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时期上汽集团SWOT分析及技术战略建议
2025-09-26 16:31:09 责编:小OO
文档
新时期上汽集团SWOT分析及技术战略建议

13图书情报  

摘要:在全球能源紧缺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区别于传统柴汽油动力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能源转变带来了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迎来汽车行业的新时期。本文以上汽集团为样本,分析上汽集团在新时期下企业技术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试图提出若干技术战略建议,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上汽集团 SWOT分析 汽车技术

引 言

    汽车产业围绕汽车安全性、节能环保持续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精益求精,汽车技术发展也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汽车底盘与车身、结构与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这五个方面是汽车行业技术革新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石油、煤炭等石化资源日益锐减,国际局势特别是海湾地区问题不可预测性,无法实现油气稳定持续供应,造成国际油气价格居高不下。此外,被誉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及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2013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过境菲律宾,造成当地近5800名居民死亡。这一人间悲剧就被归咎于目前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躲在背后这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为了顺眼时代潮流,全球汽车制造商也不断研发新技术,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法规,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汽车节能和安全标准,汽车朝着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并且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及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将汽车工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也是本文所着重强调的汽车行业的新时期

一、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迎来新时期

1680年,著名科学家牛顿曾经设想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的方案,但未能制成实物。1769年,一名叫N·J·居纽的法国人替牛顿实现了这个愿望,制造了一台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尽管这辆车的速度才4公里每小时,比人类步行快不了多少。人类在汽车能源的改进上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蒸汽,到柴油汽油驱动,再到电力、混合动力,汽车的形态让外行人一看还是一个铁皮盒子加四个轮子,而在内驱动力上的改变和进步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可再生能源在汽车制造中的研发和应用,又带来了发动机、动力系统、底盘与车身、结构与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等汽车硬件上的创新。

    发动机技术发展方面,基于可再生能源为动力是新能源汽车最显著特点,因而在节能减排等环保问题上就传统汽车而言领先一大步。但又因可再生能源本身属性,如何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和热效率,是目前技术着重解决的问题。如玉柴YC6J、YC6L系列发动机、潍柴HPDI发动都是这这方面积极探索的先驱和实践者。

    动力系统研发主要包括如氢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走替代燃料的路线。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天燃气、醇醚类燃料等其它燃料来替代传统汽油、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条就是走比较根本性或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1]

底盘与车身技术方面,结合新能源汽车体型较轻的特点,应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发展控制算法软件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智能化。

    结构和材料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由于肩负着节能、安全与环保的多重功能,其结构形式与传统燃油汽车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底盘结构上,总体是朝着专用底盘结构方向发展”。[2]

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方面将借鉴在飞机制造领域已经有40 多年的应用、发展和研究复合材料,不断学习、研究和提高, 摆脱传统的简单计算机辅助设计,走向了协同设计、自动设计之路。

二、推进汽车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家汽车的成功会有很多因素,比方说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性价比等等。这是从微观角度而言。从宏观角度放眼这个汽车产业的话,带来整个行业巨变无外乎导向、受众市场、技术变革三方面内容。

     “在新兴产业的孕育期,主导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程度的降低和新进入者的涌入,协同创新体系从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是新兴产业从孕育期向市场导入期过渡的关键。”[3]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推动这样的一个庞大产业的前进没有的支持,简直是寸步难行。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的新兴国家,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中的新生事物,唯有在国家主导下的企业积极参与,才能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向前发展。从2001 年的国家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研究专项其,我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对于一个毫无汽车发展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一些关键领域诸如动力设备上领先与国外。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到,“比亚迪开发出的锂铁电池在技术和成本上已经领先于日本和美国的公司”。[4]

商品是为人所用的,否则是毫无价值的,作为马克思经典经济学原理,这句话为我们道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开拓经营一个具有购买力的市场对于一个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带来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举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例子,“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2012 年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20 辆”。[5]2013年6月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2000 万辆;再过10 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里程碑,新车产销量将达到美、欧之和,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世界第一,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6]每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中众多车企的出现,正是验证了汽车行业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看重。

    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2010年iphone4风靡全球;这款全触屏手机的出现预示着传统手机物理键盘走向衰亡,同时全触屏的用户操作增强了手机的娱乐性和操作性,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因而,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的推出,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将会掀起巨大的变革浪潮。从蒸汽汽车开始,到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这既是对变化着的时代环境的适应,也是企业争取更多消费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可行方式。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碳纤维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装备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带来汽车自重的降低,这将会使汽车油耗大大降低。电子点火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3A系统等技术应用,汽车产业变得更加电子化、智能化。

三、新时期上汽集团的优势(S)和劣势(W)

据上汽集团官网介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当年度762.3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九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上升了27位”。[7]2012年1月9日,上汽集团正式完成整体上市,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新时期上汽集团的优势(S)

   (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据公司主页显示,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第一大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股数8191449931元,占总股本74.30%,为国有法人股。[8]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这样受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上汽集团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动向,摸透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衣钵,技术积累较为深厚。上汽集团在完成整体上市之前,公司全称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1955年12月,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成立。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此后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市场。1995年9月1日,经过一系列改制,今天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诞生。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从器部件知道到整车组装,上汽业务涉及到汽车生产的各个领域,在60多年的发展中,从基础做起,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储备。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早在2005年,上汽集团就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加强研发与合作。“2005年4月29日,由上汽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合开发的二甲醇(DME)汽车项目通过专家评审。”[9]当年10月,“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合同协议,进一步强化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合作”。[10]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上汽已投资20 亿元,而今后5 年还将继续投资60 亿元”。[11]“保证新能源投入的持续性,上汽甚至在做资本积累。2011年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开业,首期注册资本5 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对汽车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和管理,其他股权投资等。”[12]

