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精品】
2025-09-26 16:31:36 责编:小OO
文档


1. 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以前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若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实际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象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所以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和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和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公顷和平方千米..........................................................1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第34~37页)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课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①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是2(  )。

②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③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师:刚才我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

生:面积单位。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你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能填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

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沙漠面积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通过感知学校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产生需要应用更大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

1.教学例1。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

学生自己看教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了鸟巢的占地面积是20公顷。

生2:鸟巢占地真大!因为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大约是1公顷,所以就知道了鸟巢的面积大约是它的20倍。

生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生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顷,所以说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公顷=10000平方米,说明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师: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算一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生: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例2。

师: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带学生到室外目测距离学校大约1千米的地方,知道以这么长的线段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使学生感知1平方千米大约是多大)

师: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啊?

生: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也就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师: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我们已知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生:100÷20=5(个),5个鸟巢的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的时候,感觉这些内容是教不会的,所以1公顷的认识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A类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3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考查知识点:公顷和平方千米;能力要求:能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B类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考查知识点: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0000 100 30000 400 2 8

B类

2000×1500=3000000(平方米)=3平方千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34页“做一做”

100

教材第35页“做一做”

5

教材第36页“练习六”

1. 略 2. 70000 6

3. (1)720000 (2)290

4. 8 5. 公顷  平方千米  平方米

6. 500  1200 12

7. 1公顷=10000平方米  16×10000=160000(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60000×100=16000000(人)

8. 黑龙江<四川<青海<内蒙古<<

9. 略

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 动脑去想、用眼去看、动手去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程序,这样的过程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于学生与知识之间需要一个媒介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2.光凭头脑想象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描述无非是“大”“很大”,这样的描述是建立在浅表层面的,学生此时并未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但到底是多大并无确切概念。

3.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并且给出实实在在的拓展,1平方千米的教学难点是体验,学生无法从1公顷的概念类比出100公顷,我想到了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的时候,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