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一、选择题 |
A.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B.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C.1949年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2050年,中国综合实力世界前三名
2.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D.蚩尤的部落
4.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在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干野兽和照明
6.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A.饮食 B.语言 C.劳动 D.文字
7.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保留猿的特点 B.使用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采集和狩猎
8.“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9.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河姆渡居民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北京人
10.2015年4月20日,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绍兴大禹陵祭禹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来宾和绍兴市各界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了这次祭禹典礼。今人借用这样仪式感极强的方式,缅怀祖德,追思先贤,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创新创业。历史上大禹
A.统治时期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奴隶制国家
B.所统领的部落与黄帝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11.下列人物与“禅让”的传说无关的是
A.尧 B.舜 C.炎帝 D.禹
12.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13.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14.“大鱼大肉”通常形容的是菜肴丰盛。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饭桌上你也能看到鱼、肉、蔬菜,主食还有粟
A.元谋人 B.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1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出整个知识骨架。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 禅让制、桀 B. 世袭制、启 C. 禅让制、启 D. 宗法制、纣
16.半坡和河姆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能建造房屋 B. 火的使用 C. 农业生产的发展 D. 使用陶瓷
17.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七年级(2)班的学生对河姆渡居民与北京人、山顶洞人进行比较,发现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进步了很多,主要表现在( )
①种植水稻 ②建造自己的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 评卷人 | 得分 |
| 二、填空题 |
( )人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使用天然火的技术;( )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20.相关链接(请根据提示信息,链接成完整的史实)
(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2)荒淫无道,施用炮烙等酷刑的商朝暴君————
(3)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离骚》的创作者—————
(4)我国春秋晚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编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5)推行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的北魏皇帝————
(6)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
21.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
22.半坡居民最早种植————————;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
2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会不会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________石器。
(3)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
24.这种( )、( )的方式被古人成为“禅让”
| 评卷人 | 得分 |
| 三、判断题 |
会不会使用火,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错误 改正 。
26.辨析题
(1)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管仲进行变法,使国家走向富强。
错误: 理由:
(2)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始皇。
错误: 理由:
(3)河姆渡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主要种植的粮食是粟。
错误: 理由:
27.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或维护。
(1)炎黄两部在阪泉之战中大败蚩尤,此后,两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改正:
(2)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
改正:
(3)渡江战役揭开了人民战争战略的序幕。( )
改正:
(4)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
改正:
| 评卷人 | 得分 |
| 四、综合题 |
据考古发现,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
(2)材料中的“火”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3)人们生活上的这一变化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 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D2.B3.C4.A5.D6.C7.C8.A9.C10.A11.C12.A13.B14.D15.C16.C17.D18.C
19.北京 山顶洞
20.(1)水稻(2)商纣王。(3)屈原。(4)《孙子兵法》(5)孝文帝。(6)王羲之。
21.元谋人 夏朝22.粟 水稻23.(1)制造工具(2)打制(3)磨制
24.公共推举 首领让贤 25.错误:使用火 改正:制造工具
26.(1)错误:秦孝公任用管仲进行变法。理由: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而任用管仲进行改革的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
(2)错误:战国末期,荆轲刺杀秦始皇。
理由: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王称为秦王;秦始皇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的称呼。
(3)错误:粟。理由:河姆渡居民种植的粮食是水稻;
粟是半坡居民种植的粮食。
27.(1)错误 阪泉之战改为涿鹿之战
(2)错误 南北战争改为战争
(3)错误 渡江战役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或者挺进大别山)
(4)正确
28.(1)北京人会使用火
(2)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可以驱赶野兽。
(3)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29.(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