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程思政应该怎么做-课程思政点
2025-09-26 16:30:24 责编:小OO
文档
1.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如下四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即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行业、专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有机融入原则,即将各类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三是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即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和应用最有感染力、最具共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专业思政知识图谱和案例库;四是反馈改进原则,即通过座谈、研讨、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反馈等手段,动态监测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形成基于目标达成性分析的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补协同的育人新范式。

2.设置主题情境——增强学生认同感。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主题情境、营造逼真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利用好课堂——思政教育的主战场。比如在求职面试单元主题中,可以将课堂设置成招聘会,学生扮演面试官或者求职者等不同角色,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模拟逼真的求职面试中。而教师要事先引导学生去了解招聘单位对员工的道德思想要求,也要引导作为应聘者的学生去挖掘自身所具有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要让学生一起来营造这种模拟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挖掘情境中所蕴含文化道德内涵。让模拟情境背后的真实社会教会学生如何行为处事,比教师单方面说教更深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吸收。

如学校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专业名人资源、课堂情境资源等

3.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其成为学生追寻的新时代“偶像”。

4.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党与确定的目标与课程思政建设结合起来,在落实保障、落细分类建设、落深示范引领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5.培养既具备深厚学科知识、精深技术技能、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专业课程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提炼课程中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7.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不同课程的学科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课后作业、实验实训、考试考查、学位论文等各环节,真正实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塑造灵魂的“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培养学习生活中也需要这种逻辑和探索精神,敢于提出质疑,学会举一反三,为体育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引入材料的目的不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深入发掘“课程思政”素材所蕴含的“五育”功能,意在用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大学生在专业课中锤炼心智、养成品行、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9.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将尊重他人、以诚待人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验过程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0.“教”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TBL等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从“兴趣”入手,以“价值塑造”和“致用”为目标,增强师生深度对话交流,提升运动生理学课堂的课程思政效果。

11.课程建设不好,课程思政功能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按照课程建设规律,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把课程建设好了,课程思政才能落实,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又是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积极因素,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提升。

12.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结合、观察与思考结合、实践与思考结合,在深入学习、观察、实践中思考,在深化思辨中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标准。因此,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成效来衡量。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真正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看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是否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去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看学生是否树立起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奋、刻苦磨练,在刻苦学习、激情奋斗中健康成长进步的表现。

14.事故案例思考,民族自豪感

15.榜样人物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优秀的人等进行观察,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这对他们后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6.工程道德素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应强化学生的责任教育。通过讲解本行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工作要求,进行度思政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状况,跟上建设行业发展步伐,强化对国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对他们的职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进行不断的引导,促进他们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统一。

17.从学校层面上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点、反映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管理体系。

18.将隐性思政教育和显性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育人效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