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分日子的安排充满悬念。那天,我在履行监考职责,妻子独自在家,儿子则与朋友们约定去方特乐园游玩。我们三人没有聚在一起。据说,省招生办公室会在下午四点公布成绩,但儿子在两点多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分数,并发送截图给了妻子。她起初不敢相信,认为可能是分数出错了(因为儿子考得非常好),在确认无误后,她感到非常激动。而我,则是在四点后的课堂中途,溜到有Wi-Fi的办公室去查询。还没等进去,就有同事开始向我道贺,我一脸茫然地查了自己的分数,其实并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询问是否有人比儿子分数更高。那时他是第三名。
2. 报考过程中的波折同样有趣。人们常说高考考验学生,而报考则考验家长。省招生办公室给了我们一星期的时间去研究(包括地区、学校和专业等多方面)。我们忙碌了一整天,结果儿子否定了所有我们挑选的学校。他认为综合大学里的医学、土木工程、测绘等专业都不是他想要的,担心会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事实上,妻子几乎联系了所有有意向的学校的招生办,但最终发现并没有太大帮助。那天晚上,我们都感到筋疲力尽,于是我建议停下来,第二天改变策略。并提出一个我们第一天根本没有考虑过的学校进行进一步筛选。后来证明,这个偶然的想法成为了他的第一志愿。
3. 第二天的报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比较和权衡了各种选项,确定了报考的顺序、专业的选择,并通过电话进一步咨询了相关学校。结果,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报考工作。幸运的是,儿子考得非常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报考灵活性。在四个志愿(总共可以报十六个)中,他被第一志愿、第五专业的杭州师范大学顺利录取。
下载本文