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扬州市树人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5-09-26 18:12:40 责编:小OO
文档
扬州市树人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  2017.1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37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窠巢(kē)       酝酿(niàng)     轻捷 (jié)          黄晕(yùn)

B.吝啬(lìng)        姊妹(zǐ)          创伤(chuàng)      秕谷(bǐ)

C.莅临(lì)          贮蓄(chǔ)          搓捻(niǎn)         粗犷(kuàng)  

D.憔悴(cuì )       嘹亮(liáo)          发髻(jí)            攒聚(zǎ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讨厌、担心、增加、出现,这四个词词性相同。 

C.垂问、家父、寒舍、愚见,这四个都属于谦辞。

D.愉快-快乐,热忱-热情,觉察-察觉,疲倦不堪-疲惫不堪,这四组词都是同义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战狼》,使我重新认识了“爱国”“血性”的真谛。 

D.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3分)

A.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毁坏生态环境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人声鼎沸。

B.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C.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D.抗雪灾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 “温晴”,文章通过描写济南冬天山山水水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和热爱生活的情怀。    

B.《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位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7.根据拼音,写出下列汉字。(4分)

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到处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miǎo(     )的白洋淀,在xī lì(      )(      )的雨中,小小的渔船穿suō(      )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闪现着抗日军民的身影。

8.补写名句或按要求填空(9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                   。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

(4)                     ,应傍战场开。

(5)水何澹澹,                   。

(6)《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下的句子是:

                          ,                           。

9.名著阅读题。(6分)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下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            (作者名)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3分)

(2)有人说,这部散文集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风格,请依据所学知识,任选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写出一处能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0--11题。(6分)

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①,凝情自悄然②。寒灯③思旧事,断雁④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⑤,家书到隔年。沧江⑥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良伴:好朋友。②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③寒灯:昏冷的灯火。④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⑤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到隔年”相对,恨时间之久而增加了烦愁。侵晓:破晓。⑥沧江:泛指江。

10.这首羁旅行役诗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

                                                                                   

11.有诗评家认为,本诗尾联在写作手法上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品析其妙处。(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6题。(17分)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③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④廉约⑤,韩豫章⑥遗⑦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⑧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②〔挑〕挑挖;挖出来。③〔身体〕“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④〔洁行〕品行高洁。⑤〔廉约〕廉洁俭省。⑥〔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⑦遗(wèi)〕赠送。⑧〔裈(kūn)〕裤子。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是以/啼耳        B.宣/洁行廉约        C.韩豫章/遗绢百匹        D.韩后/与范同载

13.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误伤指                              (2)如是减半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元方入门不顾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5.范宣在后院大声啼哭,是因为“痛”才哭吗?到底因什么而哭?(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6.谈谈范宣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

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

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

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

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

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

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

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 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

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

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

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

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

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

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

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

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

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

的无可移易的存在!__

17.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哪三件事?请概括。(2分)

①                                                                                   

② 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                                                                                   

18.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 分)

                                                                                   

19.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20.谈谈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四)阅读《野菊》完成21—24题(15分)。

野 菊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代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21.文章前三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3分)

                                                                                   

2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3.第⑤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2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5分)

80
三、作文(60+3分)

25. 采撷,指摘取;犹采摘。生命的旅途,有许多风景需要留存,有许多美好值得回忆。采撷阳光,便心生暖意;采撷友谊,便不再孤寂;采撷梦想,便前路明明……

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和感悟,请以“采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 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参:

1-6.ACABBD

7.渺 淅 沥 梭(4分)  8.略

9.(1)五猖会 鲁迅 朝花夕拾(3分)

(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半刻。【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见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时,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找公正的裁判。(点明文本1分,写出内容2分)

10.思乡(2分)孤独寂寞(1分)。

11.以乐景衬哀情(1分),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以及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含蓄慰藉,真切动人。(2分)

12.D

13.(1)手指(2)这样(3)趁、乘(4)回头看(每小题1分)

14.(1)像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2分)

(2)天上的雪纷纷扬扬,像一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或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2分)

(3)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2分)

15.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身体发肤都授之于父母,伤了自己的就等于伤了父母,范宣不敢伤害父母,所以才哭起来。(2分)

16. 范宣是个孝敬父母的人,从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可以看出;范宣是个品行高尚,清廉俭省的人,从“宣洁行廉约”可以看出。(2分)

17.①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陆游的诗歌

③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18.环境描写(1分),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1分),表现出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引出下文我被父亲吟诗歌声唤醒的情节(1分)。

19.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分);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分)。

20.对爸爸人格魅力的赞美;对爸爸培养自己的感激之情;对爸爸无限的怀念。(一点1分)

21.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任意答对一点得1分)

22.不畏严寒,勇敢进取和绽放;不任人摆布、亵玩,生长;不禁锢自己,有花尽情开放,有香就尽情散发;不固守现状,在贫瘠自由的土地上,肆意扩张。(一点1分)

23.衬托(对比)1分,用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2分)

24.启示: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启示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文通字顺1分,言之有理即可)

25. 采撷,指摘取;犹采摘。生命的旅途,有许多风景需要留存,有许多美好值得回忆。采撷阳光,便心生暖意;采撷友谊,便不再孤寂;采撷梦想,便前路明明……

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和感悟,请以“采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