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烹饪专业建设规划
2025-09-26 16:34:29 责编:小OO
文档
烹饪专业建设规划

(一)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先进

    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烹饪专业是根据宿迁市以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烹饪从业人员强大需求而设置的。经过广泛的调研,并邀请餐饮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经理等担任烹饪专业的管理委员会委员,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最终确定烹饪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中职知识水平,又有烹饪中级技能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核心,生产一线是其岗位。

   学校各级领导对烹饪专业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1999年烹饪专业成立后,学校就引入在本市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教师承担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2004年被列入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预计投入200万元用于建设本专业实训基地, 创造一流的实训与科研条件。

    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根据学校总体的发展规划以及市、区的要求,先后制订了“烹饪专业五年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在办学规模、科研、教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目标,逐步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成绩。

 由于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在市、区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烹饪专业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目前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建立了设备齐全,环境良好的校内烹饪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十余篇,主编或参编校本教材两本。

    

3.人才培养模式

 烹饪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餐饮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宿迁及苏南地区培养大批烹饪中等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烹饪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烹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分析职业需求,根据宿迁及苏南地区餐饮业的特点,以一步到位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以中式热菜、中式面点、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等任务为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 烹饪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和大纲,以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教育重点,以就业需求为教学导向,以产业调整为教学改革动力,创造了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9.5%的良好成绩,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就业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烹饪专业建立以来,得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专业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师资队伍情况

      烹饪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朱天晴老师从教十年,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朱天晴老师极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先后考取了2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宿迁市中职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典范。

      目前烹饪专业有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名,中级职称有8名,初级职称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1.8%,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近三年,烹饪专业的专任教师陆续发表或获奖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上有2篇,人均发表论文超过1篇。

      近年来烹饪专业通过培养和引进等途径,逐步改善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为专业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教研工作,为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烹饪专业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认识上到位,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全力支持。一方面大力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加盟到教师队伍中来。烹饪专业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2人。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下餐饮企业锻炼和实习,要求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下企业实践学习。

       3.实践教学条件

     烹饪实训室在该专业建立之初就成功创建,学校重点支持,大力投入,经过9年的建设,已经建设成为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面积1496m2,设备经费投入159余万元,按照烹饪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的要求,设置了基本功训练实训室、面点实训室、中式热菜实训室、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实训室、多媒体示范教室等实训室,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引导下,专业以职业岗位为需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要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专业职业资格中级证书,如中式热菜、中式面点、食品雕刻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4.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经费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目前烹饪实训室设备159.8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再投入100万,增加实训设备,提高设备技术水平,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建设的需要。

    5.教材与图书资料

      烹饪专业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已编出校本教材2本。烹饪专业拥有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源,学校图书室有烹饪专业书籍1千余册,订阅5种专业期刊,为专业师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

      烹饪专业还严格执行市职成教处规定,每年征订的学生教材中,80%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 2006~2007上学期开始,教材征订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教学改革得力,教学管理规范

      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变化,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特点,烹饪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为创立烹饪中职教育品牌而努力。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烹饪专业以中式烹调核心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胜任切配、冷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制作等不同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自2006年开始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建立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模块、基本功模块、中式热菜模块、中式面点模块和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与计算机能力为必修课;中式热菜模块、中式面点模块、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模块作为选修模块供各专业学生为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而选择;基本功模块对应“多能”。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烹饪专业十分重视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近年来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每学期都举行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专业所有专任教师都能上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3.实践教学

      烹饪专业改变传统烹饪专业教学中以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模式,围绕岗位技能需求这个核心,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新教学理念。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设计培养技能,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本,由文化基础模块、基本功模块、中式热菜模块、中式面点模块和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模块等组成的,具有模块化、进阶式、组合型特征的烹饪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主导作用。

     实施以红白案制作等任务为驱动目标,实施项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每门课程设置若干课程项目,每个项目有特定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菜点制作任务项目以及菜肴装饰制作的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技能,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

     为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执行,烹饪专业各实训室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制度,安排实训指导人员值班开放实训室,最大限度保障实训的需求。

      烹饪专业将实习与就业挂钩,在学生下企业实习之前召开招聘会,落实学生的就业意向,再分配学生到意向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双向选择,对于提高实习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

      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烹饪专业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专业毕业生98%以上能取得烹饪中式烹调中级工证书,部分学生能取得高级工证书,较好地适应了职业岗位了技能要求。

