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2025-09-26 23:36:00 责编:小OO
文档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0:12 发表者:徐文江 (访问人次:8260) 

过敏性紫癜是因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快速型变态发应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而引起广泛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以至出血的一种血管性出血性疾病。本病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许兰--亨诺综合征。本病临床特征除皮肤紫癜外,常有不同程度关节痛、腹痛及肾炎等表现,少数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发病率14岁以下儿童约占70%,20岁以下约占8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明显,以春秋季发病多见,夏季少见。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常在发病后3周-6周紫癜消退,部分病程可长达数年,其中肾脏受累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少数可出现肾功能衰竭,或转为慢性肾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后预后不佳。少数患者可死于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廊坊市中医院血液科徐文江

本病属中医紫癜风、血证、斑疹等范围。

【病因及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有:

1、感染:细菌、病毒等

2、食物:异性蛋白等

3、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4、其他:花粉、疫苗、受凉等

祖国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理包括:感受外邪:素体气虚,卫表不固,复因风寒暑热燥湿或疫疠温毒之邪袭表,留于肌腠,郁而化火,灼伤血络;或湿热交蒸,损伤脉络;或邪毒化热化火,入营动血;或阴虚血分伏火之躯,复感风热燥暑,内外合邪,风火相煽,灼伤血络,迫血外溢。内伤药食:饮食不慎或服药不慎,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或与药毒相搏;湿热交蒸,损伤血络;或药食不当,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或饮食不洁,诸虫感染,留于中焦、阻碍气机,损伤脾胃至气虚不摄或湿毒交蒸而伤络。瘀血阻络:久病入络,或血证留瘀体内,或虫阻气机,气滞血瘀、均可致脉络瘀阻,血不归经而外溢。邪热伤络,或气不摄血则肌肤紫斑;邪滞中焦,气滞血瘀,气机不通则腹痛;湿毒、风热之邪或瘀血流于关节则关节肿痛;若邪气流注下焦,则膀胱气化失常而为癃闭、关格,上攻清窍则可致昏迷,是为危候。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较急,大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一)皮肤型

皮肤紫癜对称分布,常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伸侧及臀部,少见于颜面及躯干,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可略高出皮面,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常反复出现,可伴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少数有瘙痒感。

(二)关节型

除皮肤紫癜外,并见关节肿痛,以膝、踝、腕关节为多,可单发或多发或游走性,甚者可有关节腔积液。

(三)腹型

除紫癜外,尚有腹痛或其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常表现为脐周和下腹部,甚至全腹部绞痛,但压痛较轻,无反跳痛,多无腹肌紧张。可反复发作。

(四)肾型

除紫癜外,尚有肾炎表现,如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甚至少尿、浮肿、高血压等。一般较快恢复,或持续数月至数年。少数转为慢性肾炎。

(五)混合型

除皮肤型外;尚有上述两型以上并存者。

二、实验室及其检查:

1、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血块回缩时间均正常;骨髓象大致正常。

2、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增加,可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正常。

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约半数患者阳性。

4、血清IgG:约半数患者增高。

5、尿素氮及肌酐:肾功能不全时增高。

6、尿液分析:肾脏受累时可见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鉴别诊断】

特别在紫癜出现前见腹痛、关节痛、便血、小便异常者,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2、腹型需与急腹症作鉴别。

3、关节型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4、肾病型应与其他肾病鉴别。

【危重指标】

1、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

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3、合并视网膜出血者。

4、合并心脏、肺系损害,如心肌梗塞、肺出血、喉头水肿者。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抗过敏,加强对症支持疗法。

(二)治疗措施

1、去除病因:如控制感染,驱除寄生虫,避免接触过敏性物品,包括过敏性药物和食物等。

2、抗组胺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克敏能、敏迪等口服,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 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等。

3、皮质激素:能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本病的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及水肿疗效显著,但不能防止肾病和复发。常用强的松每日每公斤体重1mg-2mg,顿服或分次口服。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特别是出现肾病综合征者疗效较好,若与皮质激素合用疗效可能提高。常用环磷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2mg-3mg,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起效后改口服;或用硫唑嘌呤,每日每公斤体重2mg-3mg,静脉滴注,分2次-3次口服,有效后减量至每公斤体重0.5mg-1mg维持,均宜连用数周,并根据血象变化调整剂量。

