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变态人格分析
2025-09-26 16:28:46 责编:小OO
文档
文学之光

ENXUNZHIGUANG

WMar. 2016 MAGAZINE   7

摘 要:《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变态人格主要体现在其不协调的容貌、颓废的神态和畸形的心理,其主要成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张爱玲将蒙太奇手法、恋母情结、意象以及对照的手法运用到人物刻画中,表达了她对家庭、人生、人性的独到见解与体验。

关键词:《茉莉香片》;聂传庆;变态人格

在《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在二十年的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下形成了变态的人格。张爱玲用娴熟的手法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并借助此形象表达了自己相似的悲剧性体验。

一、聂传庆变态人格的表现

聂传庆的变态人格首先是从外貌特征表现出来的。聂传庆二十上下,“眉梢眼角却又有点老态”,“同时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这形成了年龄、身体和心态三方面的反差,年龄是二十上下、身体却因发育迟缓而停留在十六七岁,但心态却是未老先衰;作为男性,他却有几分女性之美,但过高的鼻梁却与阴柔的脸犯了冲。从他少年老成、似男非女的外表特征可以看出他缺乏健康心态和男子气概,相由心生,不协调的外貌暗含了他内心的变态和精神的。

传庆的精神也是颓废的,他经常“仿佛是盹着了”,“懒得动,就坐在地上,昏昏地把额角抵在藤箱上”,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心灰意懒,萎靡不振。头常常“垂着,颈骨仿佛断了似的”,显现出一副散漫僵滞、魂不守舍的样子。

传庆的心理也是畸形的,传庆他周围所有的人:恨他的父亲,希望有一天能挣脱他的摆布,恨他的生母抛弃了他,恨他的同学都不理他。甚至厌恶别人对他的怜悯和关心,认为刘妈和丹朱对他的同情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很可怜。传庆整日幻想自己成为言子夜的孩子,“传庆想着,在他的血管中,或许会流着这个人的血”,这样就可以想丹朱那样“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由此他也越发嫉妒丹朱,他对丹朱说:“因为我妒忌你──妒忌你美,你聪明,你有人缘!”他憎恨丹朱的无忧无虑,认为这份幸福快乐原本是属于他的,却被丹朱夺走了。

言子夜的批评使传庆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

出于对自己的无限怜悯,他急切希望出现一个能拯救他的人,寻找温暖之所在,丹朱就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丹朱,如果你同别人相爱着,对于他,你不过是一个爱人。可是对于我,你不单是一个爱人,你是一个创造者,一个父亲,母亲,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天地。你是过去与未来。你是神。”然而丹朱或任何其他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传庆心中的那个高度理想化的人,传庆的变态人格由此达到极致并开始强烈的报复。

二、传庆变态人格主要成因

传庆家中的环境是毫无生机的,“出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木。每两三年的功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黑沉沉的穿堂,只看见那朱漆楼梯的扶手上,一线流光,回环曲折,远远的上去了”,“陈旧的地板吱吱格格一阵响”,这些阴暗、潮湿、荒凉的景象,给人以压抑之感,象征着没落贵族家庭的逐渐衰败与腐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传庆像花草树木一样渐渐失去朝气和活力,变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父母的行为举止也影响了传庆的人格。传庆的父亲“汗衫外面罩着一件油渍斑斑的雪青软缎小背心”,俨然一个颓废的满清遗少形象。后母“蓬着头,一身黑,面对面躺在铺上”,这类似于巫婆的形象。外貌描写展现了传庆父母懒惰、龌龊、坐吃山空、贪图享乐的恶习。他们还抽大烟,传庆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烧烟泡。父亲只关心钱,对他毫不关心,甚至还虐待他,把他的耳朵打聋。继母对他更无丝毫长辈应尽之心,常常恶语相加,冷嘲热讽,并在聂介臣教训传庆时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传庆的生母,是是“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传庆对她的唯一记忆来自照片,只能通过看照片回忆母亲、幻想母爱来给自己些许虚假的安慰。由此,传庆形成了懦弱、懒惰、孤僻、怪异的性格和畸形变态的心理。

三、传庆变态人格的表现方式

在《茉莉香片》中,张爱玲借助玻璃窗,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转换场景。如天黑时,传庆在玻璃窗前的倒影渐渐变成了他的母亲冯碧落,“像梦里面似的,那守在窗子前面的人,先是他自己,一刹那间,他看清楚了,那是他母亲。”“窗子前面的人像渐渐明晰,他可以

