通过实验探究。 

3.所获得的研究证据是:一样的运动在毛巾表面,它运动的距离最短,在玻璃表面,它运动的距离最长。 

   

对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同学间进行补充

集体回答: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指定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

在学案上作答后,根据屏幕答案进行订正。

集体回顾: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个学生展示小球的惯性实验,另一个学生解释现象。 

一个学生展示棋子的惯性实验,另一个学生解释现象。

 同学间相互补充。  

尝试解释锤头的惯性现象与安全气囊的作用,老师可做适当引导启发。       

与老师共同回顾物体受力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举手回答相关问题。 同学间相互补充。

在学案上作答后,根据屏幕答案进行订正,并分享解答的思路。  

      

思考几分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同学间相互补充。

通过图片回顾增大有

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在学案上完成相关练习,并对答案订正,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共同解答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回顾知识

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

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通过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只有记住了概念,才能正确解题。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回顾理解相关概念。   

复习课中适当加入实验,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

惯性现象的解释,对于海南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复习时需要老师的引导。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启发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回顾知识

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充分利用课本资

源,启发学生复习阶段不能脱离课本。

在习题中进行知识点的回顾,通过对比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课堂反馈内容可

根据不同班级做不同用途,如可作为随堂测试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及时发现老师的指导是否到位。

课堂小结1.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内容。 

2.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提出还有疑惑的问题。

将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本节课内容,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为课后辅导做准备。
作业完成学案上相对应内容。
板书设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