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
2025-09-26 16:34:27 责编:小OO
文档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

                 

  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肖川先生说的 “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读书 ,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自由,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 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完美,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

  肖川说:”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性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醒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性的物理。“

  肖川先生在这本书中既提到了良好的教育,又提到了完美的教学。可见,在他看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美好的。他的这个观点可谓是教育的”乌托邦“。然而,”完美“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有了理想,我们才会向更高的目标追求。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何尝不是在追求完美呢?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成名成家……但是,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明白了,完美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只要我们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只要让我们的课堂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深刻与真诚,只要孩子们”学有所获“,那么,我们就会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会达到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完美!

  教育,就是要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谭,让人沉醉于其中,让人神清气爽,让人有可能去经营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为一个性情通达、才智清明的人。为此,我们任重而到远!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