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32-小说创作之历代服饰资料参考(七)明朝服装(6)
2024-11-12 22:01:25 责编:小OO
文档


1. 百姓妇女的日常服装包括衫、袄、帔子、褙子、比甲和裙子等,其款式与宋代相似。贵妇多穿正红色大袖的袍,而普通妇女穿桃红、蓝色、紫、绿及浅淡色彩的。普通女子衫襦为右衽,褙子采用直领对襟、小袖样式,与贵妇的大袖对襟形式相比,显得简单、实用。女裙色彩偏向浅淡,明代晚期女子多穿白色裙。
2. 明朝妇女的襦裙与宋朝无大差别。明朝中晚期,妇女的襦衫开始使用纽扣。年轻妇女的腰部加了一条短小的腰裙。襦衫多为交领、长袖、衣短。裙子颜色浅淡,有纹饰,但不明显。
3. 百姓妇女的袍与衫特点是低领、大襟或对襟、窄袖,领、袖处少有花边,袍长及足,衫相对短小。明朝中后期,青年妇女盛行穿比甲,露出里面衣服的袖子,形成一种清新的着装风格。明朝规定百姓妇女的袍衫只能用紫色、紫绿、桃红、蓝白等间色或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也不得使用金绣花纹。
4.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的类似袍的衣裳,形似僧人所穿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简单而别致,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据说在唐朝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明代的水田衣与今天戏曲服饰的“百衲衣”(又称富贵衣)十分相似。
5. 明朝初期妇女的发式,基本以宋元时期发式为主,发髻变化不大。嘉靖以后,发髻有很多变化,曾流行过“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堕马髻”“金玉梅花髻”“金绞丝灯”“桃心髻”“笼髻”等发型。所谓桃心髻,是妇女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在发髻的顶部,装饰由宝石制成的花朵作饰物的发髻。明朝中后期,发髻花样不断翻新,有的把发型梳高,远远望去如同男子的幞头一样;有的返朴思古,模仿汉代堕马髻,梳头时将发朝上卷起,挽成一个大髻垂于脑后。在明代画家的仕女图中,可常见这种髻式。假髻依旧在贵族妇女中流行,并根据不同喜好插有各种发簪、挂饰,如簪珠翠发饰、珠玉发簪及发钗。百姓女子也喜欢在发髻上插戴花簪,其质料随人而定。明朝妇女有戴头箍的风尚。头箍由早期的包头布演变而来,所以头箍也叫额帕。额帕初期尚宽,后又行窄。女子戴额帕不仅束发,还是头上的一种装饰。冬季用较厚的锦缎制成,夏季则余升誉用较薄的乌纱。额帕宽2~3寸,长4~6寸,用时由前向后裹于额上,至后再复向前做结。明朝末年,妇女简化额帕做法,用较厚的夹衬黑锦帛制作,又称为乌兜,使用时比较便捷。
6. 明代女子面妆在《中国服装简史》(王鸣著)里没有提及,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些资料,竖段补充一下。先来看一个明代大咖,在电视剧里他牛逼上了天,历史中的他却苦逼成了狗,从他的画中可以一窥明代女子的面妆,他就是——唐寅。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他笔下的女人们:从这些绘画中可以看到这些女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妆、很、厚!但是相比唐宋时期夸张的妆容,明代的妆容还是比较朴素的,也和现代比较接近。她们的粉不涂全脸,而是涂在最重要的三个部位:额头、鼻尖、下巴,也称作“三白法”(这个沿袭了唐宋时期的“三白妆”)。就像我们现在打高光一样,把粉涂在这三个部位,一下整个脸都立体了起来。可能是T区容易出油,所以她们都涂得特别厚......一个冷知识:明代的妆粉是用水稻做的,可以吃!也有重金属做成的粉:铅粉,水银粉...虽然持久度好,但是长期使用会让皮肤发青、中毒。还有很多植物做成的健康粉,比如珍珠粉和玉簪粉。玉簪就是玉簪花,而珍珠粉不是真的珍珠,而是一种茉莉。在妆粉中加入花朵,不仅健康,还自带香味儿。我们现在流行浓眉大眼,割双眼皮,画一字眉。但是在明代,浓眉大眼是要被人嘲笑的。她们流行“细”!眉型,喜欢细长的“柳月弯弯”眉。眼睛,喜欢细长的丹凤眼。在明代,口红称为:口脂或唇脂。总体可以分为两种:绵胭脂和油胭脂。而明代流行用绵胭脂,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姑娘坐在镜子前,拿张红纸,放在嘴上一抿的那张“口红纸”。
7. 明朝妇女的鞋履基本沿袭前代旧俗。按照汉族的习俗,妇女从小就开始缠足,小脚妇女穿的鞋称为“弓鞋”,以香樟木为高底。老年妇女则按习惯多穿平底鞋。王公贵族妇女喜欢穿凤头鞋,即鞋头以凤纹为饰,加绣或缀珠。庶民和贵族的鞋子款无太大区别,百姓女子中以尖形上翘的凤头鞋最为流行,凤头鞋通常要在鞋面或两侧刺绣,形成精美的图案。明时女鞋中还出现了鞋底长达7厘米的高底鞋。这种鞋底后部通常装有4~5厘米高的圆底跟,以丝绸裱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