《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变态人格分析

李 星

文学之光

ENXUNZHIGUANGW8 Mar. 2016 MAGAZINE

看见她的秋香色摹本缎袄上的蝙蝠。”巧妙的虚实转换使文本自然而然地进入一段插叙,而丝毫不显突兀,同时画面感也非常强烈。

张爱玲还在蒙太奇手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俄狄浦斯情结,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传庆把他自己在玻璃窗中的影子看做他的母亲,一方面体现的他对母亲的思念,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具有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身上会发展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这种心理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俄狄浦斯情结体验在一个人3-5岁间达到高峰,然后进入潜伏期。在青春期,俄狄浦斯情结又会复兴……俄狄浦斯情结在人格结构形成和人的欲望倾向中起着最基本的作用。”因此,传庆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俄狄浦斯情结。在传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还在世,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传庆的俄狄浦斯情结达到高峰。随着母亲的离世,传庆的恋母情结也进入潜伏期。在青春期时,传庆的恋母情结复兴,但母亲的缺席使传庆的精神依赖一直空无所依,得不到满足。“从孩子脱离母体的那刻起,他便被抛入孤独的苍茫中,他被从与另一个人亲密无间的状态中剪断。潜意识中谁都想回到沉静安全的母腹时期,也想回到被母亲拥抱的亲密关系和氛围中。恋母,这是不可否认的生命事实。隐显有别而已。”因此,如果说传庆对母亲的依恋是显性的恋母情结,那么对丹朱的依恋就是隐性的恋母情结。丹朱的出现弥补了传庆母亲的缺席,丹朱是一个热情的人,并且同学中只有她关心传庆,所以传庆的依恋心理自然而然地就转移到丹朱身上,这是其恋母情结的延续和深化。传庆把丹朱想象成他的母亲,甚至是拯救他的神,这是精神上的极端压抑、惶恐、孤独、无依靠所引起的极端的想法,最终导致传庆做出极端的行为,伤害丹朱,以此来发泄自己长期被强烈压制的心理。

张爱玲善于运用意象来表现人物内心:如玻璃意象和大理石意象。传庆经常“头抵在玻璃窗上”“把脸贴在玻璃上”,玻璃是冰冷的、易碎的,象征着传庆内心的冰冷、脆弱、敏感和与外界的隔绝。玻璃窗和大理石桌面这两个意象又有相似之处,“伏在大理石桌面上。

桌面冰凉的,像公共汽车上的玻璃窗”。大理石桌面象征着冰冷、死亡、毫无生机,也暗示着传庆的主观感觉到的周围人冰冷的心,整个世界的冷漠无情。

文本还采用参差对照的手法,用丹朱的热情、纯洁来反衬传庆的畸形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首先,丹朱有着“滚圆的脸,晒成了赤金色。眉眼浓秀,个子不高,可是很丰满”,健康明媚的外形与传庆的病态外貌形成对比。其次,传庆喜欢黑夜,“在黑暗中他可以暂时遗失了自己”,暂时逃避现实,抚慰心灵的伤痕。而丹朱却喜欢白色,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长袖子的白纱外套。”“风兜的里子是白色天鹅绒。在严冬她也喜欢穿白的。”“她底下穿着一件绿阴阴的白丝绒长袍。”白色的衣服象征着丹朱的纯洁、高贵,心灵的纤尘不染。丹朱的鞋子也是白色的,“路还是黑的,只看见她的银白的鞋尖在地上一亮一亮”,一亮一亮的鞋子像夜里的一盏闪烁的灯光,暗示着丹朱的活泼、热情,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由此,丹朱的积极向上的性格与传庆的畸形变态性格形成了参差的对照。

综上所述,由于家庭和父母的不良影响,以及传庆自身的恋母情结等,最终导致了传庆成为一个人格变态者,行尸走肉般地、孤独寂寞地生存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以细腻的心理描写,结合西方现代手法和中国传统手法,展示了一个惨痛的成长故事,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家庭、人生、人性的独到见解与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经典小说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10.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4:63.

[3]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上海:复旦大学,2004:57.

[4]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苏州大学,2008:41.

(作者简介:李星,女,河南郑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