    4.教研教改成果

      烹饪专业积极按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或参与的各类教研项目开发,于2006年我校学生在全体专业教师下,在省创新大赛中获热菜与面点组优秀奖。

    5.产学研结合

      烹饪专业坚持以企业需求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产学研发展思路,近年来在产学研发展上取得较好成就。

      通过与实习基地企业的紧密联系,了解餐饮企业对各岗位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教科研方向和定位。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另一方面提高了专业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烹饪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8.5%以上,对外培训近200人次,培训总收入达10多万元;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10余项。

    6.教学管理

      通过学校指导、系办管理、专业执行一系列程序,专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管理规范到位。

     一是建立了学校、系办两级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到人。在专业内,确定了以教研组长为主要负责人,4个专业教师分管“实践教学”、“毕业生工作”、“学生活动”、“专业资料管理”四个专业建设工作的管理方式,为稳定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

      二是按照教学的过程,将教学资料文件分门别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教学提高”等资料,规范齐全,为教学的连续性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是建立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学校和系办对教学质量高度重视,每1个星期开一次专业教师教学例会,每2个星期开一次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烹饪专业至今未出过1次教学事故,得到学校及系办的高度认可。

(四)人才素质全面,培养成就显著

      1.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烹饪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计算机、烹饪原料、营养卫生、中式烹调技艺的理论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融合贯通,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建立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思想,贯彻在教学大纲中。

        2.职业能力与素质

      在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尊师重教、友爱互助的校园气氛。学校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投身与社会公益事业,如赴农贸市场开展义工服务,为市民免费进行菜品的初加工,感恩主题活动,收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通过班主任指导,学校团总支和学生会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如每年的元旦晚会、校运会等,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专业也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组织学生走访对口企业,如枫华丽致大酒店、江山大酒店了解企业需求,查找自身的差距,从而能摆正姿态,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在专业引导下,学生积极考取技能证书,98%以上的毕业生能获得中级及以上的证书,部分学生甚至获得“双中”、或高级证书。

       3.学生满意度

      专业重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充分保证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班主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强化专业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师生交流会,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解决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疏缓学生的情绪;通过专业教师个别辅导、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每学期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测评中,专业教师的平均得分均在95以上。在不定期举行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的满意度高达98%以上。

    4.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烹饪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前景,因此,专业开办以来,吸引大批学生报名。根据统计,近三年烹饪专业的新生报到率一直在98%,其中2006年新生报到率98%,2007年新生报到率98.3%,2008年新生报到率98.4%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措施得力,毕业生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够基本实现“一步到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企业对我们的毕业生满意率始终在97.8%以上。

(五)建设期成果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2004年我校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烹饪专业同时被学校列为重点建设专业。

    (2)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完善课程体系,确立了建设中式烹调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实施以职业岗位任务为驱动目标,工学结合的项目型课程教学模式;引进和培养善于传授和技艺高超专项技能型师资队伍;建立以中式烹调核心的,融教学、培训、教研和职业素质训导等四位一体、工位式的烹饪实训室,丰富了专业建设的内涵。

    (3)进一步密切联系企业,至2007年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0余家;

    2、教学基本条件

    (1)在校生人数规模突破200人,教师人数达到11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81.8%。

     (2)新增实训设备159多万元,新建专门化实验室5个,进一步提高硬件条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越的环境。

      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完善中餐烹调技能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

    (2)实施以学生完成专业岗位分工的中式热菜、中式面点、食品雕刻等任务为驱动目标,实施项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管理,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4、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近两届毕业生98%以上都拿到学校的“七证”。

    (2)社会对专业高度认可,2007年新生报到率达到98.3%;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以上。

(六)专业特色与创新

     专业开办至今始终坚持不断改革,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1.适应中式烹调岗位发展变化的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专业自身的实际,从2004年以培养能适应现代餐饮技术发展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开始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文化基础模块、基本功模块、中式热菜模块、中式面点模块和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模块化课程教学新体系。      

  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烹饪专业实施以中式热菜、中式面点、食品雕刻等任务为目标、工学结合的项目型课程教学模式,每门课程设置若干课程项目,且课程项目大多来源于餐饮企业案例,每个项目有特定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中式烹调项目的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技能,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其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强化学生就业意识,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受到企业的欢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