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同时也是导致工程事故的必要条件。它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瞬间作用。一般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造成约束、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在一定时间内的慢性损害和累计作用最终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从而给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说一个工程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预控直接关系到工程顺利、有效、安全的进行。
一、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状况及工程施工项目,现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危险源)查找出来并制定预防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本项目部在本工程管道工程开工以前就应用科学项目管理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本工地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针对本工程管道工程工作量主要为管道工程、土石方工程、结构工程、砼灌注桩工程、沉井以及道路工程;本工程施工管道埋设较深,故本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重点应放在现场的管道开挖的坍塌、高空坠落和现场临时用电及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
本工程考虑到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特制定措施,并将该措施下发至现场作业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以便于发生触电事故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抢救伤员,尽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
| 编号 | 危险源 | 危险源预防措施 | |||
| 1 | 触电 安全 急救 措施  |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抢救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应迅速将触电者脱离电源,这是急救的第一步。而后,应迅速对其伤害情况作出简单诊断:观察一下呼吸是否存在,摸一摸颈部或腹股处的大动脉有没有搏动,看一看瞳孔是否放大。一般可以按下述情况处理: (1)、病人神智清醒,但有乏力、头昏、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等此类症状的,应使病人就地安静休息;症状严重的要小心护送医院检查治疗;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但神志昏迷,应将病人仰卧,保持周围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准备工作,并立即通知医疗部门或用担架动病人去医院抢救; (3)、如果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应立即对症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抢救,并速送往医院请医生诊治。应特别注意,急救要尽快尽早进行,在送往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工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中最有效的一种,在施行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库带等解开,并取出触电者口腔内脱落的假牙、血快、呕吐物等,使呼吸道畅通。然后使触电者仰卧,使鼻孔朝上。  | |||
| 2 | 沟槽 坠落 事故 安全 管理 预防 措施  | (1)施工现场重点部位设置有针对性的安全警示标志,悬挂在相应的部位;夜间设红灯警示。 (2)严禁操作人员在基坑上搭设的支撑上行走。 (3)加强门卫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基坑上口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其高度为1.2m。以黄黑(或红白)相间的条文标示。安全防护栏杆所用的材料必须坚实稳固,栏杆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拆除栏杆、变动安全设施,必须经项目经理同意,并办理相关的书面手续。 (6)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进行定期的体检,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患有登高禁忌症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精神病患者等病的人员不能安全进行登高作业,防止坠落现象。对于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7)大风、雾、雨、雪天气应停止高处作业。  | |||
| 编号 | 危险源 | 危险源预防措施 | |||
| 3 | 土方 坍塌 事故 应急 措施 急救 措施  | (1)基坑内应加强排水、降水措施;加强支护,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迅速运走坡边弃土、材料、机械设备等重物;削去部分坡体,减缓边坡坡体。防止短期内事故再次发生。 (2)事故发生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报告。 (3)按事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抢救,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4)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并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6)尽快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6)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 (7)若有骨折时应即使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 (8)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9)现场安全员应对坍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0)妥善处理事故的善后适宜,按国家规定对伤员进行赔偿。  | |||
| 4 | 交通 事故 急救 措施 应急 措施  | 急救的要点是抢救迅速,救护得法。发生交通事故后切不可惊慌失措。首先将伤员从事故车辆中抢救出来,移至附近空地上进行急救,与此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根据伤员出血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如果血液色泽鲜红,血流压力大,血流方向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说明伤者为动脉出血,在事故现场应立即加压止血,即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必要时采用指压动脉或弹性止血带止血。如果血液暗红,血流缓慢,无力冲击,血流方向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说明伤者为静脉出血,应立即压迫血管的远心端,局部加压止血即可。对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棉纺品覆盖包扎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减少出血。当伤者发生骨折时,可用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减少损伤、疼痛,预防伤员休克。伤员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应尽快运送到医院抢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