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名师教案
2025-09-26 16:27:20 责编:小OO
文档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杨柳青第三中学  张毅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 生活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四、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五、教学策略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2.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无线电测向发射器和接收器,对讲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创设情景

 (5分钟)

实际操作无线电测向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测向的信号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呢? 

就像信鸽传书一样,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的。

那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呢?

广播的声音是依靠电磁波传过来的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内容

(30分钟)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动画: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分组实验:学生亲自操作无线电接收器进行信号接收,体会电磁波的应用。

广播信号是如何发射信号,收音机是如何接收信号的呢?

阅读课本无线电广播信号的

发射和接收,思考: 

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 

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 

3.信号是如何接收的? 

4.收音机接收到信号如何变

成声音的? 

无线电广播主要是由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部分组成。

我们可以把广播信号类比成信件的书写、传递和接收。利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与写信相似;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邮差;调制器的调制就是把信件交给邮差。天线相当于驿站;选台相当于信件的分捡;解调就是把信件从邮差身上解下来;扬声器就是阅读信件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那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上面标有不同的频

率;有调谐旋钮;有音量开关等。利用收音机可以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信号。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

前查阅的资料简要说明。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内容讲解,测向机实物操作,达标测评。 

小组间交流提升

带着问题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能力。

利用类比的方法形象地理解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电视接收的图像和声音,电

视信号是如何发射和接收的呢?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阅读课本有关电视的发射和

接收的内容,思考: 

1.电视信号中图像和声音信

号是如何发射的? 

2.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有哪些异同?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问

题。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内容讲解,达标测评。 

小组间交流提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移动电话

利用移动电话拨打另一电话。移动电话是如何把信号传递给另一部电话的?

阅读课本有关移动电话的内容,思考: 

1.移动电话是如何把信号发射出去的? 

2.移动电话是如何接收到对方电话的信号的? 

移动电话既是一个信号发射台又是信号接收台,为什么广播电视塔要建那么高大,而移动电话只要这么一点大呢? 

在我们家中就有一种可以移动的叫作无绳电话的移动电话,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电磁波。 

学生阅读,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内容讲解, 

对讲机实物操作, 

达标测评。 

小组间交流提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

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方面的知识。它们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它们本身所转化过来的电流信号的频率都较低,不能直接通过电磁波发射,必须要将其调制到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待接收时再通过天线将其接收下来,通过选台将所要的节目选出来,经过解调再还原成低频电流信号,通过扬声器、显像管再将声音或图像还原出来。学会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名师训练-《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作业布置将本节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小论文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

2.接收。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

2.接收。 

三、移动电话 

1.基地台;

2.无绳电话。

十、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原理课,电磁波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环节也涉及较多的知识,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只能靠相象边叙述边画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框架,所以对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使其在教学中直观起来。类比的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原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在讲广播的过程中用好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这类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说怎样听广播、怎样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再寻找应该具有怎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情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讲也会顺畅很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