(二)新时期上汽集团的劣势(W)

   (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作为国内汽车制造厂商的普遍问题,上汽集团也不例外。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刘小平在其撰写的关于自主品牌荣威SWOT中分析中提到,“研发能力弱,创新不足是自主品牌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表现为动力总成与关键电子化技术发展薄弱。据统计,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高端车所需的自动变速器78%为进口产品”。[13]截止到2013年11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足,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势。由于国内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中普遍偏低。市场中时有发生的自主品牌召回事件,其中包括质量缺陷、安全问题等以及售后服务不完善等负面新闻经过大众媒介传播之后,在消费者中造成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在2013年胡润品牌榜中,共有长城汽车、东风、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福田7家车企上榜,上汽集团则榜上无名。

四、新时期上汽集团的机遇(O)与威胁(T)

(一)新时期上汽集团的机遇(O)

    (1)受惠倾斜。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车企都获得扶持。2013年3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公布《2013 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在400 多款候选车型的目录中,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产品占到绝大多数。抓住采购大单机会,结合上汽集团国有企业的天然优势,对于发展中的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机遇,对企业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2)拥有以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上汽集团位于中国经济中心、远东明珠上海,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巨大、潜力无限。除中国依然增长的汽车需求量之外,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2013年7月5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校车品牌上汽大通守护星登陆南美市场,“上汽大通已进入包括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新加坡等15 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海外市场”。[14]

(二)新时期上汽集团的威胁(T)

   (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充电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迅速控制了关系电动汽车成败的关键环节——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已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能够开发更为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产品,实现性能的提升和普及应用。”[15]在工信部《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中,”除了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之外,其他4家车企的产品均为纯电动车,入选目录的混合动力车企仅有比亚迪一家。比亚迪在获得目录采购的同时,也可能获得地方的支持,这意味着其在混合动力新能源车销量方面或将领先于行业。”[16]而到目前,上汽集团只有3款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2)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拓宽市场仍有难度。“在江浙地区,通用、大众品牌的汽车产品的保有份额较大,东北则是一汽大众的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17]受制于无形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上汽集团在非长三角地区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对规模效应的形成产生重大阻力,成为抗衡其他竞争对手的一道障碍。同时,这也让上汽发展局限于长三角地区,无法充分分享中国众多人口带来的强大购买力。

五、基于SWOT矩阵的新时期上汽集团技术战略分析

   (一)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上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较国外企业、民营企业而言,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对于导向也较为敏感。在当前倡导厉行节约的风气之下,上汽集团应当加快面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争取大规模采购订单,力争在城市乘用车市场、农村农用车市场、公务车市场里头并进,实现多级增长。

   (二)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电动电池核心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上汽集团除了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之外,较为快捷的方式是加强同相关高校、相关企业的合作。此外,上汽集团不能囿于长三角市场局限,可以若干重要城市为局部核心,形成块状发展,突破地方保护主义负面影响。

   (三)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虽然目前国家正在大张旗鼓进行公车改革,但是其市场容量依然可观。由于是面向部门这一特殊群体,入选公务用车的车型及品牌可以再较快时间内形成新的客户人群以及完成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上汽集团定要趁着公务用车采购的东风,实现自主品牌的“逆袭”。

   (四)WT战略: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对于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缺席,上汽集团要积极谋划,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一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拥有和重大突破。同时,建立一支能力强大的营销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将一个优秀的产品,售卖到普通消费者手里,上汽集团才能实现全方位的高速发展。

六、小 结

作为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厂商之一的上汽集团,有着较为长久的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经验。上汽集团作为超大型国有企业,依托红利,在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研发能自主品牌通病等问题上要努力克服、锐意进取。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研发产品时都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上汽集团要在当下密切的国际交往自重,积极地走出去,积极地宣传自己。能否在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以及海外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上汽集团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2]钟勇 黄鼎键.浅谈汽车技术发展路线[J].机电技术,2012(2):6.

[3][4].主导的协同创新陷阱及其演化——基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0.

[5][6]谌洁.论汽车市场新趋势——2013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在渝召开[N].中国工业报,2013-6-14(A04).

[7]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概况[OL].http://www.saicgroup.com/chinese/gsgk/gsjj/index.sh

-tml.

[8]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情况[OL].http://www.saicgroup.com/chinese/tzzgx/jbqk/gdqk/20

-13/index.shtml.

[9][10]吴憩棠.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访上汽集团超前开发项目组孙振华专家[J].汽车与配件,2005(18):30.

[11][12]岳伟.上汽“十二五”再掷222亿重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上汽已投资20亿元,而今后5年还将继续投资60亿元[N].证券日报,2012-5-11(D04).

[13][17]刘小平.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J].上海汽车,2012(4):42.

[14]商车.全面赢取国内市场,借势出击远征海外——上汽大通携守护星校车登陆南美[N].商用汽车新闻,2013-7-22.

[15][16]刘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J].低碳世界,2012(3):44-4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