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睡仙--陈抟老祖传奇4
2025-09-26 16:45:29 责编:小OO
文档
1、陈抟故里研究概览

陈抟故里到底在哪里?世人众说不一,有说安微毫州者,有说四川安岳者,有说重庆潼南者。说毫州者,意欲将其与道家之鼻祖老子列为同乡,事实上,陈抟故里为崇龛人是多数专家学者的共识,也有众多历史记载,崇龛在唐代建县三百五十多年,一直隶属于普州(今安岳),故安岳境内尚有若干遗址,之后,崇龛降为镇,1912年潼南设县,崇龛划归潼南县,因此,依现在的行政区划分,陈抟故里为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无疑。

崇龛镇自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代公元616年,隆龛镇升建为隆龛县,古县城遗址在境内史家坝瓦子堡。陈传老祖就出生在这里,如今他的塑像供奉在崇龛镇玉佛寺。公元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名崇龛县,三百余年后,公元967年,崇龛县降为崇龛镇,时期亦名崇龛镇,又叫漏孔场。1951年建崇龛乡,1967年改名光辉,2001年复名崇龛。

一、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朝廷国史官李宗谔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已将陈抟编入普州卷内,明言“陈抟,崇龛人”。

二、宋孝宗淳熙(1174-1190)年间,朝廷国史官李宗谔奉诏主编《圣宋文海》(又名《皇朝文鉴》、《宋文鉴》),全文收入陈抟《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文末有“西蜀崇龛陈抟序”七字,是陈抟的自署里籍,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人与《祥符图经》记载吻合。

三、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史官王象之主编,约成书于公元1260年以前,普州卷中记陈抟事迹有6处:

①《景物上》一节中记载:“两仙堂,在郡治,绘陈希夷、赵缩手像。”

②“钦真观,在安居之崇龛镇,即陈希夷故宅。”

③《古迹》一节中记:“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

④《仙释神》记载:“陈抟,字希夷,普州崇龛人也。隐于武当山及华山。太宗令见真宗于寿邸,及门而返曰:‘王门厮役,皆将相才也,何必见王?’按传记皆以为先生毫郡人,或曰华人。然,按祥符旧《图经》,谓陈抟普州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毫为毫人,或居洛中为洛中人,或居华山为华山人。此说最有理:祥符去国初甚近;李宗谔撰写《图经》,宗谔博学君子也,必得其实。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人。”

⑤《仙释神》:“小香王先生,崇龛人,常游天地,遇陈希夷及麻衣道者。乃辟谷,后尸解于青城山矣,后复见于简池之茶肆。”

⑥《诗》词中有:“仙家鳞桧古,小市鹿梨甘。——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

四、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破石井,在普安城西,其水清冽,乃一巨石凿开而得水,云陈抟相地所开。”

五、宋·杨泰之(普州刺史)编撰的《普慈志》记载:“铁山枣,崇龛梨,天池藕,三者皆陈希夷所种。”

六、元朝廷即将灭亡前的至正三年(1343)启动编纂《宋史》,其中《陈抟传》记“陈抟,毫州真源人”。

七、明朝国史杨升庵《全蜀艺文志》记载:“陈抟所著《易龙图序》。陈抟,普州安岳人。

八、明代渝州(重庆)任翰,学者,医药学家,外出采药,路经希夷故里(安岳县折桂乡)时,写有《感图南老人故墟》诗词二道,收入《安岳县志》道光本。

九、清·嘉庆(1796-1820)年间,陕西洵阳县令周元位(安岳人),撰写《陈希夷故里考》,明辩说:“《宋史》以为毫州真源人者,徒以其流寓之迹,而未究其所生之里居也。考《方舆胜览》毫州载周时李耳事甚详,宋·希夷事独不载,岂同时之人反略耶?(陈抟)其为普州崇龛人益明矣。”

十、198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远国《四川道教史话》,肯定“陈抟为安岳县境人”。又,1992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道教与传统文化》一书,其中收入李远国《陈抟其人其事》一篇,亦明确“陈抟,四川省安岳县境人”。又,李远国《陈抟籍贯小考》,发表于《中国道教》中 ”。肯定陈抟故里“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

十一、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游时敏撰写《陈抟生平小考》,肯定陈抟出生于“今四川安岳县境。”并指出:“《宋史》创修于元末顺帝至正三年(1343),为时仅两年半。《宋史》在二十四史中,卷帕浩繁,而成书不免草率。其对史料缺乏严格的考订,便沙石俱存,已被议为‘繁芜杂乱’。所以陈抟一传,致有以虚掩实之处。”并肯定说:“陈抟先生是唐末出生在四川安居县崇龛镇(今属潼南)。”

十二、内江教育学院教授姚诚《陈抟籍贯考》,以“安岳有陈抟坝”、“有陈抟墓”、“前人题咏多称安岳为陈抟故里”为理由, 认定“陈抟出生于安岳”。

十三、1990年2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十大名道》一书中,收入蔡东洲《华山睡仙陈抟》一篇指出:“陈抟故里有六种答案,其中华山、毫州、普州三说尤为流行。”并肯定“《易龙图序》中之‘西蜀崇龛陈抟序’是陈抟的自署里籍。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高道所署自己里籍的正确性。”

十四、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41页明确说:“陈抟……著述颇多。……现存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收入《正统道藏》、《易龙图序》,收入《安岳县志》等。”

十五、1993年3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刘联群等编撰的《高道陈抟》一书,认定“陈抟,出生于普州崇龛(今安岳县龙台镇龙西观音寺)”。

十六、1995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2期,发表刘联群所撰《陈抟先天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肯定“陈抟出生于今四川安岳县龙台龙西”。

十七、1996年1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历代名道传》,书中《睡仙陈抟》(作者:乌鲁莘)一篇,依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认定“陈抟的故乡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与乐至县境内”。 

十八、1996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二期,发表杭州大学历史系博士唐代剑《陈抟、张守贞事迹考》一文,以北宋张方平《岳全集》为据,否定陈抟故里的在安岳,仍维持《宋史》“毫州真源”一说。

十九、1997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二期,发表刘联群《陈抟故里考证综述—兼与唐代剑先生商榷》一文,作者向唐代剑提出五点商榷意见,至今未见回应.

二十、1997年6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名道》一书,全文收入蔡东洲《华山睡仙陈抟》一篇,肯定陈抟《易龙图序》末之“西蜀崇龛陈抟序”“是陈抟的自署里籍”。

二十一、2003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刘联群《陈抟传奇》(附《陈抟辑要》,全面肯定陈抟出生于普州崇龛,在今四川省安岳县龙台镇龙西观音寺)。

二十二、2003年9月13日,山西太原《生活文摘报》摘自《羊城晚报》刊载的《陈抟其人其事》一文称:“陈抟,史上实有其人。他是毫州真源人,与老子同乡。”

二十三、2005年9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吴德新《佛家·道家·儒家简史》一书,其《道家易学大师陈抟》一篇,认定“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普州崇龛人”。

以上25种书籍或篇章,对陈抟故里研究的主要认定,包括相反意见,都录于此,供读者参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