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明确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并确保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得到有效执行,定期进行督促与检查。
二、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在各类评选、表彰中,应将安全生产表现作为硬性指标,确保各级领导层对安全生产给予充分重视。
三、遵循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对于事故的处理,必须查明原因、责任,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制定预防措施,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理,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季节、特殊作业需求开展专业检查,确保检查不流于形式,真正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执行“三定四不准”原则
对于安全隐患的整改,必须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人,并遵循自下而上的解决原则,不推诿责任。
六、坚持班组安全活动
班组应每周开展安全活动,总结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活动的人员、时间、内容得到落实。
七、实施每月领导安全讲话
企业领导应每月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安全讲话,总结分析安全状况,布置下月安全工作,确保指令传达到基层。
八、新员工安全教育
新员工需接受厂部、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并在老员工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九、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以人为中心,通过标准化规范员工行为,控制操作过程,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
十、确保“三同时”
新、扩、改建项目必须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
十一、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责任制
安全生产应作为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明确考核要求和办法。
十二、保障安全费用
根据事故隐患治理计划,积极申请安全经费,确保安全项目顺利进行。
十三、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应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适应全球化经济要求。
十四、营造安全生产环境
通过多方面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将安全生产融入企业管理各个环节。
十五、发展企业安全文化
倡导多样化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十六、运用事故案例教育
通过事故案例教育员工,使安全观念更加直观和深刻。
十七、结合家庭与社会力量
安全生产涉及员工、家庭和社会,应动员各方共同关注和支持,形成安全合力。
十八、支持安全管理干部
对安全管理干部的工作给予支持和肯定,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