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微课对科学课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5-09-26 23:41:43 责编:小OO
文档
充分发挥“微课”对科学课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简短直观的音频或视频效果,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激情,更快地掌握科学课重难点问题,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同时也能促进科学教师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微课   科学课   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简短直观的音频或视频效果,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激情,更快地掌握科学课重难点问题。准确把握“微课”的涵义及特点,能有效促进科学课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同时也能促进科学教师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一、“微课”的涵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或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微课”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相关素材、课后反思、实践操作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经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共同组成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手段。

二、“微课”的特点

    一是教学重点集中突出。“微课”一般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很直观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微课”教学主题鲜明,紧扣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便于教师精讲细讲,通俗易懂;学生一目了自然,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

二是教学设计时间较短。根据目前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微课”时间一般为设计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因此,相对于较宽泛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微课”也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短小精悍,浓缩精华,也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小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开小差、坐不住等现象。

三是教学开展灵活方便。 “微课”大多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体现课堂教学中单个教学环节或某个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内容,“微课”的涉及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明了,因此可以称为“微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在“微课堂”上如果没有深入理解掌握的,也可在课下利用时间从网络中回放“微课”进行单独补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就会变得灵活多样,学习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作用意义

(一)开展“微课”教学能促进科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科学教师在录制微课的过程就是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音频或视频素材,加深了科学课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科学教师在整个的“微课”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达到反思提高科学教师自我批判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科学老师依托互联网和移动存储介质等媒介,深入开展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探讨,可以提高科学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科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最终让科学教师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由教学者转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从而迅速提升科学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观念、技能快速提升。

(二)开展“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

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大力开展“微课”教学,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教学的弊端。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从而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科学老师把“微课”变成公共的开放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或是一知关解的知识点,有选择性地进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行提高。通过开展“微课”教学,让网络课堂成为师生交流、讨论互动平台,加强实践的主动性,既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又能巩固强化科学知识,在简单、有趣、好玩中快乐成长。

(三)开展“微课”教学能优化创新科学课教学理念。

在科学课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认知能力也有质的提高,过去录制的 “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料,已难以满足他们求知欲望。作为科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树立“遵循规律、超前引导、微处入手、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微课”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微课”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充分发掘学生智慧潜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无论是对于科学教师还是广大学生来说,开展“微课”教学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和教学创新,必将实现高效课堂和教学互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谈谈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邓春兰工作室,2013-9-10

   2.《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微课专栏》黄新春,

2014-1-25 

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你服务教育网》2015-5-2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