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
2025-09-26 16:43:45 责编:小OO
文档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复习题库

1、根据《海洋调查规范》规定“不合格样品或资料超过  三分之一 的观测量为不合格观测量;主要观测量不合格或  2  个以上辅助观测量不合格为不合格要素;两个以上要素不合格的学科为不合格学科;主学科不合格或两个以上辅助学科不合格为不合格航次”。

 2、防止样品沾污,必须做到:1)严格防止船舶自身以及 采样设备 的沾污影响;2)按照不同项目,选用合适材料的采样器样品瓶,同时绞车、缆索,导向轮亦需采取相应的防沾污措施; 3)尽量减少界面富集影响,深层采样建议用 闭-开-闭 方式采样器;4)预处理的样品(过滤)应在采样后在  现场 即时完成。然后再加入稳定剂,并低温保存。受生物活动影响,随时间变化激烈的项目(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应在现场测定。

3、水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pH、生化五日需氧量等项目采样过程中 100 %的站点都应该做双平行样控制。

4、盐度、悬浮物等常规要素按监测站位数的  10  %以上布设水质平行样采样或观测点。

5、海洋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整个海洋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从现场调查、 站位布设 、样品采集、 储存与运输 、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6、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为内部质量控制, 包括方法空白试验、现场空白试验、 校准曲线核查 、仪器设备定期校验、 平行样分析 、加标样分析、  密码样分析  、利用质控图校核等。

7、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叫  外部质量控制 ,是指由外部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或技术组织,对各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定期和 不定期  的分析质量考查的过程。

8、海洋环境分析质量保证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其内容包括:监测质量保证、监测人员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工作体系 、采样质量保证、 实验室质量保证 、监测网络质量保证等

9、现场平行样是指在相同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双样密码送实验室分析。测定结果可反映采样与实验室测定精密度。现场平行样要注意控制 采样操作 和 条件 的一致。

10、现场加标样是取一组现场平行样,将实验室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被测物质的标准溶液,加入到其中一份已知体积的水样中,另一份不加标。然后按样品要求进行处理,送实验室分析。将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加标样对比,掌握测定对象在 采样 、  运输 过程中变化状况。

11、批内精度,一般可采用 密码平行样 加以控制;批间精度,一般可采用 标准参考物 或  质量控制图 加以控制。

12、水质营养盐样品采样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玷污措施防止采样设备和材料受到玷污。采样人员手应保持清洁,采样时,不能用手、手套等接触样品瓶的 内壁 和  瓶盖 ;样品瓶应防尘、 防污 、防烟雾和 污垢 ,应置于清洁环境中;过滤膜及其设备应保持清洁,可用 稀盐酸 和其他洗涤剂清洗,并用洁净的铝箔包藏等。

13、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 自然现象 、  性质 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14、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 岩石圈 、  生物圈  。

15、洋: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面积广阔,深度大,一般> 2000 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影响,具有的  潮汐  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16、海是海洋的  边缘 部分,被陆地围隔成的形态各异的小水体。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  季节 变化。

17、世界大洋的划分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和北冰洋。

18、海岸带概念:海岸带是 海陆交互 作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  水下岸坡 三部分或称之为 潮上带 、潮间带、潮下带。

19、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分别有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  锰结核 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类型。

20、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值称作 海水绝对盐度   。

21、为标准海水的盐度值对应为  35.000  ‰。实用盐度是用  电导率   测定的。

22、中国海的海冰,仅在冬季出现于  渤海 和  北黄海 沿岸。在某些河口附近,也有少量的河冰。山东半岛的黄海沿岸,除个别深入陆地的海湾外,一般都不结冰。

23、决定海冰盐度大小的因素:海冰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前海水的 盐度 、冻结的 速度  和冰龄等因素。

24、海冰密度比海水小,所以它总是浮在海面上。冰龄越长,由于冰中  卤汁 渗出,密度则越 小 。

25、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子有,  太阳辐射 (QS)、海面有效回辐射(Qb)、蒸发或凝结潜热(Qe)以及  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 (Qh)。

26、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冬季各海区差异较大,除近岸和河口区外,从南到北温度逐渐  降低  。南海冬季表层水温高而且分布较 均匀 ;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黄海冬季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冬季  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温度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

27、表层水温日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日周期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  2 时,最低为凌晨4~6时。相比之下,  晴好天气 比多云天气时水温的变幅大; 平静海面  比大风天气海况恶劣时的变幅大

28、海洋要素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对应铅直方向称之为 跃层  ,水平方向称之为  海洋锋 。

