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尿潴留的护理【范本模板】
2025-09-26 23:54:05 责编:小OO
文档
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

尿液完全不能排出者,称为完全性尿潴留;若排尿后膀胱内仍留存尿液者,称为部分性尿潴留。各种尿潴留,均属于病态,并且极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尿潴留还可引起膀胱过度膨胀,压力增高,发生输尿管返流,双侧输尿管及肾积水,最终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况紧急,需要及时处理。

病因与发生机制

正常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当膀胱内的容量达到200~400ml时,产生的压力被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感知,冲动沿盆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骶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并同时传到脑干和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产生尿意,大脑皮质对脊髓排尿中枢起着抑制和调节作用,如果时机和环境不适合,将抑制低级中枢的活动从而暂不发生排尿;反之排尿中枢发放冲动沿盆神经的纤维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舒张,这样完成了一系列的排尿活动.这一生理活动是膀胱与神经相互作用协调的结果,是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脊髓反射弧或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尿液排出通路受阻,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的异常等原因均可导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常见病因如下:

1.机械性  最常见,任何原因引起的尿道阻塞、尿道狭窄都可导致尿道机械性梗阻,使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如尿道炎症性水肿、结石或肿瘤、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或狭窄等,此外,直肠肿瘤、妇科肿瘤的压迫以及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也可引起。

2.神经源性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排尿的神经生理反射,也是导致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如糖尿病、单纯疱疹、广泛的盆腔手术影响膀胱的运动和感觉神经,腰麻后膀胱过度膨胀、会阴部手术、疼痛等所致尿道括约肌痉挛。

3.药物性  很多药物都可引起尿潴留,如中枢神经抑制药可抑制大脑皮质及脑干的自主排尿控制功能、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可使逼尿肌松弛、α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使括约肌收缩,其他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断药、抗组胺药以及某些抗抑郁药都有引起尿潴留的报道。

4.其他原因  如果逼尿肌收缩与膀胱颈或括约肌弛张的协同发生失调,就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神经源性膀胱可出现协同失调;此外,醛固酮增多症、长期腹泻或应用利尿药等致低血钾,可使膀胱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也可见于高热、昏迷病人;精神因素、不习惯卧位排尿也是导致尿潴留的原因。

临床表现

尿潴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不同类型的尿潴留病人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急性尿潴留也称为完全性尿潴留,为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膀胱充盈,尿液不能排出,膀胱迅速膨胀而成为无张力性膀胱。下腹胀满并膨隆,尿意急迫而不能自行排出,病人感到尿胀难忍,辗转不安,十分痛苦。在触诊或叩诊膨胀的膀胱区时,有尿意感.常见于尿道损伤、尿道结石嵌顿、前列腺增生.

2.慢性尿潴留又称为部分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人可无明显表现,有的人只是通过体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而被发现。慢性尿潴留引起大量残余尿时,尿液可因充盈过满而溢出,出现尿失禁,这种失禁称为假性尿失禁。慢性尿潴留常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膨出及其他尿道梗阻性疾病。

3.膀胱内大量尿液潴留者,储积的尿液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故易发生尿路感染。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又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急性尿潴留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的尿液潴留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如贫血、高血压、水肿、皮肤瘙痒,以及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故尿潴留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损害。

治疗原则

尿潴留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恢复排尿。但对病因不明或梗阻一时难以解除的病人,应当先做尿液引流,如导尿、膀胱造口等,以后再做病因处理。尿潴留的病人无论是否导尿,均易并发尿路感染,应积极予以抗感染治疗。

1、病因明确并有条件及时解除者,应立即解除病因,恢复排尿  例如包皮口或尿道口狭窄切开,尿道结石立即取出结石。药物或低血钾引起的尿潴留,停药或补钾后即可恢复正常排尿。

2、腰麻或肛管手术后的尿潴留,可用针灸或穴位注射新斯地明治疗。

3、导尿 是急性尿潴留时最常用的方法。任何情况下膀胱高度膨胀时应立即导尿,以免膀胱极度膨胀后成为无张力膀胱。

4、膀胱穿刺或膀胱造瘘术  不能插入导尿管这,可在无菌操作下自耻骨上缘穿刺膀胱,抽出尿液,如需长期引流,应行膀胱造瘘术。

5、防止感染

6、后期病因治疗  如手术去除结石、肿瘤和增生前列腺,积极治疗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病人发生急性尿潴留时,常常会感到非常恐慌。作为护理人员,应尽量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并配合医生尽快地采取措施解除尿潴留。对于慢性尿潴留病人,护士一方面要使其对于自己的病情加以重视;另一方面,注意不可造成病人过度紧张,告诉病人只要注意病情观察,定期随访,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2、排尿的护理

⑴急性尿潴留:病人发生急性尿潴留时,护士首先应消除其紧张的情绪,为病人提供一个不受他人影响的合适的排尿环境,在病情许可范围内使病人采取适当体位排尿,还可通过按摩膀胱区,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逼尿肌功能,尽量使病人自行排尿.同时准备导尿或穿刺物品,待效果不佳时使用。解除急性尿潴留时,应注意控制尿液放出的速度,不可过快;对于极度充盈的膀胱,第1次放出尿液不可超过600ml,应分次放出尿液,以避免在1次放出大量尿液后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低血压、膀胱出血等情况.

⑵慢性尿潴留:对于慢性尿潴留的病人,除了积极治疗引起尿潴留的疾病外,应教会病人养成2次排尿的习惯,即病人在排尿后,站或坐2~5min再次排尿,这样做可增加膀胱的排尿效应,减少残余尿。此外,对于排尿次数较少或膀胱感觉缺失的病人可用定期排尿。通常先让病人做1~3d的排尿日记,然后以每次15~30min的速率减少排尿间隔,直至到达每4~6h排尿1次的目的.对2次排尿和定期排尿无反应的病人可采用间歇导尿或留置导尿的方法治疗.

3.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应选择对尿路刺激小、大小适合的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或折叠;②注意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质、尿量、颜色及尿袋的位置等,病人下床活动时注意尿袋的高度不应超过耻骨联合的水平;③应注意无菌操作,并用碘伏棉球行会阴部擦洗2次/天,防止泌尿系统感染;④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拆卸次数,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尿袋3d更换1次,以减少尿路感染机会;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病人多喝水,尿量每日不少于2500ml,增加尿液对尿路的冲洗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结石的发生率;⑥间歇开放引流和训练逼尿肌功能,每2~3h开放1次,可预防膀胱萎缩;⑦定期更换导尿管,尿液pH值〈6.8者每4周更换尿管,pH值〉6.8者每2周更换导尿管,以防止导尿管堵塞或与组织粘连。

健康教育

1告诉病人定期随访,积极治疗引起尿潴留的原发病,避免疾病进展引起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2 病人及家属注意饮水的计划性,不能1次摄入过多水分,防止诱发尿潴留;但也不能因为尿潴留而饮水,否则可能加重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3 教会病人或家属诱发排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刺激肛门、股内侧,轻叩击下腹部靠会阴处、热敷下腹部等,在病人感到不能排尿时可以使用,但切记无效时立即导尿,不可憋尿过久。

4 教会病人明确并注意避免尿潴留的诱因,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者,饮食上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久坐也不能过劳,防止便秘和憋尿等。对于药物引起的尿潴留,护士可写下药名,告诉病人今后应禁用或慎用这类药物。

5 留置尿管的病人,尤其是院外治疗者,护士应教会病人和家属导尿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健康小常识

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会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