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2025-09-26 16:32:00 责编:小OO
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该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85分以上的学生大都思维较灵活,表现力强,作业做得整齐美观,正确率高;70分以下的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注意力不够,书写普遍差。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1.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3)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4)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九单元‚除法。 

(5)第二单元‚购物。 

2.图形与几何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2)第六单元‚测量。

 3.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  

二.复习重.难点: 1.加与减  2.表内乘除法。  3.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4.元、角、分 

三.复习目标:  

 1.‚加与减。通过复习,让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利用竖式熟练.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表内乘除法计算.口诀的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记住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会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  记住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3.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变化。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测量。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5.应用题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求几个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 关于平均分和求倍数的除法应用题;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乘除法算式,会解决有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加与减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97第1题.P98第1题.P100第6题. P101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P97页第1题。  (学生先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 完成P98页第1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 完成P101第13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 练一练。(补充练习题)      

36-19+17=   48-16-23=  13+27+10  =    

先让学生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 完成P100页第6题 ,101页第10题的第一小题。 学生先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表内乘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97页第2.3.4.5.6,P99-102第5.7.8.9.10题第2小题.11.12.第1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 学生会根据乘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根据乘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 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 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 教师抽查。     

4.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 六九( ) ( )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 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97页的第5.6题。     

2. 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99页第1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 完成99-101页第4.5.7.8.11.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 102页的16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配花方案。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图形的变化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 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 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 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 估计与测量      

(1)下面这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完成P98图形与几何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复习图形的变换  

1.图形的变换有哪些形式。  (平移、旋转、轴对称) 

2.完成P103第4题的练习 

三.复习元、角、分  

1.我们学过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生:元、角、分  

2. 说说‚元、角、分的进率。  谁能说一说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 

3. 复习元、角、分的换算  

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2张50元;5张20元  

1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可以换5张10元 

1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4张5元;20张1元 ……  4.较大一点的人民币的换算。  

4.以P97第7题为例复习付钱的方式以及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

 5.完成P102第14.15两题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使用到人民币,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 

三.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系统的理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认识得更全面,掌握得更牢固。    

第四课时  应用题  

复习内容: 

 本学期学过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P100-102第6.7.8.9.10.11.12题  

复习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一.有关倍的应用题  

1.松鼠有8只,小兔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小兔有多少只? 

(1)学生先画图表示小兔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松鼠有8只,松鼠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小兔有多少只?  

(1)先比较与第1题有什么区别再画图表示松鼠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2)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形似应用题的理解,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连加连减应用题  

1.出示例题:合唱队原有76人,有19名同学毕业后,又新加入12人。合唱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合唱队现在有多少?  

(1)先说一说题意  

(2)指名说一说解题的方法:  

方法一:先求出19名学生毕业后合唱队还有多少人,再求出新加入12人后,现在有多少人再进行比较。  

方法二:先求出毕业19人再加入12人后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7人),然后从76里面减去7人,就是再在的人数。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题目的意思,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最后才动笔列式解答。  

三.巩固  完成P100-102第6.7.8.9.10.11.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五课时  期末综合练习(一)

第六课时  期末综合练习卷讲评

第七课时  期末综合练习(二)

第八课时  期末综合练习卷讲评  

考试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

2.认真书写

3.认真计算

4.认真检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