29、温跃层:是指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温迅速 递减 ,此层称为温跃层。

30、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  水团 。

31、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的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例如 热量 、  浓度  、动量等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

32、混合增密效应(混合收缩效应):混合后的密度大于混合前海水的平均密度。是由于海水密度、 温度 、 盐度 和 压力 的变化是非线性的。

33、海水中的主要成份(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份。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五种( Na+ ,K+,Ca2+,Mg2+和 Sr2+ ),阴离子有五种( Cl- , SO42- ,Br-,HCO3-(CO32-),F-)

34、不同区域海水绝对盐度不同,但是海水各主要成份的浓度比例恒定称为海水主要成分的  恒定性 原理

35、海水中的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 N  ,  P 及Si等。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或“生源要素”。

36、海水的气体成份有 氧   、氮及惰性气体、  CO2  等

37、海水中痕量Fe、 Mn 、Zn、Mo、Co、B等元素,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

38、海水的pH一般在7.5~8.2的范围变化,主要取决于 二氧化碳 的平衡。

39、在需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消耗氧气的量称之为  BOD  。

40、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 海洋生物 活动有关,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水中氧气。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度不大的光合层,所释放的氧气与 光照 、 生物密度 和活动情况等有关,因此可以利用表层海水氧气的含量推测生物活动的情况。

41、由风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 漂流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称为  热盐环流 ;

42、大洋五大水层的来源及主要特征: 表层水 、次表层水、中层水的运动、  大洋深层水的运动 、大洋底层水的运动。

43、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当地风力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的波动称为 涌浪 。

44、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称为  风浪 。

45、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 平潮 ,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 高潮 时。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 停潮 ,其中间时刻为 低潮 时。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 涨潮 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 落潮 时。一般来说,涨潮时和落潮时在许多地方并不是一样长。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  高潮高 ,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  低潮高  ,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  潮差 。

46、某地一定时期内每小时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 平均海面 。

47、气象要素中以气温、 气压 、湿度和  风 为最重要。

48、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 自然传入 或 人为引种 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 多样性 、破坏  生态平衡 并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49、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为  生态系统  。

50、吸管的使用前需用移取液润洗2~3次。 移取液体时,管尖应插入液面下,并始终保持在约1 cm左右。

51、用洗耳球抽吸液体至刻度吸管线以上2 cm处时,迅速用食指按住上口,辅以母指和中指配合,保持吸管垂直,并左或右旋动同时稍松食指,使液面下降至所需(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

52、除“吹”出式吸管外,残留在管尖的液滴均不能用外力使之移入容器内。

53、表层水温表测量范围为—5~+40℃,分度0.2℃的玻璃水银温度表和铜制外壳组成。

54、用表层水温表测量时应先将金属管上端的提环用绳子栓住,在离监测船舷0.5 m以外的地方放入0~1 m水层中,待与外部的水温达到热平衡之后,即感温3 min左右,迅速提出水面读数,然后将筒内的水倒掉,把该表重新放入水中,再测量一次,将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按检定规程修订后,即为表层水温的实测值。

55、风浪较大时,测量时把表层水温表放入水桶内,感温1~2min后,将水桶和表管中的水倒掉,重新取水,将该表再放入水桶中,感温3 min读数,然后过1 min再读数,

56、当气温高于水温时,把两次读数偏低的一次读数,按检定规程修订后的值,即为表层水温的实测值。

57、颠倒温度表分为:测量海水温度的闭端颠倒温度表和测量海水深度及温度的开端颠倒温度表。

58、挑选Vo和器差相近的两只闭端颠倒温度表,装在同一采水器的温度表管内,当水深超过200m时,要装一只开端颠倒温度表。

59、颠倒温度表测量温度应感温 7min 后,测量钢丝绳倾角,投下“使锤”。

60、水样采集后,pH应在6 h内测定。不能马上测定的样品,如果加入1滴氯化汞溶液(25 g/L),盖好瓶盖,允许保存2 d。

61、测量pH时,如果仪器使用2~3 h后,或者温度变化超过2℃时需重新定位。

62、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用碘量法测定培养前和后两者溶解氧含量之差,即为生化需氧量。培养五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63、测定水中SS必须使用新鲜水样,采样后应尽快完成分析测试,避免存放时间过长。水样测试前不能加任何试剂,以免影响水样化学成份和组成。

、测量SS时量取的体积视悬浮物浓度而定,大于1 000 mg/L者取50~100 mL;小于100 mg/L时,量取1~5 L)

