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段
2003福建泉州(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恒侯而还走(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吾欲之南海 其一贫,其一富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1、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用 其 与 昏 与 庸 无 以 异 也。
2004嘉兴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2—26题。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①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②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③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④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汗:使……流汗。②夫:那。③摩玩:摩挲玩弄,抚弄。④庋(guǐ):搁起来。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贫者语于富者 (2)子何恃而往
(3)西蜀之去南海 (4)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5)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4分)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若业为吾所有
(2)吾欲之南海 富贵家之书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5.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令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
(2)乙文中哪些语句是表现借者心态的?
26.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22.(1)语:告诉、说 (2)恃:凭借、依靠 (3)去:距离 (4)无论:更不必说、不要说 (5)已:停止
23.(1)为:做、求;被 (2)之:往、去、到;的
24.(1)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西部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不仅书籍是这样,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
25.(1)“贫者自南海还”,或“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也可。
(2)“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26.如:“事在人为,人应该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主观努力在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懂得读书机会的难得,珍惜有利时机勤奋学习”等。
05福州
(一)阅读《为学》选段,完成6—9题。(16分)
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2)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6分)
(1)贫者语于富者曰()(2)吾欲之南海()
(3)犹未能也()(4)贫者自南海还()
(5)西蜀之去南海()(6)蜀鄙之僧()
8、富和尚两次问“子何恃而往”,但是语气不同,前者含有 的意味,后者含有 的意味。(4分)
9、上文通过 这件事,说明了 的道理。(4分)
(二)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二、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7、告诉 去、往 还、尚且 回来 距离 边境
8、怀疑 嘲笑
9、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而穷和尚却能到达 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10、你太不聪明了。
11、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05常德二、文言文阅读(11分)
为 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2)越明年 明年:
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文: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11.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11分)
阅读部分评卷时应注意:①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并结合学生实际,主观题答到大意即可考虑给满分;②要有利子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要充分接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合理回答,对与参不符但能联系原文、言之成理者,要慎重考虑,尽量给分。
8.①告诉,对……说②第二年
9.D
10.(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2分)(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2分)
11.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05玉溪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结实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11.边境 告诉(对……说) 遮蔽(遮盖) 离开(离去)
12. D
13.翻译略
14.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若只回答出对“醉”、“乐”的理解,而无评价,给1分)
06山东
二、阅读(共 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7题。
(一)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为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② 即更刮目相待 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子何恃而往?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
1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2分)
11.答案:①边境 ②重新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2.答案:①你凭什么去呢?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或者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乙文: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06临汾(实验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选自《为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彼竭我盈( ) ②望其旗靡( )
③蜀之鄙有二僧( ) ④贫者语于富者曰( )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 的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 的态度。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乙]文中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8.①“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②倒下 ③边境 ④对……说,告诉 19.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②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20.故克之 故逐之 怀疑 否定、蔑视及嘲讽 21.①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际,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②略
2008年淄博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7. 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怅恨久之 B. 辍耕之垄上
C. 蜀之鄙有二僧 D. 西蜀之去南海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富贵,无相忘。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7. 答案:B
评分:2分。
8. 答案:(1)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9. 答案: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