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形势下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产业升级
2025-09-26 16:52:16 责编:小OO
文档
新形势下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产业升级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王伟东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陈辉

1932年,几家外商企业合资在上海组建了华铝钢精厂,成为在中国境内成立的首家铝加工厂。1956年,在前苏联援建下成立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今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又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开始进入现代工业阶段的标志事件。

在此之后,以支持国防、军工建设为目的又陆续成立了西南铝、西北铝、华北铝等一批铝加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一些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的中小型铝加工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铝加工行业受资金、技术水平不足和产品需求种类相对单一且需求量小等客观因素制约,行业发展速度缓慢,整体水平不高,与国外同行业水平相差甚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行业部门对铝材的需求开始有所增加,其中建筑行业对铝材的需求提高尤为明显。这使得国内的建筑铝型材行业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到90年代中后期,企业数量一度保持在一千家以上的水平。与此同时,民用领域对铝板带和铝箔的需求范围也开始扩大,建筑业、家电制造业、包装业等行业部门都逐步成为铝轧制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社会用铝需求在短时间的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铝加工产能、产量开始有了明显提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在1990-2000年间,中国铝挤压材年产量由12.7万吨增加到178.5万吨,铝板带由23万吨增加到106.6万吨,铝箔由1.8万吨增加到24.2万吨,都远远高于前期发展速度,也比同期世界主要铝材生产国的产量增速要快很多。尽管如此,中国铝加工行业在这段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以铝板带行业为例,由于90年代以前该行业的整体加工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在面对后来市场需求,尤其面对一些如易拉罐料这样的新兴高档产品的社会需求时,无法在短期内推出相应的产品,因而有相当部分需求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根据海关统计,1990年中国铝板带材进口量为1.4万吨,2000年已达到27.9万吨,10年净增26.5万吨,而在1980-1990年间,中国铝板带进口量仅增加了1万吨。进口量的大量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国铝加工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快速大发展时期,其起因是由于社会用铝面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

自2001年以来,中国铝加工行业整体规模继续保持高速扩张势头,与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情况相比,相同之处是依然受到了社会用铝需求的强劲增长的拉动。同时由于国家对实力相对薄弱的铝加工行业采取了鼓励扶持,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对铝材出口给予退税,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因而刺激了国内对铝加工行业的投资建设。这些新建项目大多数产品定位较高,主要瞄向国内尚无法完全自给自足的高精度铝板带箔产品和大断面工业型材,投资额从几亿到十几亿不等,主体加工设备从国外引进。这些新建扩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使中国铝加工的产能、产量在进入21世纪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安泰科统计,在2000-2006年间,中国铝加工材产能由662万吨/年提高到1253万吨/年,年均增幅高达11.2%。同期,铝材年产量也由385.7万吨迅速增加到948万吨,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铝材生产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铝加工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但从实际上看这次发展只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一个延续,而且这种延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换句话说,这应当是中国铝加工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前后持续将达二十年,目前所处的时期应当是这次发展的后半段,也就是发展的高潮阶段。到目前为止,这次大发展除了使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产能、产量迈上了新台阶以外,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截至2006年底,中国在50MN以上大型铝挤压机和2000mm级宽幅铝箔轧机的装备数量和装机水平上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已建成达到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热连轧生产线2条,另外目前在建的热连轧生产线有4条。

硬件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铝加工行业在软件方面与国外同行间存在的差距,但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依靠先进设备来实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反复摸索稳定成熟的生产工艺等一些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必可少的。由于国内铝加工行业中各个子行业发展有先有后,造成了目前分项产品生产领域的实力并不均衡的局面。

铝挤压行业崛起的时间较早,目前该行业在建筑型材生产领域已经完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工业型材领域实力稍弱。但从2002年以来该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产品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由传统建筑型材领域向工业型材领域转变,二者间的比例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铝挤压厂约680家,产能550万吨/年,2006年该行业的总产量为450万吨。由于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在2001年铝挤压材就率先实现了净出口,这几年挤压材的净出口量还在持续增加,2006年的净出口量已经达到58.7万吨。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铝材的出口退税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铝型材原来11%的出口退税,但保留了铝管13%的出口退税。尽管这次调整的起因并不是针对铝型材行业而来,但新的出台的确又加剧了建筑材向工业材的转变。因为铝管大多数是用在非建筑领域,而工业型材的产品附加值又比建筑型材要高,因而抗风险能力比后者要强。从这几个月实施的效果看,铝型材的出口量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方面,工业型材生产企业在受这次退税调整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这次实施的长期效果看,如果监管得力,对铝挤压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力的。因为出口的调整了建筑型材的出口,国内市场压力增加,行业面临新的洗牌,同时也加快了向工业型材转变的速度,其结果是产品档次和质量继续有新的提高,同时企业数量有所下降,行业的产能和产量的增速开始放慢,大家不再以追求数量上的突破为目的,而是努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铝板带和铝箔生产领域,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由于这两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力较弱,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长期依靠从国外进口,因而在新一轮铝加工投资项目中主要一些都集中在这两块,新建和扩建项目加在一起,使铝板带和铝箔行业在最近7年来的年均扩张速度超过了铝挤压行业。根据安泰科统计,在2000年,铝板带和铝箔的产能合计只占国内铝加工材总产能的33.9%,到2006年已达到42.7%。在产量方面,2000年二者的产量合计只占国内铝材总产量的33.9%,到2006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8%。通过产能和产量的各项比较中不难看出,铝轧制材在国内铝材行业所占的比重的确有所增加。截至2006年,中国共有铝轧制厂约350家,其中铝箔厂约130家。2006年国内铝板带产能410万吨/年,产量285万吨,铝箔年产能125万吨/年,产量75万吨。

