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2025-09-26 23:38:34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作者: 张建红 (初中语文  甘肃酒泉三期初中语文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466 发表日期: 2010-11-21 17:32:09 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面对当前的新课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形成了很多困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困惑一:面对新课改,课堂互动该怎么办?

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确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但是,在课堂上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只是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严重。

困惑二:面对农村学生,阅读空间该如何拓展?

阅读能力提高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阅读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所需求的阅读信息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初中非常有限的阅读条件和相对闭塞的信息渠道已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不知让我们伤透了多少脑筋。但最后带给我们的,依旧是一次次遗憾。

 困惑三:面对弱势群体,我们该怎么做?

新课标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由于同班学生存在着智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交流活动中,那些性格内向,生性胆怯,基础差的学生,表现很不主动,学习动机明显不强。久而久之,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旁观者。另外,由于学校多数班级是超额大班,老师为节约时间,往往偏向那些活跃的学生,以求顺利完成数学任务。这样,就出现了比传统教育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弱势群体增多。而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该怎么做?

困惑四: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怎么教?

 提起作文,老师们就感到头痛,目前,我们的学生害怕作文,一布置写作文,他们就愁眉苦脸。编造作文,抄袭作文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基本功较差,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干瘪,语句平淡,没有一点真情实感。教学中老师们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如: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范文引路、讲解写作技巧、开展活动、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对少数特困生收效甚微,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老师们还在进一步探究。

以上的困惑,是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切感受,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新课程要求与现实情况的距离。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新课程带我们更多惊喜?我们值得深刻思考:

思考一:与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如倡导师生互动学习。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雚”、“满堂问”的老路。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一方面依靠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让教和学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一方面依靠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让教和学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思考二:挖掘校本资源,充实阅读教材。

新课程让我们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教材的变化。与过去的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气息,选文的精美时尚,编排体系的别具一格,都深深吸引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但是新课程的高能力要求,绝不可能通过有限的教材训练来达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自主提高的过程。因此,课外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所要达到的目标,无论是阅读的信息量,还是课外阅读所达到的能力要求都要提高许多。

作为边远农村初中,提供阅读的条件有限,作为农村初中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这是我们一线教师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来研究,让师生在专题研究同寻找,解决信息渠道会有许多。首先是办好学校图书室,还有就是利用好电脑室。如果教师能根据阅读信息补充,那会更直接,学生的收效又会因其较强的针对性而更大一些。

思考三:创设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人施教。

教学模式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创设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气氛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才能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增强。

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成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发展,除了让学生储备充足的应试知识和技巧外,还应培养他们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其具备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