65、测量SS水样要现场过滤、烘干、按顺序保存好。如果不能立即过滤,水样放在阴凉处,但24h内必须过滤完毕。

66、原始样指现场采集的初始样品,分析样指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测定的样品。

67、水样采上船甲板后,先填好水样登记表,并核对一遍瓶号。然后,立即按以下分样顺序分装水样:溶解氧、pH、总碱度与氯化物、营养盐、总磷与总氮。

68、营养盐的装取方法:用少量水样荡洗水样瓶二次,然后,装取约500 cm3水样。立即用处理过的滤膜过滤于另一个水样瓶中。

69、50%的硫酸溶液配制应在水浴冷却和不断搅拌下,将250 cm3浓硫酸缓慢加入250 cm3蒸馏水中。

70、次溴酸盐氧化法适用于大洋和近岸海水及河口水中氨-氮的测定。本法不适用于污染较重,含有机物较多的养殖水体。

71、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海水及河口水中亚盐氮的测定。

72、海水中油的样品用500 mL小口玻璃瓶直接采集时,须一次装好,不可灌满或溢出,否则应另取水样瓶重新取样。

73、校准曲线分为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74、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石油类的测定波长是225nm,萃取用的正己烷透光率必须大于90%。

75、石油类水样用500 mL小口玻璃瓶直接采集时,须一次装好,不可灌满或溢出。

76、采集的石油类水样用5 ml(1+3)硫酸溶液酸化。

77、石油类水样采集后4 h内萃取,萃取液避光贮存于5℃冰箱内,有效期20 d。

78、总氮是指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的总和。

79、总磷是指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化合物的总和。

80、营养盐的质控样通常有:现场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和现场加标样

81、营养盐样品需经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膜使用前需经1%盐酸浸泡。

82、总氮总磷样品保存:取500 ml海水水样于聚乙烯瓶中,加入1.0 ml体积分数为50%的硫酸溶液,有效期为一个月。

83、硅钼黄法适用于硅酸盐含量较高的海水。

84、硅钼蓝法适用于硅酸盐含量较低的海水。

85、硅钼黄法原理:水样中的活性硅酸盐与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硅钼黄),于380 nm波长测定吸光值。

86、硅钼蓝法原理:活性硅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硅钼黄,当加入含有草酸的对甲替氨基苯酚-亚硫酸钠还原剂,硅钼黄被还原为硅钼蓝,于812 nm波长测定其吸光值。

87、海水中硅酸盐测定时需要进行盐度校正。

88、次溴酸盐氧化法原理:在碱性介质中次溴酸盐将氨氧化为亚盐,然后以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测亚盐氮的总量,扣除原有亚盐氮的浓度,得氨氮的浓度。

、污染比较严重或颜色比较深的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需要进行前处理,通常采用蒸馏法,以硼酸溶液为吸收液,然后纳氏比色法测定。

90、纳氏试剂光度法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有强烈吸收,通常测量波长是410nm-425nm。

91、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原理:在酸性介质中亚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其产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于543 nm波长测定吸光值。

92、锌镉还原法的测定范围0.05μmol/ L~16.0μmol/L,锌镉还原率必须大于75%,还原率计算公式。

93、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用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后,于882 nm波长测定吸光值。

94、重金属水质样品现场采集后应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处理(汞元素的水样除外),过滤水样用酸酸化至pH值小于2,盖上瓶盖,然后低温冷藏保存。

95、样品瓶用已经过泡酸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的塑料瓶保存。

96、由采样器中取样应使用非金属器具,避免取已接触采样器内壁的沉积物。采样和分装样应防止采样装置带来的沾污和已采集样品间的交夹沾污。现场取样的刀、勺由塑料制成。

97、因采泥器在提升过程中受海水冲刷,致使样品流失过多或因沉积物太软、采泥器下降过猛,沉积物从耳盖中冒出,均应重采;沉积物表层样品的采集深度不应小于5cm,否则应重新采样。

98、测痕量金属的沉积物样品用聚四氟乙烯容器。样品瓶和聚乙烯袋预先用溶液(1+2)泡2d~3d,用去离子水淋洗干净、晾干。

99、重金属生物样品的采集应挑选采集体长大致相似的个体约1.5kg。剥掉壳上有附着物,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用于生物残毒检测。

100、重金属生物样品采集大型藻类时,样品应采集约100 g左右,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

101、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方法原理为:水样经硫酸过硫酸钾消化后,在还原剂硼氢化钾的作用下,汞离子被还原成单质汞。以氩气为载气将汞蒸气带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以特种汞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汞原子荧光强度。