尽管近几年铝板带和铝箔行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造成的结果同样存在着不均衡性。在外人眼里,产品厚度越薄产品档次越高,生产难度越大,其实则不然。现在铝轧制工业的现状恰恰是板带弱而铝箔强。在铝箔领域,随着近几年国内大量新建宽幅铝箔轧机生产线,在双零箔生产技术方面掌握较好。在其它一些品种生产方面,如亲水箔、电子箔产品与国外产品在质量上的差距也明显缩小。随着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加上到目前还在保持的13%的出口退税,铝箔自2004年实现净出口以来出口优势逐年扩大,到2006年铝箔净出口12万吨。但在板带领域,尽管产能产量也在增加,但一些中高档产品依然存在生产难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现象,铝板带材大量从国外进口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2004年国内铝板带的净进口量还达到了36.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从2005年开始净进口量已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目前的现状依然表明中国的铝板带行业的发展要落后于铝箔行业。尽管从2001年起很多投资新建扩建都是围绕铝板带行业展开的,但由于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同时存在设备、工艺、人员操作等多方面需要磨合摸索的地方,因此真正实现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很难一蹴而就,即便是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的项目也不例外。况且目前板带项目仍有许多高水平的项目处于在建当中,其中还包括着几条高水平的热连轧线和冷连轧线。以冷轧带坯供应方式为例,目前国内铸锭热轧带卷式生产线产能与连续铸轧产能之比为1:1.12,二辊连续铸轧机产能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出现逆转。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对于高精度铝板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国内产能又满足不了现有的需求,成为国内在建、拟建铸锭热轧生产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些产品中,除铝箔毛料外,其它几类产品都要求具备深冲性能好、表面质量高的特点。铸轧法由于缺少铸锭均匀化这一环节,加上设备本身的原因,在这两个方面都无法与相比。同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冷轧坯料,利用人力、管理成本较低的优势,可尽快缩小与国外产品综合优势上的差距,以高起点赢得时间。

目前国内在建的高水平热轧项目中除了4条热连轧项目以外,还包括了若干条“1+1”多机架热轧生产线和宽厚板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将全部于2010年前后投产,届时中国的板带产能将达到一个历史性的规模水平,同时铸锭热轧产能与连续铸轧的产能之比为2.1:1,接近国外同类水平。根据安泰科的统计,到2010年中国铝板带箔行业的主要高水平技术如下:有“1+1”多机架热轧生产线6条,产能135万吨/年;有热连轧生产线6条,产能215万吨/年;有冷连轧生产线2条,产能60万吨/年;有CVC4辊或6辊轧机7台,产能68万吨/年;有2000mm级宽幅铝箔轧机40台,产能46万吨/年。

从国内铝板带和铝箔行业的现有情况和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会延续,因为至少目前的环境是宽松的,产品出口是优厚的(目前铝板带享受11%退税,铝箔享受13%的退税),国内的消费增长也是较为强劲的。铝板带和铝箔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似乎是在同时交替进行着,但这种发展势头决不能长久延续下去,中国的铝加工行业正在经历着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已经走过的发展阶段,正在经历着由数量上发展到一定阶段转而以改进质量为目标的发展阶段。中国铝加工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延续至今的这次大发展足以向世人展示了国人的才智、胆识和力量,但回顾历史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是充裕的资金投入也罢,是宽松优惠的产业也罢,都不是足以导致这次长时期的快速发展。发展的真正起因源于经济高速增长下社会用铝需求的相应快速提高,只要需求不出现大的转折甚至是回落,这次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也必将保持下去。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判断,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铝的需求也不会有明显减弱,同时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也必将把其它地区的铝需求带到国内来,因此需求的强劲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支持中国铝加工行业的高速增长。但在全球经济愈加一体化的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是究竟如何发展还是个问号,同时国内当前的铝加工产业能否延续也不得而知,至少退税的存在与否对于产品出口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说被出口国家对华铝材进口也可能由于中国铝材的大量涌入而由宽松转向严厉。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对试着对新形势下中国铝加工行业的未来发展做一个判断,这就是基于来自国内外终端产品领域所导致的国内用铝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铝加工行业的整体规模维持在一个较目前还要偏高的水平,但国内外产业、贸易不确定性和行业内部自身调整的需要又将在一定程度上行业的发展,行业在完成硬件的升级改造的同时对软件环境和产品档次以及质量的重视程度势必增加。中国铝加工行业必将进入一个发展成熟期,到了那个时候,行业的整体发展是相对稳定,向客户提供更加优质耐用的铝材势必成为行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