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2025-09-26 16:34:28 责编:小OO
文档
重点难点04  文言文对比阅读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

【满分技巧】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能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会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限时检测】

(一)(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 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害怕)

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 日 乃 励 气 巡 城 立 于 矢 石 之 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二)(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以书邀余      (4)谒辨才于朝音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马之千里者

D.明日乃还      乃不知有汉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8.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三)(2020·湖南郴州中考真题)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                ②室之始成也善(__________)

10.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12.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四)(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

门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心意) .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汝何好乐(音乐)

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15.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相映成趣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五)(2020·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8.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蛮夷爱之

B.必以信                  宽大信人

C.何以战                  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募能使者

22.(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2020·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倍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则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莫不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沙鸥翔集   集:停息

24.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蒙乃始就学

2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 果 卑 果 狭 也 目 能 穷 其 所 至 则 小 之 矣。

(七)(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

2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9.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0.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31.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八)(2020·辽宁锦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3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____________   ④彼不知我也:____________

33.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3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35.(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36.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