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3篇精选
2025-09-26 23:50:02 责编:小OO
文档
  一

  复工复产前防护措施

  (一)做好风险评估。企业复产复工前,要组织力量对本单位、本部门可能发生疫情的区域、部位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摸清抓准薄弱环节、问题漏洞和关键要害,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不安全不复工。

  (二)建立返岗员工健康卡制度。切实掌握本企业员工流动情况,尤其要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实施重点追踪、重点管理,逐一建立返岗员工健康卡,特别是从疫情较重地区来青人员、外省返回人员以及密切接触者,动态更新人员状态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所在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严格来(返)青人员管理。对湖北等重点地区旅居史,曾与重点地区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人员有接触的自返青日起居家隔离14天;从外省返青的,要求其自抵达后向本单位报备,自我观察14天,每日测体温,尽量不外出,如需外出,必须按规定佩戴口罩。

  (四)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开展员工个人和家属体温监测,设立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告知电话并保持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五)加强防控知识培训。结合职业健康培训教育、警示告知等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建立进出企业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并加强对来访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和登记等工作。

  (七)强化应急管理。要配足配强值班力量,主要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结合企业风险编制工作预案,制定针对性强的疫情应对具体措施,通过桌面推演等形式进行应急演练,做到预案到位,演练到位。

  二

  生产过程中防护措施

  (一)通风换气。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调时应当关闭回风通道。

  (二)洗手、洗眼设施。确保工作场所内洗手、洗眼、喷淋设施运行正常。

  (三) 清洁与消毒。

  1.做好工作场所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或采用消毒湿巾擦拭。配备手消毒剂。

  2.保持工作服、工作帽、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3.职工宿舍、卫生辅助设施、食堂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加强场所、餐(饮)具定期消毒。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对厕所以及卫生洁具定期消毒。

  (四)全面科学。按照要求规范合理布岗,降低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人员密度。加强员工宿舍、办公场所和车间班组、班车等人员聚集场所的疫情管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做好防护。员工多的企业,可实施错峰就餐。

  (五)垃圾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盛装容器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三

  疫情应对

  (一)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二)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企业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四

  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结合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企业建设,加强对本企业所有员工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抓好科普宣传。采用健康提示、张贴宣传画、视频播放、培训教育及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企业防控、应急信息,加强复工复产后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企业员工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理性认识疫情,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理解、支持并配合防控工作,加强对女职工尤其是怀孕和哺乳期女职工的关爱照顾,有效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企业要以适当方式要求并指导外地返回人员按属地要求进行登记、体温监测、佩戴口罩等健康管理措施。告知员工就诊信息。

  (三) 企业应倡导员工主动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员工的关心关爱力度,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了解受疫情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疏解员工在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工作的焦虑恐惧情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对患病、疑病员工的歧视。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五

  个体防护

  (一)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

  (二)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尽量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减少与他人接触。

  (三)在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当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六

  各类企业疫情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未发现病例企业。要实施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采取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防控措施。

  (二)发现病例企业。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采取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等防控措施。

  (三) 疫情播散企业。要实施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采取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疫区封锁、人员聚集等防控措施。

  加强员工健康监测

  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切实掌握员工流动情况,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管理,及时掌握缺勤人员健康状况。

  做好工作场所防控。

  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考勤机暂停使用,改为办公室登记。员工进出单位时应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要尽量减少非本单位人员进入,如果因工作需要的,应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接触疫情发***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单位应每天开窗通风。

  做好工作场所清洁消毒。办公室、卫生间、洗手池等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

  指导员工个人防护

  强化防控宣传教育。采用个多种形式加强复工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出门要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养成勤洗手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疫情防控不松懈,个人防护要记牢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日外地有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出现。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守护好他人。要坚持落实“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的“防疫三件套”。具体做好以下六个细节:

  一、戴好口罩

  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自觉佩戴口罩。

  二、留好距离

  减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内遵守秩序、避免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

  三、遮好口鼻

  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四溅。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四、洗好双手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后、接触生鲜食材前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尤其牢记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五、开好窗户

  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六、做好监测

  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