5、其他药物: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C、路丁等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能减轻出血倾向,可选用。

6、封闭疗法:可用普鲁卡因每日每公斤体重3mg-5mg,皮试阴性后,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10天为1疗程。

二、中医治疗

(一)证候特征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但可反复发作。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色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走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皮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口腻,或身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而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热盛迫血者起病急,见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口渴,小便短赤,舌红绛等血热妄行证;阴虚火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止,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气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瘀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紫暗或色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二)治疗要点

本病以热证实证为多,或虚实夹杂证,属虚证者少见。故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是为基本治法。挟风者佐以祛风,挟湿者兼以化湿,挟瘀者并以祛瘀,虚火者滋阴以配阳,气虚者益气以摄血,随证治之。

(三)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

主证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紫斑色鲜红或紫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皮肤瘙痒或有风团,或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肠鸣,关节游走性疼痛,或尿血、便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处方 银翘散合消风散。

常用药 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生地、蝉蜕、通草、甘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2、湿热蕴结

主证 皮肤紫斑,色紫红或暗红,头身困重,关节肿痛灼热,脘腹闷痛,纳呆口腻,便秘或溏而不爽,小便色黄,口干喜热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方 四妙散合槐角丸。

常用药 苍术、黄柏、苡仁、川牛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石、大蓟、小蓟、白癣皮、地肤子、土茯苓。

3、热盛迫血

主证 起病较急,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心烦面赤,不寐梦多,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处方 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丹参、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通草、紫草、川连、赤芍。

4、阴虚火动

主证 起病较缓,紫斑时现时退,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凉血消斑。

处方 茜根散合二至丸。

常用药茜根、生地、阿胶、鸡血藤、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5、气虚不摄

主证 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处方 归脾汤。

常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金、枳壳、甘草、紫草、茜根、乌贼骨、三七、棕榈炭、血余炭、升麻。

6、瘀血阻络

主证 紫斑色暗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关节疼痛,肌肤甲错,唇甲、眼眶暗黑,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祛风解毒。

处方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常用药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丹皮、丹参、蒲黄炭、侧柏叶、仙鹤草、益母草、三七、花蕊石。

【临症提要】

1、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前1周-3周常有低热、头痛、咽痛、疲乏纳呆、全身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以紫癜为首发症状,但发热、腹痛便血、血尿、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亦可作为首发症状。若起病未见紫斑或皮疹者,早期诊断较难,对有关节痛,小便改变,腹痛而体征少者,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随访,以免漏诊。

2、紫癜性肾炎多为局灶性,合并紫癜者诊断不难,预后多较好;少数为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较难鉴别,必要时可作肾穿刺行病理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3、本病若采用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常易反复发作,特别是有紫癜肾炎者,若使用皮质激素,可先用中大剂量控制病情,待症状消失,即予减至小剂量,维持半年至1年,少数需维持更长时间再停药。

4、本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肯定,但一般起效较慢,若能配合西药治疗,则既可发挥中药治本抗病毒、调节免疫失衡之特长,又可减轻西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之毒副作用。

5、必须强调去除病因的重要性,病因不除,将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病因之中,又以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是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虾、豆类、蟹、香菇等品,若考虑为过敏因素,在彻底治愈本病前,应当禁食。

6、过敏性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斑疹等范围,其病机主要为:风热袭表,络伤血溢;湿热交蒸,损伤脉络;热毒内盛,迫血妄行;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其中风热伤络、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者属实证,阴虚火动,气虚不摄者属虚证,临床常有交叉、兼夹,必须分清主次,随证施治。一般来说本病属实属热者占多数,属虚占少数,故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为常用治法,对于皮肤型、关节型、腹型患者,可以中医为主辨证治疗;肾型者可考虑中西医结合;合并肾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危重症者,宜中西医两法救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