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5-09-26 16:28:19 责编:小OO
文档
曹洼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请根据不同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2分)

A.嶙(líng)峋 笼罩(zào) 小心翼翼( yì  ) 

B.酝酿(liàng) 伫(chù)立 呼朋引伴(bàn)

C.弥(mí)漫 征兆(zhào) 一霎(shà)时

D.憔(qiáo)悴 荡漾(yáng) 忍俊不禁(j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决别 辍泣 花枝招展 宽恕 卑鄙 仙露琼浆

C.澄清 缭亮 苦心孤指 伶仃 挑逗 慌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那时候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D.“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4、下列诗句序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②①④③ ④②①③ ②④①③ ④③①②

5、选出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 )(2分)

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动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的“攻击”。

B.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远方。

C.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下面。

D.10级大风足以使墙倒屋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6、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  

B.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D.三省吾身( 三次

7、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纳罕——惊奇,诧异。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8、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B、《风筝》——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

C、《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9、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10、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2分)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11、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⑤孔子在《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⑧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

⑨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⑩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 

二、 阅读理解(48分)

(一)(15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3分)

  学而不思则罔(罔: )  

  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是知也(知: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 、见不贤而内自省

  C、为人谋而不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15、请从选段中写出2个至今沿用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学了选文第②则之后有何感悟?请简要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①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②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③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④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抚摸着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着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的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7、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分歧( )  一霎时( )  

18、请给文中①——④处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   )(2分)

A、取决  高大  强壮  决定 B、决定  强壮  高大  取决

C、取决  强壮  高大  决定 D、决定  高大  强壮  取决

19、第二段,对“我”主要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A、语言  动作  B、心理  语言 C、环境  动作 D、景物 心理

20、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分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与“妻子”的动作都是“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但含义是否相同呢?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怎样理解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所包含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同学都要在寒假期间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止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学费、生活费是多余的话语。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那样,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可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了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一切似乎是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温度,然后,端到父亲身边。父亲已经脱下了自己的鞋袜,像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他的脚边,父亲的脚放进了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

  然后,再怎么办?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自己的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

  不由自主地想: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如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下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嘻笑,直到他们生气。

  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羞怯。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拿毛巾来。”父亲说。

  忙去抽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下了,像一个孩子,小小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这么近地看到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硬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

  那双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又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了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往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曾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2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加点处两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最后一段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否是多余之笔?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除了心理描写外,还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写出两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8、“左迁”是贬谪的意思,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在今湖南)尉,龙标当时是很荒凉的地方。作者闻说此事后作此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传唱久远,说说这句诗妙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诗作者李白,号______________,唐朝诗人,有“______________”之称。(2分)

  三、作文(40分)

  下面两个文题中,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在生活中,在学校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投以微笑。此时,你是否理解自己生活在友爱的海洋里,希望世间多一份友爱与理解,多一份微笑?把你记忆里的动人情景描述出来,让大家共享。

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曹洼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3.A     4.C        5.D     6.D     7.D

8.B         9.C、A、

11、①风正一帆悬。

②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商女不知亡国恨,

⑧把酒话桑麻。

⑨潭影空人心。

⑩壮心不已。

二、 阅读理解

(一)

12. 迷惑 ; 刚强,勇毅 ; 通“智”,聪明,智慧  

13、(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4、(A)

15、以下成语任写3个: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16、感悟应扣住学习要谦虚好学,实事求是来谈。

(二)

17、qí  shà        

18、C      

19、B

20、“分歧”意见不一致。围绕着如何走的问题,母亲与儿子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1、不相同。因为“我”背的是年迈的母亲,“我”的动作中蕴含的是对母亲的爱、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我”对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妻子”背的是我年幼的儿子,她的动作透露出的是对孩子的怜爱、呵护以及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22、“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

23. 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意思相同即可)  

24.(1)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而心痛;(2)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3)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只要能答其中的两点即可得满分).  

25. 孩子小时候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26. 不属于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了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  

27.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四)

28.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与挂念。(2分,意思对即可)

29.作者将对朋友的牵挂之心寄与明月,让它随朋友一路同行,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与牵挂。(2分,意思对即可)

30. 青莲居士  诗仙(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