102、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的方法原理为:在酸性介质中,五价砷被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成三价砷,用硼氢化钾将三价砷转化为砷化氢气体,由氩气作载气将其导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砷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测定砷原子的荧光强度。

103、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铜、铅、镉含量的方法原理为在pH为5~6的条件下,海水中的铜、铅、镉与吡咯烷二硫代氨甲酸铵(APDC)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DTC)混合液螯合,经甲基异丁酮(MIBK)环己烷混合溶液萃取分离后,于各自的特征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

104、原子荧光法测定沉积物中汞的方法原理为:样品在-盐酸体系中,置于沸水浴中消化,汞以离子态全量进入溶液。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离子态汞转变为汞蒸汽。以氩气为载气使原子汞蒸汽进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以特种汞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汞原子荧光强度。

105、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计仪器中的透镜应保持清洁,如发现不洁现象,可用脱脂棉蘸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拧干后擦拭。

106、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铜、铅、锌、铬和镉含量的方法原理为:沉积物样品经和高氯酸消化后,铜、铅、锌和镉于各自的特征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

107、 原子荧光法测定生物中汞的方法原理为:样品在-高氯酸体系中,生物体中的汞全量转化为汞离子进入溶液。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离子态汞转变为汞蒸汽。以氩气为载气使原子汞蒸汽进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以特种汞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汞原子荧光强度。

1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保养与维护可以从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气路系统等四方面进行保养与维护。其中光源空心阴极灯应在最大允许工作电流以下范围内使用。不用时不要点灯;但长期不用的元素灯则需每隔一两个月在额定工作电流下点燃15~60min,以免性能下降。

109、痕量金属采水器应为非金属结构,常以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及聚碳酸脂等为主体材料,如果采用金属材质,则在金属结构表面加以非金属材料涂层,闭-开-闭式采水器适用于痕量金属分析采样。

110、海洋微生物调查要素为:海洋微生物现存量,即病毒、细菌总数与微生物其他类群(放线菌、酵母、霉菌等)的丰度和海洋微生物的活性,即细菌生产力、微生物异养活性、生态呼吸率的测定。

111、用于细菌检验的采样瓶,应用可耐灭菌处理的广口玻璃瓶或无毒的塑料瓶,灭菌前,把具有玻璃瓶塞的采样瓶用铝箔或厚的牛皮纸包裹,瓶顶和瓶颈都要裹好,瓶颈系一长绳,在121℃经15min高压灭菌。

112、采集用于细菌检验的水样应立即送检,时间不超过2h,否则,应将样品置于冰瓶或冰箱中,但不得超过24h,否则影响检验结果。

113、检测细菌学指标的生物体样品,应现场用凿子铲取栖息在岩石或其他附着物上的生物个体。栖息在沙底或泥底中的生物个体可用铲子采取,或铁钩子扒取。在选择生物样品时要去掉壳碎的或损伤的个体(指机械损伤),将无损伤、生物活力强的个体装入做好标记的一次性塑料袋中。然后将样品放入冰瓶冷藏(0℃~4℃)保存不得超过24h,全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114、大肠菌群系一群在37℃或44℃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一般在37℃培养生长的称为“总大肠菌群”,在44℃培养生长的称为“粪大肠菌群”。海水检验采用44℃培养法,以检验粪大肠菌群。发酵法系通过初发酵及复发酵两个步骤,以证实海水水样中是否存在粪大肠菌群并测定其数目。

115、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是根据单一的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经若干时间培养,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菌落)(亦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细胞),通过计算菌落数而得知细菌数的。计数关键是必须尽可能将样品中的细菌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制成均匀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将一定量的稀释液均匀地接种到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116、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 包括了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底栖生物根据生活环境或个体大小,分为大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污损生物。

117、底栖生物根据个体的大小,凡被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所截留的生物, 称为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如海绵、珊瑚、虾、蟹、多毛类。凡能通过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0.042mm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主要有海洋线虫、海洋甲壳动物的猛水蚤类和介形类、动吻类。

118、采集大型底栖生物泥样淘洗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上层筛的孔径为2.0mm~5.0mm,中层为1.0mm,下层为0.5mm。

119、潮间带生物采样泥、沙等底质类型的生物取样,采用滩涂定量采样框,规格25cm×25cm×25cm。配套工具为平头铁锨。岩石生物取样采用25cm×25cm的定量框。若在高密度生物量的潮区取样,可采用10cm×10cm定量框取样。配套工具有小铁铲、刮刀和捞网。

