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2025-09-26 18:11:59 责编:小OO
文档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1

  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

  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2

  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没有命令,没有说教,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充满了善意与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这句话令我至今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孩子时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现在这么做,都是为了让你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好像确实是一个真理。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这么对我们说过;在我们成为老师之后,这个理由也一直是我们管理学生的强有力的支撑。但是,细心琢磨一下,原来这句话错了。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心理课上,我常常和学生讨论,在同样的条件下,面对同样的事件,有人感觉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幸,关键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评价不同。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预设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会他调节自己的心态,告诉他必须要把握、追求什么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的事情等来了再说。最要紧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为,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学上称之为“活在当下”,即活在“此时此地”。而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幸福,更要为他的当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务。不能为了看不见的所谓的未来幸福,而以剥夺学生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幸福作为代价。事实上,许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于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权利和需要没有获得周围人的足够尊重。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生,而且是为了学生当下此刻的.人生。此时此地,如果他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幸福,那就说明此时此刻他的生命质量很高。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们当下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从心育、德育、美育三个层面,从启发心灵的视角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为塑造优良品性、阳光品格奠定基础。

  那句话终于可以放到一边了,把目光从远方收回,从现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3

  当读到“要思考,不要死记!“这一条时,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教学就是这样,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记不会或者记会但忘记了,教师就会很生气,让他们写10遍,读20遍。直到他们会了,教师才会罢休,才会满意。其实,这样下去,孩子的兴趣、积极性就被抹煞了,随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记!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知识,我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它们的同时来解释这些知识的实质,使知识活起来。让他们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

  其实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

  “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以后,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把困难当作机会。的确,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来自于班级的,来自于教学的,来自于学生的。读了这段话我豁然开朗,在困难来临时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气,迎面解决才是最积极的心态。我们每个人也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还要多阅读好的书籍,多汲取教育家们的智慧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做好一名教师,一名让学生喜欢和对学生有帮助,能使他们得到最大发展的老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4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人的文章,看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觉得我又有了写作的思路了,好像茅塞顿开了。

  书中说,不要把搞“科研”想像得那么可怕,不要把写文章想得那么难。其实,写文章就是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他说:“有人抱怨自己不会写,其实思想人人有,只不过你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你的文思就会如泉涌,取之不尽呢!”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试一下,表达思想就像平时说话一样,表达使你畅快,而且表达了,你才确切地知道自己活着,工作着,快乐着!

  除了表达,其实倾听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天天在听吗,不是在听别人说话吗?但是“听”和“倾听“是不同的。“倾听”是需要用心去听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的技术,倾听还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乎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这类智力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让我们学会倾听吧,我想通过倾听也能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倾听,也会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理解,理解万岁么!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好的建议,我准备更慢慢地阅读,更细细地品味,品味读书带给我们的更多的快乐!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5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学生到老师,我自己深刻的意识到,老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并不是事事都会,事事都明。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不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学生们比起来,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用否认,也不用反驳,这是事实,只不过我们碍于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不肯放下面子。如果我们能更好的,更加真实的让学生看到,老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欢笑有苦恼的人。也许,这样子学生能更好的接近你,把我们老师真正的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有人说:“教师是一份良心的职业。”我以前的老师也说过:“为了学生好,首先你应该成为他们的敌人,再成为他们的朋友。”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朋友前面,学生和老师要成为敌人?看了这本书,我想我有点懂了,没有一个人,包括老师在内,希望自己让别人惦记着,你是我的敌人,是你让我在学校里不准干这干那的……说白了,成为敌人,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那为什么我的老师要这么做那?我想是:我的老师真的是把这样一份教师的职业,当作是一份事业,用自己的良心去做好这工作。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保存教师的全部美德的“源泉”——良心。用我们自己的良心去教授学生。

  大学时候学习要靠自觉,现在我们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不是可以不用学习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自己觉得学不学习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现在想想,那是大错特错。活到老,学到老,古语有之。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也是老师的事情。因此,学习不可忘。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

  读书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书的海洋游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