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台阶》练习题
2025-09-26 18:11:52 责编:小OO
文档

《台阶》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凹(   )凼(   ) 硌(   ) 涎(    )水   揩(    )汗  

筹(   )划   黏(  )性   撬 (    )开 

 尴尬 (   ) (   )   门槛(    )   烦躁(   )

 

二、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三、阅读理解

(一)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2.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3.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4.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5.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二)我的母亲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劳动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子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时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需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锅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文中加粗的“这样”一词,指代是什么内容?

 

2.节选的文章写了几件事?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出来。

 

3.“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这句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选文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5.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参】

一、凹( āo )凼( dàng) 硌( gè) 涎(xián)水   揩( kāi)汗  

筹( chóu )划   黏( nián )性   撬 (qiào)开 

 尴尬 (ɡān gà )    门槛(kǎn  )   烦躁(zào)

二、1.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

三、(一)1.“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2.(1)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也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叫人羡慕。(2)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3.“鸡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4.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5.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二)1.指入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2.节选的文章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不辞劳苦,为“我”筹到十元保证金,含泪送“我”上学,为的是儿子有出息;第二件事是母亲割舍对女儿的疼爱,送女儿出嫁,为的是不耽误女儿的青春;第三件事是除夕时母亲送“我”返校,自己孤独地度过那凄惨的除夕。  3.比喻;说明三姐帮母亲做了许多事情,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4.表现出母亲疼爱儿女、深明大义、坚强、朴实的性格特点。  5.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歌颂与赞美,并表达了“我”失去母亲的悲伤,对母亲无限怀念的思想感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