120、根据生物群落在潮间带的垂直分布来划分,一般而言,岩石岸大体分为:滨螺带、藤壶-牡蛎带、藻类带。各地在调查时可根据各区、层的群落优势种给予更确切的命名。

121、潮间带生物采样必须在大潮期间进行;或在大潮期间进行低潮区取样,小潮期间在进行高、中潮区的取样;对于基础(背景)调查,通常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一年四个季度月的调查。对于一些专项调查,根据要求可选择春、秋季两个季度月进行调查。

122、海洋生物群落在一定海域一定状态出现的标志性的物种叫指示种;食物网中处于关键环节起到控制作用的物种叫做关键种。

123、生物毒性试验是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124、浮游生物是一类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按营养方式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按个体大小可分为超微型(或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中型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和巨型浮游生物;按生活习性可又分为永久性浮游生物、阶段性浮游生物和暂时性浮游生物。

125、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殖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生消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按照赤潮的发生地点,可分为外海性、近岸性和内湾性赤潮;按照赤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外来型和原发型赤潮;按照赤潮生物的所占比又可分为单相型、双相型和复合型赤潮。

126、目前全球已经发现5种主要与赤潮有关的毒素,分别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CFP)。

127、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刺胞动物、栉水母、浮游甲壳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毛颚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等。128、叶绿素是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叶绿素a是其中的主要色素。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的质量计算。

129、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发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赤潮毒素超出警戒标准5倍以上,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或身体不适的病理报告多于30个,以上情况出现任一种即为赤潮二级响应。

13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召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 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131、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pH值为7.8∽8.5,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2pH单位。

132、无机氮是盐氮、亚盐氮和氨氮的总和,也称“活性氮”或 “三氮”。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对无机氮的要求是≤0.50mg/L。 

133、《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将海洋沉积物质量分为三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三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

134、《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将海洋生物质量分为三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水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三类适用于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135、《海洋生物质量》是以海洋贝类(双壳类)为环境监测生物,适用于天然生长和人工养殖的海洋贝类,生物质量标准值以鲜重计。

136、所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含排污河)的评价标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78-1996),河流入海口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部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137、《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086-2005)将入海排污口分为四级。将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最大的入海排污口划为A级,给予红色标识,此类排污口需实施最严格的监督管理。

138、依据《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分为四级。其中第四级(极差)的评价标准是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的实际类别全部或其中之一劣于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的类别三级或三级以上者,或出现无大型底栖生物区。

139、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为三级: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其中亚健康的生态系统特征是: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尚能正常发挥,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140、海洋监测是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监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

141、海洋监测站位布设时,要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满足监测目的需要;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发达地区密,原始海岸疏。同时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照顾测站分布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142、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共7个部分,其中第四、第五、第六部分分别为:海水分析、沉积物分析、生物体分析。

143、《海洋调查规范》共11个部分,由GB12763-2007代替了GB12763-1998。

144、“海域水色异常,扇贝滞长”原因剖析案例

【案例说明】我国北方某地沿海浮筏网笼养殖海湾扇贝面积10万多亩,主要分布在离岸距离2~8海里的海域。2009年7月上旬检查发现,扇贝经过海上养殖一个多月几乎不生长但也没有发生大量死亡。并且与往年相比,近一个月养殖海域水色也明显异常,呈黄褐色或褐色。为此,养殖从业者主观猜测养殖海域有大面积污染发生,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计,所以拟聚众上访要求予以调查解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责令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开展现场调查和监测。现场调查监测的初步结果显示,扇贝养殖海域水色异常,呈黄褐色或褐色,透明度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低一倍左右,但水体中氮、磷含量以及水温、盐度、pH值等水质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海洋渔业水质)标准,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垂直采取的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明显偏少,仅为往年的2%~5%左右。并且养殖海域附近没有发现新近上马的海洋工程和重要污染源。因此分析认为,养殖扇贝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偏少,满足不了扇贝摄食需求。但是,该调查监测的初步结果令养殖从业者不信服,提出今年扇贝养殖面积和台筏数量与往年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不可能导致浮游植物偏少,况且浮游植物偏少为何能导致如此大面积海域的水色变色,浮游植物偏少绝不是水色异常的原因。要求聘请权威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并找出原因。

问题:请分析该案例现象和剖析现场调查监测的初步结果,初步解释上述养殖海域水色异常、扇贝不生长的可能原因。

参:

