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
2024-11-27 11:44:33 责编:小OO
文档


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和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水中O2 —— 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 —— 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销袜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包括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