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系统win7装机10100错误
2024-11-27 23:11:47 责编:小OO
文档


系统win7装机10100错误(10100 装win7)[PConline 杂谈]Intel上年在桌面端的动作可以说是几乎令人难以察觉:19年初的i9-9980XE、F后缀酷睿处理器,10月份的i9-9900KS与11月的i9-10980XE,按定位来说都是旗舰级与发烧级的产品。虽然主流消费级市场有着i3-9100F与i5-9400F撑腰,但面对玩家们日益增加的性能需求,Intel的高端产品线还需继续突破。
今天十代酷睿桌面端终于解禁了,来看看Intel这憋了不知道多久的Comet Lake-S架构有什么料吧。
▼核心晶圆与总体结构:同样的味道,多了两个核心的快乐,Die还变薄了
最备受关注的应该属十代酷睿的内部架构,在还未正式公布前,网友们根据已知的14nm+++工艺,可能就已经猜到十代酷睿将继续采用一样的内部设计。
而从资料来看也确实是这样。
i9-10900K
i9-9900K
i7-8700K
从磨片图来看,i7-8700K已经标注了各个位置对应的信息,所以我们也能依样画葫芦去对比着看i9-9900K与i9-10900K。如你亲眼所见,它们的内部规格大同小异,肉眼上能看到的就只有核心数的增长。至于更细微的变化则比较难比较看出。(不排除每部分的内部设计进行过优化)
同时比较吸引我的是十代酷睿芯片变薄了。Intel这一代把核心的厚度降低,提高散热性能,这部分留到后面讨论。
▼十代酷睿系列产品线规格:阵容豪华,最高10核20线程 5.3GHz
十代酷睿最强游戏处理器:i9-10900K
十代酷睿型号与上一代基本一致,规格全线升级,最高端的i9-10900K升级至10核20线程,最高频率可达5.3GHz(关于Thermal Velocity Boost是什么下面再说),平台的PCIe通道则维持在40条不变(主板芯片组提供24条+CPU直连16条),内存支持频率从DDR4-2666提高至DDR4-2933。
i9-10900K——i7-10700F
i5-10600K——i3-10100
奔腾与赛扬
参数中最吸睛的莫过于i3与奔腾也加入了超线程技术,DIYer天天做的梦终于也成真了:用i3的价格买上i7(i7-7700K)。
不过这代的i3竟然没有解锁倍频的K后缀型号,可能Intel考虑到了这款CPU解锁超频容易出现“以下犯上”的情况,留了一手。
赛扬则是安分守己,双核双线程,3.5GHz的频率,办公整机的最爱。
同时出现的还有T后缀系列处理器,即超低功耗系列,默认设置的频率较低,TDP也相应变得更低,全部CPU只有35W的TDP。
至于十代酷睿价格,最贵的i9-10900K卖488美元,换算下来国内很可能卖到3999元了。
▼针对软件以及游戏的一系列优化措施——
Intel一直用高频来作为增强单核性能的主导方向,而受众人群大多数在游戏玩家上,游戏也比较依赖单核性能,这也是为什么Intel处理器被人称为“游戏最佳CPU”的原因。
而在十代酷睿上,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传统方向的延续。
从第六代酷睿开始(Z170系列芯片组),Intel就已经使用上了睿频加速技术(下称Turbo Boost)3.0,提高最佳核心的频率,让处理器面对单核心应用更加从容。
而这一代的技术介绍前加入了“全新”,此前官方对Turbo Boost 3.0的描述是“1-2个核心”,这里英特尔官方宣布支持两个核心同时支持Turbo Boost 3.0,挺英特尔风格的一个提升吧……
Intel还提供了各种游戏优化的案例描述,在更吃单核性能的应用上Intel依然有着话事权。
对了,Intel的传统艺能超频依然保留,XTU软件也获得了更新,支持个别核心开启或关闭超线程,并可让频率与电压曲线控制,更加灵活。
看来Intel是想让自己的超频能力更加极致化,十代酷睿能飙升至5.3GHz,超频手段也得与时俱进。
▼更加高速的I/O接口互联能力——
另外备受瞩目的雷电3接口与Wi-Fi 6也有提及,但不要开心得太早,从Z490芯片组的结构图上只能看到新Wi-Fi 6网卡AX201的存在,而雷电3则不见踪影,从我们拿到手的主板来看,估计也要看板厂的心情来考虑要不要上雷电3接口了。
▼最后,大家可能会问的问题,与我开始想了解的地方
1、什么是Thermal Velocity Boost
点击可看大图
可以说Intel的睿频变得更加智能:在70°C以下,将会触发Thermal Velocity Boost,频率会比Turbo Boost 3.0更高,i9-10900K的5.3GHz频率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明摆着就是骗人”。那可能你要知道,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着条件约束的。Intel的睿频从来没有限定单核或全核,AMD的BOOST频率也只说明了最高能到达多少。Intel这里的条件约束,我觉得也是合情合理,并不能说它是文字游戏。
这个功能对于不会超频的用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福音:除开中重度工作,处理器的温度并不会太高,70°C是一个玩游戏的平均温度(i9-9900K@5GHz,使用360冷排),能给游戏提供优秀的帧数表现。同时用于应对短时间的突发负载,短时间的高频率也能有助任务快速完成。
该功能只对十代i9系列处理器开放,相信买得起它的人也不会吝啬买散热器的钱。
2、Die变薄了有什么用
此前国外极限超频玩家der8auer曾发现i9-9900K的Die厚度比i7-8700K厚了一倍不止,原因是Die的硅厚度增加了一倍,目的应该是防止新钎焊材料损坏芯片。这也导致了芯片的热量难以传导至顶盖(IHS)上,打磨Die也成了众多极限超频玩家的必修课。
这次将芯片变薄,直接让芯片能更加接近顶盖,提高散热效率,毕竟要解决10核i9的发热量,反映出来的就是Intel对软钎焊技术应用的能力提升(虽然还是不如硬钎焊与开盖)。
3、超频
作为将i9-9900K超至5G的日常使用选手,这次十代酷睿的超频能力也备受关注。Die变薄了,意味着更好的散热能力,超频能力理应提高。
从软件上看,Intel优化了XTU,能调节关闭每个核心的超线程,即表示用户将可以关闭前面提到的Turbo Boost 3.0所选择的“好核心”的超线程,让这些核心的单核性能再次提升。追求极限性能,也可以把除了“好核心”之外的核心关掉再进行超频,同样能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板厂的支持上看,全线供电增强,以及各方面为了运行稳定而做的优化设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一代的酷睿会很能超,但不排除像当初X570一般的预判错误(一堆供电超强的主板却没有用武之地)。
十代酷睿从工艺与架构上依然是传承Intel的传统,此前的“8核游戏够用论”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但5.3G的高频似乎又在为Intel的游戏CPU正名。
首发规格解析就到此为止,详细的CPU性能首发评测,则要留到5月20日才能正式解禁,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