(1)分析水色异常的原因:10万亩海域,离岸2~8海里的距离,持续近一个月水色异常,绝非陆源排污所能造成的,邻近海域又没有导致水色异常的海洋工程,所以只能是海域自然原因所致。导致水色异常最可能的自然原因就是赤潮。(2)误认为不是发生赤潮的原因:网采样品的初步检测分析结果为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明显偏少,仅为往年的2%~5%左右。该结果说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达不到赤潮发生的阈值。但为什么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明显偏少,扇贝养殖面积和台筏数量比往年并没有增加,这本身就是一个异常现象,况且依据赤潮监测技术规程要求,确认是否发生赤潮不仅需要采网样分析浮游植物,还需要采集水样进行微型藻类检测分析。微型藻尤其是微型甲藻类赤潮可能是造成水色异常的原因。

(3)分析扇贝不生长的原因:由于初步调查监测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以及水温、盐度、pH值等水质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二级(海洋渔业水质)标准,所以水质不是影响扇贝不生长的原因。因此,造成扇贝不生长,但又没出现大量死亡的原因只能有两个方面:a.慢性病害感染所致;b. 饵料生物数量或质量满足不了扇贝生长需求,如果发生了微型甲藻尤其是有毒甲藻类赤潮,大量吸收了氮、磷营养,就可能满足不了扇贝生长的需求。

145、请概括介绍温州市近岸贻贝质量监测方案设计原则,并给出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参:

(1)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站位设置以覆盖和代表监测海域(滩涂)生物质量为原则,优先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养殖或野生双壳类动物的地点。

监测样品与监测项目:优先采集贻贝类和蛤类样品。监测项目设置主要依据《贻贝监测技术规程》和《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重点监测重金属类、石油烃、六六六、滴滴涕等。

监测时间选择在生物成熟期(一般为8月~10月),监测1次。而且每个站采集时间与上一年在该站采集的同一时间相差不能超过21d。

(2)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概括介绍监测区域的范围、面积,监测种类,监测结果等。

前言——描述监测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状况,海洋功能区划及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描述监测区域的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质量等生态历史状况。

监测工作——描述贻贝监测的指标、站位、时间、频率,监测、分析、评价的方法。

贻贝质量评价——评价贻贝质量现状,针对贻贝监测的主要目标,通过将监测结果与相关生态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监测区域贻贝质量变化趋势,阐述影响贻贝质量的关键问题。

管理措施和建议——针对监测区域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出的管理措施要注意与监测区域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海洋环境保护等的有效衔接,保持必要的协调一致。

146、温州工业园区排污口为重点监测的工业排污口,位于龙湾,排污方式为近岸管道排放。正常条件下,排污口处水深约2m,排污口邻近海域为瓯江口航道区。请设计温州工业园区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方案。

参:

站位布设:排污口的采样点设在排污管道口处,采集表层下0.5m处的瞬时水样。邻近海域监测站位布设覆盖或代表监测海域,以排污口为放射中心,按扇形布设。在距离排污口最近处设1个,在距排污口5km处设1个对照点,总站位数不少于7个。

监测项目:根据污染源的特征,选择对人体和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危害较大,对海洋环境影响显著的污染物和指标。

监测频率:依据《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的监测频率为每年2-4次,具体依据上一级部门的监测方案执行。

147、简述溶解氧样品采样、固定的简要步骤。

答: 在外业采样的过程中溶解氧样品必须要优先装取。取样时用虹吸法或用乳胶管接取,取样时将导管插到溶解氧瓶的底部防止空气中的氧溶解到水样中,加水样的时候须放满并且溢出溶氧瓶容量的1/3左右,样品接取完后,在现场立即固定。

    固定方法:打开水样瓶塞,用定量加液器(管尖插入液面)依序注入1.0mL氯化锰溶液和1.0mL碱性碘化钾溶液,塞紧瓶塞(瓶内不准有气泡),按住瓶盖将瓶上下颠倒不少于20次。

148、简述溶解氧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步骤。

答:准确移取10.00mL碘酸钾标准溶液,沿壁流入碘量瓶中,用少量水冲洗瓶壁,加入0.5g碘化钾,沿壁注入1.0mL 1:3硫酸溶液,塞好瓶塞,轻荡混匀,加少许水封口,在暗处放置2min。轻轻旋开瓶塞,沿壁加入50mL水,在不断振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褪去为止。重复标定,至两次滴定读数差小于0.05mL为止。记录标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取两次滴定的平均值按照公式计算其浓度。

