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低频读卡技术培训
2025-09-26 16:49:32 责编:小OO
文档
低频125KHz(HID和EM)读卡技术培训

培训人:张军君

培训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思慧德内部人员

培训内容如下:

1.射频的分类: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低频(100-125KHz,典型值125KHz,市场常见的HID,EM技术等)。

高频(13.56MHz,如:Mifare、Legic、CPU卡技术等)。

超高频(930MHz、2.4GHz/zigbee技术等)。

2.低频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低频段射频卷标简称为低频卷标,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 ~ 300kHz。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低频卡一般为无源卡,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卡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卡与读卡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卡需位于读卡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

 

3.低频卡的优缺点

低频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卡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具有省电、廉价的特点;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木材等;非常适合近距离的、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应用。 

低频卡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卡片存贮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与高频读卡相比:卡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

4.我们公司的低频读卡器种类

目前我们公司低频读卡器有两种:一是HID兼容读卡器及卡片,二是EM读卡器。

◆HID卡和EM卡的区别

HID卡我们可自己编写,我们可以按照客户要求的韦根位数格式编卡,而不用去改读头。EM卡,我们公司现在的都是买别人编好的卡,EM读卡器发多少位韦根是在读卡器内部设定好的,目前我们主要是发26位标准韦根的。

◆为什么HID卡我们可编写,EM卡不能编写?

首先,他们的卡芯片是不同的,HID兼容卡的卡芯片是采用ATMEL的T5567/5557卡芯片,它里面是存储器是EEPROM,是可擦写10万以上的,而EM是采用的EM4100这款芯片,它是OTP的,只能改写一次。一旦写入数据就不能再改。

T5567的容量为330位,H4100的容量为位。

◆为什么HID读头不能读EM卡,或者EM读头不能读出HID卡的数据呢?

这是因为它们的编码格式不同,EM卡一共bits,它的数据是以9个“1”开始的,然后是8bits的厂家号或者为版本号,然后为32bits的数据位,再有14个异或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0”组成。所以读卡器在读卡片内部数据时,如果连续读到9个“1”,就开始计数读取,记到第位“0”时,认为读完卡内所有数据。

而T5567卡,HID兼容卡一共330bits,分10块,每块33bits,共两页,页0和页1,我们能使用的只有页0的第一块到第六块,这样使用起来资源就相对EM卡比较丰富。它的数据是以3个“1”开始,3个“0”结束,跟EM是有很大区别的。

ID卡 

    ID卡全称为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只读的感应卡,每张id卡有一个全球唯一的芯片编码,国内使用的id卡主要有tk4100/4001/smc4001/smc4100芯片,另外还有SYRIS的EM格式、 美国 HIDMOTOROLA等各类ID卡。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 ISO标准ID卡的规格为:85.6x54x0.80±0.04mm(高/宽/厚),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厚、薄卡或异型卡。 

ID卡的工作原理 

   

系统由卡、读卡器和 后台 控制器组成。工作过程如下:

1、读卡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

2、ID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区域后,由卡中电感线圈和 电容 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读卡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 系统时钟 ,使芯片“激活”;

3、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 卡内 天线回送给读卡器;

4、读卡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

5、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ID卡的特点 

   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或13.56MHz(THRC13); 卡向读卡器传送数据的调制方式为加载调幅;卡内数据编码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BPSK相移键控方式;卡向读卡器 数据传送速率 为3.9kbps(THRC12)或6.62kbps(THRC13);数据存储采用EEPROM, 数据保存时间 超过10年;数据存储容量共位(184********709551615),包括制造商、发行商和用户代码;卡号在封卡前写入后不可再更改,绝对确保卡号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ID卡与IC卡的比较 

一、IC卡与ID卡定义 

   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 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 SYRIS的EM格式、 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二、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    

1.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而ID卡不用。   

2.IC卡初始化加密后,交给用户使用时,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   

3.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