149、简述盐度计法测定海水中的盐度的适用范围。

答:《海洋监测规范》规定的盐度计法适用于在陆地或船上实验室中测量海水样品的盐度。典型的仪器应用范围。2<<S<< 42,-2℃<<θ<<  35℃。

150、简述用SYA2-2型实验室盐度计测定海水盐度的步骤。

答:(1)将待测水样放入水样瓶架上,将水样导管插入水样瓶内,将样品(SAMPLE)开关旋转90度,按下气泵开关,用手指按住储水池气孔,即可将待测水样注入测量电导池内(注意使电导池内无气泡),注满后将样品开关复位。

   (2)监视电压及测温,按V键,显示输出电压值。待电压稳定后,将工作选择开关置于测温“T”位置,然后按测温(T.MST)键,20秒后显示温度值。

   (3)测盐,测温后将工作选择开关置于测盐“S”位置,然后按测盐(T.MST)键进行测盐。

151、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原理?

答: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用已知量并且是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海水中的需氧物质。然后在硫酸酸性条件下,用碘化钾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生成的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152、化学需氧量的分析步骤?

答:准确量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测平行双样,若有机物含量高,可少取水样,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加10.00mL高锰钾溶液混匀。于电热板上加热至沸,准确煮沸10min。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后,用定量加液器加入5mL硫酸溶液,加0.5g碘化钾,混匀,在暗处放置5min。在不断振摇或电磁搅拌下,用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同溶解氧)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退去为止,记下滴定数V1。两平行双样滴定读数相差不超过0.10mL。

另取100mL重蒸馏水代替水样,按样品分析步骤测定分析空白滴定值V2。

153、海水中的油类测定有哪几种方法及适用范围?

答:(1)、 荧光分光光度法

本法适用于大洋、近海、河口等水体中油类的测定。本方法为仲裁方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法适用于近海、河口水中油类的测定。

   (3)、重量法

本方法适用于油污染较重海水中油类的测定。

154、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油的分析步骤?

答:a) 将经5 ml硫酸溶液酸化的水样约500 mL全量转入800 mL锥形分液漏斗中,加10.0mL正己烷于分液漏斗中,振荡2 min(注意放气),静置分层。将下层水样放入原水样瓶中。正己烷萃取液放入20 mL带刻度比色管中;

b) 振荡水样瓶,将萃取过的水样倒回原分液漏斗,加10.0 mL正己烷重复萃取一次。将下层水样放入1000 mL量筒中,测量萃取后水样体积。萃取液合并于上述带刻度比色管中,用正己烷定容至标线。测量水样体积,减去硫酸溶液用量得水样实际体积;

c)将溶液移入1 cm石英测定池中,于波长225 nm处,以正己烷作参比,测定吸光值;

d)同时取500 ml蒸馏水测定分析空白吸光值Ab。

155、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答:(1)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检测系统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原理: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即A=abc。

156、简述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操作过程。

答:(1)样品前处理:较清洁水采用絮凝沉淀法和污染较重采用蒸馏法。

(2)校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不同体积的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无铵水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在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值,以吸光值(Ai-A0)为纵坐标,相应的铵盐浓度(m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取适量经絮凝沉淀预处理过的水样至50mL具塞比色管中,无铵水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以下同校准曲线绘制。若是蒸馏法处理的,取适量溜出液至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硼酸溶液,稀释至标线,加入1.5ml纳氏试剂,以下同校准曲线绘制。

(4)空白实验,以无氨水代替水样做全程序空白测定。

157、简述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沉积物有机碳步骤

答:(1)称取0.1~0.5 g,风干的样品于试管中,加0.1 g硫酸银,10.00 mL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在加入1~3 mL上述溶液时,应将样品摇散,勿使结块。在试管口放一小漏斗,以防止加热时溶液溅出。

(2)将一批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内有空白样二个:经500℃左右焙烧2 h后,磨细至80目的沉积物样品),将铁丝笼置于185~190℃油浴锅中,于175±5℃加热,待试管内溶物沸腾5 min后,取出铁丝笼,将试管外壁的油液擦净。

(3)将试管内的溶液及残渣倒入250 mL烧杯中,将冲洗小漏斗及试管的水洗液并入烧杯中 (控制总体积为60~70 mL)。加入5 mL磷酸溶液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大部分褪去,加入2~3滴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液,继续滴至溶液由紫色突变到绿色即为终点。

158、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沉积物有机碳注意事项。

答:(1)称样量视有机碳含量而定,含量在5%~15%时,称取0.1 g,含量在1%~5%时,称取0.3 g,含量小于1%时,称取0.5 g

(2)应注意勿将样品沾在试管壁上,否则,测定的结果易偏低

(3)消化后的溶液应为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如以绿色为主,则说明氧化不完全。就减少称样重量,重新测定

(4)样品消化温度及时间应保持一致

(5)硫酸亚铁溶液浓度易变化,每次使用前均要标定

(6)试管外壁的油液应擦净,不能混入试液中,否则结果会偏高

159、简述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仪器的相同点

答: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仪器均由光源、单色器、原子化器和检测器四大部分组成。其原理都是是基于光谱分析,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或激发程度测定元素含量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160、 简述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仪器的不同点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而原子荧光光度是处于激发态原子向基态跃迁,并以光辐射形式失去能量而回到基态,而且这个激发态是基态原子对共振光吸收而跃迁得来的,因此,原子荧光包含了两个过程:吸收和发射。

在光学排列方面,对于原子吸收,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原子对光源特征辐射的吸收,检测器必须和原子化器、初级光源成线性排列;而原子荧光的光学排列与原子吸收不同,往往要避开初级光源的直接射入,而以一定角度去观察原子化器。

161、简述原子荧光法测定沉积物中砷的方法原理

答:沉积物样品在酸性介质中消化,用硼氢化钾将溶液中的砷(Ⅲ)转变为砷化氢气体,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以特种砷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砷原子荧光强度

162、简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生物中铜、铅、锌、铬和镉含量的方法原理

答:生物样品经-过氧化氢体系消化后,铜、铅、铬和镉于各自的特征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锌在其特征波长下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

163. 简述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主要形态特征。

答:中肋骨条藻:细胞为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6~7μm。壳面圆而鼓起,着生一圈细长的刺,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接组成长链。细胞间隙长短不一,往往长于细胞本身的长度。色素体数目1~10个,但通常2个,位于壳面,各向一面弯曲。2个以上的色素体为小颗粒状。细胞核位于。有增大孢子。 

中华哲水蚤:雌性体长2.70~3.50mm,头胸部呈长筒形,额部前端突出,额丝长,胸部后侧角短而钝圆。腹部分4节,生殖节长、宽约相等,尾叉与尾刚毛均较短小。第五胸足基节内缘具细齿,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体长2.60~3.50mm,体型与雌性相似,腹部分5节,第五胸足基节内缘齿数一般为11-21。

1. 简述浮游植物个体计数的主要方法和仪器,以及计数时的注意事项。

答:主要方法和仪器:(1)沉降计数法,需要倒置显微镜、沉降器、盖玻片、计数器等。(2)直接计数法,需要显微镜、计数框、取样管、盖玻片等。(3)浓缩计数法,所需仪器与直接计数法相同。

注意事项:(1)计数时一般以种为单位分别计数,优势种、常见种、赤潮生物应鉴定到种。(2)失去色素或不足一半的残体不在计数之列。(3)胶质团大群体和浮游蓝藻类等不易计数的种类,可用数量等级符号(+++、++、+)表示。(3)对于进入浮游植物中的底栖种类,均按细胞计数,并将它们作为单项列入浮游植物总量中。(4)填表时,应注意不同计数方法的水样量、沉降量、浓缩或稀释量、计数面积或计数量,并进行必要的换算。

165. 简述赤潮发生位置、范围与面积的界定方法。

答:赤潮发生位置以发生赤潮的海域名称及其地理坐标确定;

赤潮发生范围指赤潮生物的密度达到赤潮判别指标以上或海水颜色异常的水域最外围边缘所包围的面积。可采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舶GPS方法界定边缘范围及坐标并依次计算出赤潮面积。界定为同一次的赤潮事件,可将零星分布的赤潮面积相加作为赤潮发生范围。

166. 简述浮游动物海上采集工具及注意事项。

答:(1)网具和网底管: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Ⅰ型或Ⅱ型浮游生物网;30m以深海域应采用大型或中型浮游生物网作垂直或分段取样;如有特殊要求,可选择其他网具。网底管的筛绢必须与网衣筛绢的规格相同。

(2)网口流量计和量角器:流量计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定,每航次标定一次;垂直采样过程中钢丝绳倾角大于45°时只能做为定性样品,同时应重采一次。

(3)绞车、吊杆、钢丝绳、沉锤和冲水设备:落网速度为0.5m/s,起网速度为0.5m/s~0.8m/s;根据水流速度和风浪大小,使用质量为10kg~40kg的铅制沉锤;冲水时应避免海水从网口进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